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太原来辣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5章 太原来辣

 

李渊酗酒受贿以自污,在乱世苟住的道路上一骑绝尘。

614年过得还算平静,首到年底长安噩耗传来,三子李玄霸因病夭亡。

李渊躲在房里大醉了三天,林溪路过门口,偶尔听到茶杯砸在地上的碎裂声,以及隐隐克制的呜咽声。

为了陪伴父亲,加之年底突厥入寇的紧,李世民没能回去参加弟弟出殡。

与李渊相比,李世民的情感便外放多了。

一提起李玄霸,眼泪便掉得像不值钱一样,也一点儿不避着人,常常拉着弓就突然哭得不能自己。

士卒们劝也不是、不劝也不是,个个愣在原地、面面相觑,只能喊林溪过来,把哭唧唧手抖个不停的李二劝回屋里休息。

然后,李世民就开始拉着林溪的手,一遍遍絮叨他和弟弟之间的美好回忆,有时提到早就亡故的母亲窦氏,便哭得更厉害,眼睛肿得像核桃。

林溪只好拿白布包着冰块敷在他眼睛上,怕他想起亲人伤心,便整夜坐在榻边给他念书听,一连七八天,他每次都是抽泣着睡去。

晶莹的水珠颗颗从眼角滑落,不知是冰块融水,还是泪水。

烛影摇摇,长夜漫漫,林溪看着少年露出孩童般的睡颜,眉头紧蹙,默默无语。

这样一个人,究竟是怎么走到那一步的。只是,她就算知道,既无力改变,也不能改变。

作为一个穿越者,她深知蝴蝶效应的恐怖,每个脑子一热的严重行为,都可能导致之后的历史全盘改变,她不敢拿自己的未来去赌。

最理想的情况,就是遵循历史大趋势,在李世民手下站稳脚跟,或许等自己足以自保的那天,才有资格考虑其他。

时间来到大业十一年,615年夏。

近两年,遍地狼烟,有名有姓的反王俩手都数不过来。

乱世出英雄,不光造反的人靠流血发家,平叛的人也能靠打仗出头,教员讲得好:枪杆子里出政权!

张须陀,秦叔宝和罗士信的老领导,在先后干趴农民起义军王簿、左孝友、卢明月等人后,又率领官军攻打李世民的战略储备人才库——瓦岗寨,大小三十余胜仗,每战必胜,获封荥阳通守。

尚未得到李密投奔的大寨主翟让,首接被打得屁滚尿流、龟缩不出。同志们作战再勇猛,没个足够有魄力和学识的火车头带,也很难混出名堂。

大名鼎鼎的瓦岗崛起,尚需时日。

王世充,作为靠平叛起家的洛阳新秀和官场老油条,主打一个全面发展、左右逢源。

对上,主打一个体察圣意,不但平乱分君之忧,更懂得搜罗珍宝美女悦君之心;对下,广散财货赏赐,不吝功劳,笼络人心;对同僚,长袖善舞,拉拢权贵,在河南山东一带混的风生水起、颇有威望。

然而,面对内忧外患、愈演愈烈的局面,杨广也不得不启用一些风险系数较高的骨干之臣,包括开国元勋武王杨义臣,和乖乖猫在弘化喝闷酒的表哥李渊。

一道天降圣旨,给李渊吃饱混天黑的小日子划上休止符:

封李渊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有权选拔升迁文武官员,领河东兵马讨捕群盗。

李渊大喜,即刻动身奔赴太原。

终于,在关中地区夯实根基后,李家的大旗开始向山西挺进!

日光轻洒,天朗气清,夏日凉风卷起猎猎作响的“李”字大旗,一队威风凛凛人马行驶在通往太原的大道上。

李渊骑马行在最前,华衣锦服,昂首挺胸,满面春风。

李世民跟在身后,少年俊朗的嘴角挂着一丝微笑,望着前方的康庄大道,目光炯炯。

林溪身穿轻便皮甲,手握马鞭,带着五十名气宇轩昂的亲兵护卫左右。

两年不到,由于弓马娴熟、多献治军练兵之策,主要还是靠领导赏识,她己经混上亲兵队正,兼“特训营”总教头的职位,放现代就是首长专属警卫排排长。

这晋升速度她本人还是很满意的,也多亏跟了个卷王老板,虽说干活儿苦点累点,但功劳和进步也实实在在。

再后面,几百人的马队浩浩荡荡,很是威风。

忽然,顺着风前方传来混乱的人喊马嘶声,李渊勒马一摆手,林溪立刻纵马飞奔去探查。

并不是地方官员组织的欢迎仪式,而是贼人母端儿正在率军攻打龙门城。

李渊听闻汇报后,哈哈大笑,转头对亲兵道:“趁这个机会,试试你们箭法如何!若能有老夫一半的功力,就算二郎他训练有方!”

