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不体面的薛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6章 不体面的薛家

 

自从被薛仁杲调到浅水源,宗罗喉就没一天舒心过。

一连数日被唐军残忍拒之门外,背后又传来粮道被小股人马频繁骚扰消息。

眼见对面唐军好似游山玩水,营中炊烟袅袅,士卒吃喝无忧、精力旺盛,自己这边却粮草日益匮乏,军心渐乱。

他好几次勃然大怒,率众猛攻唐营,却尽被对面激烈的弓弩与拒马阵杀得丢盔弃甲,狼狈退回。

按理说,这己经够让人郁闷的了。

最近也不知怎么了,军营中谣言甚嚣尘上:

巫医有言薛举暴亡是恶鬼索命、阴兵杀人,薛氏父子触怒上天、必遭灾殃,所有跟西秦混的一个都跑不了!

这算是戳准陇西巫蛊盛行、迷信深入骨髓的命门了,传得有鼻子有眼。

有士兵半夜焚香叩拜、驱鬼祈福,围着营帐画符咒,嘴里念叨‘莫让阴兵上身’,屡禁不止。

要是严禁,士卒整日提心吊胆,瞅着对面唐兵身上都冒股黑气;

放着不管,那更完球,不但军心涣散,要是这种阴损编排传到新主子耳朵里,自己绝对小命不保。

新上位的薛仁杲是个瞪眼便杀人的主儿,疯狂和嗜杀比他老子有过之而无不及。

最近那位爷不知道犯啥病了,他自己在后头舒舒服服围着泾州,有粮食补给都先紧着他享用不说。

还一连发了七八封书信,催促前方快点和李世民决胜负。

说话一次比一次难听,那意思就差骂他宗罗喉与唐军暗通款曲、里应外合了。

其实,被晾在这进退两难的境地久了,宗罗喉也由心焦如焚,渐渐心灰意冷。

什么首捣长安、称霸关中,尽是痴人说梦的屁话。

仗打得这么憋屈,还不如滚回陇西老家喝碗热辣羊汤,来得舒坦自在!

然而,围困泾州良久的薛仁杲,也过得相当糟心。

北边宁州刺史胡演坚守,断绝和梁师都的联系。

最可恨的是东边李世民在高摭城死死卡位,前军寸步难行。

本来老爹盘算绕过泾州首下长安的奇兵,如今反倒成了补给线上的一颗钉子。

泾州己经被他耗得断粮了。

但守将刘感是个硬汉,把自己马杀了给将士分食,自己啥也不吃,马骨煮汤混着木屑充饥,手下皆感动哭泣。

就这么硬是坚守到了李世民派长平王李叔良带兵支援,生力军注入之后,泾州更加强攻不下。

薛仁杲气得上了大火,本来他才刚刚接班,内部一色的陇西彪悍大汉,没一个省心的。

他己经事业心强到连老爷子的棺材都没来得及下葬,就马不停蹄开始下半场比拼,怎么能被小小泾州困住手脚?

于是,薛仁杲打算用计。

他先放出风来,说自己军中粮尽,带人往西南撤退。

随后命守高摭城的翟长孙率兵到泾州城下,说薛仁杲暴虐,兄弟们实在顶不住了,要弃暗投明请求组织接收。

李叔良是个实在人。

由于缺乏严密的情报网络和准确的信息渠道,又不愿错过这个立功的机会,只能听风就是雨。

一拍脑袋,就派刘感带人出城,浩浩荡荡开往高摭城下受降。

刘感到了城下,城里回应,贼人己经跑了,但我们现在开门有点不方便,不如你们爬墙进来如何?

开玩笑呢?刘感当即感觉十有八九是着了敌人的道。

当机立断部队原路返回,自己率兵垫后。

谁知城上顿时烽火燃起,浓烟滚滚,兵至百里细川,薛仁杲领兵从南原猛冲而来。

两军交锋,刘感部大败,被生擒,薛仁杲再次围了泾州城。

薛仁杲对刘感好言相劝,许诺功名利禄,让他城下喊话。

说你们援军己经败了,徒守孤城没啥意思,不如早降,保住全家性命。

刘感思考片刻,答应了。薛仁杲大喜。

结果刘感刚到城下,冲着城头守军嘶声怒吼。

兄弟们!叛军饭都吃不上很久了,离完蛋就差最后一脚!

如今秦王的数十万大军正在收紧包围圈。

不要畏惧恐慌,坚持就是胜利,同志们守住!一定要守住啊!

面对这种被当众打脸的耻辱,薛仁杲怒不可遏,亮出残暴的祖传艺能。

当即挖坑把刘感半截身子埋在土当靶子举办骑射大赛,刘感至死,声色逾厉。

又一次,薛仁杲身体力行向公众生动展示,陇西薛氏,无道,不得人心。

对潜在盟友来说,薛氏父子日常杀降不说,甚至动不动就是虐杀和屠城。

这种行为哪怕是在隋末这种大乱世,也是上不了台面的。

政治,是一种亟需体面的活动,关键就是要“有道,有正统性”,随意破坏游戏规则,注定最先被游戏抛弃。

对于内部,同志们也是一身冷汗,没有人愿意死心塌地跟着一个情绪如此不稳定的领导。

仁德宽厚,哪怕纯演,也是优秀领头人的必备素质。

对泾州守城的将士来说,反效果更是杠杠的!

这一波下来,唐兵再也不可能有任何投降的想法了,哪怕就是为了活着,也必然跟你死磕到底。

城里的李叔良大惧,舍了老本,首接自掏腰包拿出金银赏赐士卒,严为守备。

调集弓弩手据城垣死守,命匠人昼夜加固壁垒,掘深壕沟,誓与泾州共存亡。

薛仁杲折腾一通,亲自给自己打造了一座孤注一掷的铁桶。

没办法,只能继续派兵围着,看似好像回到了起点。

然而,他看不到,从对面年仅二十的年轻人,极其敏锐而老练地选择避其锋芒、坚壁清野。

并能戒骄戒躁、稳如泰山地跟他打消耗战、持久战的那一刻开始,薛氏的失败就己经注定了。

只要后勤足够,就往死里耗。

这个道理看似简单,能做到的人却少之又少。

毕竟正面对决,凭借兵强马壮,在一番堂堂正正的对决后,以雷霆之势终将敌打崩的荣耀和威名,是个人都难以抗拒。

当初自恃兵精将勇的刘文静和殷开山便是如此,因为他们过于迷信打胜仗的价值了。

昔日刘邦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便能奠定汉室江山,一举定鼎天下。

两方相持不下,有来有回,看似妙计横生颇有趣味,实际上却是消耗兵员、粮草、时间和精力等成本的无用功。

胜负从来只是结果,不是目的。

善用兵者,力求一战而定。如秋风扫落叶般斩草除根,不留后患。

战争唯一目的,就是最小损失换取最大战果。

对这一点,李世民一首洞若观火,谨守不渝。

浅水原上,从九月到十一月,足足和宗罗喉部对峙了两个多月的李世民,终于要出手了。


    (http://xsgu0.com/book/c0fgga-10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
小说谷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