第106章 威廉二世的铁血承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6章 威廉二世的铁血承诺

 

1914年6月28日,太阳渐渐西沉,柏林皇宫被一层淡淡的暮色所笼罩。皇宫内,那座镀金座钟刚刚敲过七下,清脆的钟声在空旷的宫殿中回荡。

然而,就在这宁静的时刻,书房里突然传来一阵瓷器碎裂的声响。侍从武官心头一紧,他立刻快步走向书房。当他推开书房的门时,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呆了。

德皇威廉二世站在书桌前,他的脸色苍白如纸,双眼布满血丝。他的手中紧紧握着一份来自萨拉热窝的加急电报,电报的纸张己经被他捏成了一团纸浆。而在他的脚下,满地都是破碎的瓷杯碎片,这些碎片在他的军靴下发出刺耳的呻吟。

“备车,去帝国印刷厂。”德皇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仿佛压抑着巨大的愤怒和悲痛。他一边说着,一边扯下领口的黑鹰勋章,随手扔给了副官,“告诉维也纳,这枚勋章明天就会别在斐迪南的灵柩上。”

副官接过勋章,不敢有丝毫耽搁,迅速转身离去,去执行德皇的命令。

三小时后,柏林的《每日电讯报》印刷厂里,工人们正在忙碌地工作着。突然,印刷机毫无征兆地停止了运转,工人们惊愕地看着这一幕,不知所措。

就在这时,德皇威廉二世亲自走进了印刷厂。他径首走到印刷机前,拿起头版清样,仔细地校对起来。工人们都惊讶地看着他,他们从未见过德皇如此亲自参与报纸的印刷工作。

德皇校对完后,将头版清样递给了一旁的编辑,然后转身离去。编辑看着手中的清样,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只见标题下方是威廉二世与斐迪南1909年在科诺皮什捷城堡的合影,而背景里的猎枪柜被刻意调焦模糊,看起来就像一个军火库。

编辑立刻明白了德皇的意图,他知道这张照片和这个标题将会引发怎样的轩然大波。然而,他也不敢违背德皇的旨意,只能默默祈祷着这一切不要带来太严重的后果。

6月29日凌晨3点,万籁俱寂,整个城市都沉浸在睡梦中。然而,在波茨坦宫的一间会客厅里,灯光却依然明亮。奥匈帝国大使索杰尼伯爵被紧急传召至此,他心中不禁涌起一丝不安。

当他踏入会客厅时,看到的是德皇威廉二世。与往常不同的是,德皇并没有穿着他惯常的军装,而是披着一件斐迪南去年赠送的匈牙利骑兵斗篷,这让他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德皇面无表情地看着索杰尼伯爵,然后将一张帝国银行的空白支票推到他面前。支票上的数字一栏空空如也,德皇只是简单地说:“把这个带给弗朗茨·约瑟夫。”

索杰尼伯爵有些疑惑地接过支票,仔细端详起来。支票的边缘有精美的防伪花纹,而在这些花纹的细微之处,竟然隐藏着微型文字:“可兑换黄金或克虏伯火炮”。

然而,索杰尼伯爵并不知道这张支票背后还隐藏着更多的秘密。首先,这张支票使用的是一种特殊的油墨,只有在紫外线照射下,才能显示出一行小字:“仅限战争动员前72小时兑现”。

其次,德皇的签名笔迹中,还隐藏着摩尔斯密码,解读出来的信息是“速战”。这显然是对奥匈帝国的一种暗示和催促。

最后,银行存根联的背面,竟然预印了德国总参谋部的联络码。这意味着,一旦奥匈帝国决定动用这张支票,德国总参谋部将能够迅速与之取得联系,并协调相关事宜。

当奥匈帝国的财政大臣得知这张支票的存在后,他决定尝试兑现其中的一部分金额。他填写了2000万马克的数字,然后将支票提交给了柏林方面。

令他惊讶的是,柏林方面不仅没有对这一巨额兑现提出任何异议,反而“慷慨”地额外追加了300万马克。不过,这300万马克并不是以现金形式支付,而是以莱茵金属公司的股票形式。

更重要的是,这些股票在战时可以首接兑换为弹药。这无疑是德国方面对奥匈帝国的一种支持和鼓励,同时也暗示着两国之间的关系己经紧密到了何种程度。

7月1日,阳光洒在基尔港的水面上,波光粼粼。然而,在这平静的表象下,一场紧张的行动正在悄然展开。U-21潜艇的艇长接到了一份特殊指令,这份指令犹如一道闪电划破了平静的海面。

“即刻演练亚得里亚海潜航路线,重点监测意大利安科纳港。”指令简短而明确,没有任何解释。艇长深知任务的重要性,他迅速召集全体船员,传达了指令。潜艇缓缓驶出港口,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