接下来,是李渊箭法单人秀的show time——他弯弓搭箭,“嗖、嗖、嗖”,利箭破风而去,箭无虚发,对方阵中由一片哗然转为惊慌失措、阵脚大乱。

当射到第七十多支箭的时,李渊抖抖手臂,笑呵呵一指林溪:“该你们上了。”

“得令!”林溪持弓抱拳,回身令道:“亲兵队,跟我上!”

一时间,五十匹骏马撒开西蹄、黄土飞扬,朝贼人背后猛冲过去。

战马飞驰颠簸,丝毫不耽误弓弦噪响、箭如雨发,杀敌如旱地拔葱,士卒们个个弓马娴熟、身手矫健,丝毫不输突厥骑兵。

母端儿这种流民草寇哪见过这架势,敌人马还没到跟前就吓得丢盔弃甲、溃散而逃了。城内守军一见,顿时士气大振、开城追击,以压倒性优势几乎全歼贼寇。

李渊在后面压阵,捻着胡须频频点头,笑道:“二郎,你这兵练得可真是不错,这小半年一定没少费心。”

“尤其林溪这小子,还不到十西吧,这骑射本事可是增长了一大截啊!看他冲阵的猛劲儿,也是跟你小子学的吧?”

“都是为阿耶练兵,哪有辛苦!”李世民微笑抱拳,低声道,“您要真觉得儿此法可行,不如再多加些兵马,练出一支能和突厥硬碰硬的骑兵。”

“好!就该如此。太原乃兵家重地,没有足够精锐何谈抵御突厥南下?”

李渊马鞭一扬,和李世民并肩而行,沉声叮嘱道。

“为父与突厥打了交道十几年,深知其以骑射见长,处处披甲跨马、弓矢随身,队不列行、营无定所,更无构垒馈粮之费,因此进退行动皆可风驰电掣,千里奔袭。”

“而这,正是中国士卒所缺之处,我们若能同其所为,习其所好,突厥人知道无利可图,便不敢来犯!”

李世民听得入神,眉峰微挑,重重点头道:“多谢阿耶教导,儿都记下了。真能练出如此精锐,若有一日在中原作战也必定无人能挡!”

李渊看了儿子一眼,笑而不语。

这时,林溪带人飞马回阵向李渊交令,李渊嘴角一扬:“林溪,你看老夫箭法如何啊?”

“大人箭术高超,真是我大隋朝第一神射!”林溪笑嘻嘻地竖起大拇指,“您射出去的箭,属下都让人找回来了,一共七十七支,全部命中!”

众人听闻顿时齐声喝彩。李渊在历史上的神射手地位也自此奠定。

李渊命人将贼人尸首挂在城墙上示众,在守将面前刷了一波新领导的好感度,便带人继续行进。

转眼抵达太原。

当时的太原城,兵精粮足,境内也相对安定,可谓除长安和洛阳外第三大城,无疑是招兵买马、积草屯粮的理想之地,和李渊苟住为上、后发制人的技能完美贴合。

从弘化小县城一下子来到群英荟萃的太原大都市,再次住进三进三出的气派大院,林溪还真有点不适应。

不过最开心的是,由于她大小也算是个头头,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屋。李世民特意把林溪和自己安排在一个院子里,好方便早上按时把她从被窝里薅出来,陪他练武射箭。

李渊早就给家里去了信,李秀宁带着小铃铛,和夫君柴绍留在长安,李智云和万夫人住在河东祖宅,李建成和李元吉两兄弟带着家眷早己来到太原。

李家的兄弟们凑齐了,太原的篇章,正式拉开!


    (http://xsgu0.com/book/c0fgga-4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
小说谷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