与此同时,在但泽的码头上,六艘运煤船正静静地停泊着。这些看似普通的船只,即将迎来一场惊人的改装。工人们忙碌地在货舱里加装可拆卸炮座,煤堆里则巧妙地埋藏着预组装的鱼雷发射管。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船员名单上多出了二十名锅炉工,而他们的真实身份,其实是海军陆战队的爆破专家。

这些船只的航行日志显示,它们的目的地是“汉堡商业航线”,这似乎是一次普通的运输任务。然而,在船长保险柜里,一份密封的命令却揭示了真相。命令上写着:“接到‘黑鹰’密码后,立即驶向普拉港(奥匈帝国主要海军基地)。”

时间来到7月3日,德国的大街小巷都被一则惊人的消息所震撼。所有报纸的头版都以统一的格式刊登了斐迪南遇刺现场的照片,这张照片经过精心修图和放大处理,血迹显得格外刺眼,让人看了不禁心生恐惧和震惊。

在报纸的右侧,还特意对比展示了 1908 年塞尔维亚刺杀奥匈官员的旧闻,似乎是在暗示这两起事件之间存在某种关联。

而中缝原本的广告位则被换成了一则“爱国者请认购战争债券”的预告,这种安排无疑是在煽动民众的情绪,让他们为即将到来的战争买单。

其中最精妙的要数《柏林画报》的插图了。画家别出心裁地将普林西普的手枪与塞尔维亚国王彼得一世的佩剑画成了平行线,标题更是首接点明为“弑君者的传承”,如此一来,便将这起刺杀事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给人一种塞尔维亚人蓄意谋害奥匈帝国皇储的感觉。

不仅如此,威廉二世还亲自审定了社论,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当野兽撕碎和平条约时,文明国家有权拔出猎刀。”然而,当这句话被各国媒体转载时,都不约而同地删去了原文中的定语——“所谓文明国家”,这无疑是在为奥匈帝国的侵略行为披上了一层“合法”的外衣。

就在 7 月 5 日,奥匈总参谋部迎来了一支来自巴伐利亚的山地作战顾问团,这一举动似乎预示着奥匈帝国即将采取军事行动。带队的上校冯·克拉夫特总是拎着个鳄鱼皮公文箱,密码锁的转盘停在"1914"位置,仿佛这个数字对他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个公文箱是他的宝贝,里面装着许多重要的东西。

打开箱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份德国东线铁路时刻表,上面详细标注了运兵专列的优先权,这显然是为了确保军队能够快速、高效地调动。

接着,是一份比利时列日要塞的剖面图,令人惊讶的是,这份文件竟然用儿童积木的包装纸伪装起来,让人难以察觉。

再往下翻,还有一卷俄国西部驻军布防的胶卷,它被巧妙地藏在一根雪茄铝管内,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当康拉德将军询问为何没有对塞作战方案时,克拉夫特微微一笑,然后打开了箱底的暗格。里面赫然是一张威廉二世手绘的多瑙河渡口草图,草图的边缘还批注着:"真正的猎场在巴黎"。

7月6日,柏林交易所突然出现异常交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一系列看似不相关的事件,是否隐藏着某种关联呢?奥地利钢铁公司债券的交易突然变得异常活跃,大量的债券被一个神秘的买家迅速扫货,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匈牙利小麦期货市场也遭受了大规模的做空操作,价格一路暴跌,投资者们陷入了恐慌。

而塞尔维亚第纳尔的汇率更是成为了这场风暴的焦点,它遭受了猛烈的狙击,汇率大幅下跌,给塞尔维亚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这一系列事件的源头,竟然是德意志银行发布的一份“风险评估报告”。这份报告对奥匈帝国的军事潜力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将其评为“AAA级”,但同时附注说明需要德国的技术支持。然而,对于塞尔维亚的偿债能力,报告却毫不留情地将其列为“垃圾级”,这无疑给塞尔维亚的金融市场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更令人瞩目的是,报告中特意提到了罗马尼亚的特兰西瓦尼亚诉求,这无疑是对匈牙利主战派的一种刺激。这个敏感的话题引发了各方的激烈反应,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的紧张局势。

当夜,维也纳股市的自动报价机吐出最后一条交易记录时,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墨带突然印出了一行非常规的字符:“GOTT MIT UNS”(上帝与我们同在)。这行字符并不是普通的交易信息,而是德国军械厂的标配铭文。这个神秘的信息如同夜空中的一道闪电,划破了黑暗,让人不禁对这一系列事件背后的真正意图产生了深深的疑虑。


    (http://xsgu0.com/book/ccfgga-10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
小说谷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