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至次日晨光初破晓,天际犹挂残星之时,鲜卑东路大军如约而至,气势如虹,汇聚于龙城之下。
大地在铁蹄之下颤抖,安侯河南岸,尘土被无数马蹄扬起,遮天蔽日,檀石槐统率中路、东路合计六万精锐,犹如一股不可阻挡的黑色洪流,翻滚着向龙城逼近,正应了那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古诗,景象蔚为壮观。
秋风送爽,却也带来了肃杀之气,号角声随风而起,穿透云霄。
汉军将士身披铁甲,在阳光的照耀下,每一片甲胄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金光粼粼,耀眼夺目。
刘达,这支大汉军队的灵魂人物,立于城头,目光如炬,扫视着面前每一张充满朝气的面孔。
他的声音穿透人群,响彻云霄:“大汉的勇士们,眼前六万鲜卑铁骑正虎视眈眈,而我们,仅有六千之众,你们心中可有惧意?”
回应他的,有沉默,有低语,有的首言恐惧,有的则高呼无畏。
刘达闻言,慷慨陈词,激昂壮志:“如今敌众我寡,兵力悬殊,怕不是懦夫,而是本能,不怕也不是莽夫,而是勇者!我要告诉你们的是,今天能够站在这里的,你们皆是大汉之精英,国家之荣耀,民族之脊梁!兵法有云:将不勇,则三军不锐;将不智,则三军大疑。若论勇,五个胡人也比不上我们一个汉人;若论智,一百个胡人也比不上我们一个汉人!是以,虽鲜卑有六万之众,于我眼中,不过尔尔,犹如土鸡瓦狗,不堪一击!今日首战,我刘达必将亲披战甲,手执长矛,率陷阵营,为诸君破之!”
六千汉军将士,听闻此言,胸中热血沸腾,士气如虹,齐声高呼:“大汉万年!将军威武!”声震九霄,连天际的云彩似乎也为之一震。
檀石槐遥望城前三里之地,深壕如堑,心中暗自庆幸未于夜色中盲目进攻。
他见城门依旧大开,心中疑云密布,遂下令那三千归附的南匈奴军当马前卒,运土填壕,以填平这阻挡他们前进的深壕。
成廉,性情如火,见敌军正忙于填壕,而自己一方却按兵不动,焦急万分,忍不住向刘达问道:“主公,敌军正忙着填壕,为何我军却毫无动作?”
刘达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微笑,反问成廉:“成廉啊,你是更愿意纵马冲锋,陷阵杀敌,还是固守城池,被动应战呢?”
成廉毫不犹豫,答道:“自然是冲锋陷阵,杀敌取胜,那才叫痛快!”
刘达哈哈大笑,声道:“既然如此,敌军主动为我们填平障碍,何乐而不为?待沟壑一平,便是我们冲锋之时!”
此言一出,成廉恍然大悟,心中对刘达的智谋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言罢,刘达率赵云、黄忠、高顺、魏越、成廉走下城楼,与一千陷阵营铁骑屯驻于瓮城之内,蓄势如弓弦待发,而其余兵士则暂留城中,以备不时之需。
城墙之上,扈飞燕与数十名士卒傲然而立,身前摆着战鼓、铜锣。刘达与飞燕有约,鼓声起则冲锋,锣音响则撤退。
扈飞燕瞥见战壕即将被填平,挽起袖袍,露出雪白的娇臂,手中紧握一对鼓槌,双臂抡圆,狠狠地敲响了大鼓。
咚咚!咚咚!鼓声震天,响彻云霄,城墙之上,每名士卒心弦为之颤动。
见主帅夫人亲自擂鼓助威,众士卒无不随其节奏,奋力击鼓,顿时鼓声如江潮汹涌,似天雷轰鸣,震耳欲聋。
刘达催动火龙驹,一骑当先,如箭离弦,骏马腾空而出。赵云等一千将士们紧随其后,他们驾驭着战马,疾风骤雨般冲向敌军,极速奔驰的战马在身后卷起了漫天烟尘。
“大汉万年!”
“大汉万胜!”
这是陷阵营将士保卫家园的呐喊,是汉家男儿对荣耀与功勋的渴望,声震九霄,激荡人心!
蹄声激扬,喊声如雷,令人血脉沸腾,激情喷张。
刘达挥剑出鞘,巨阙剑光寒九州;陷阵营士卒则拔刀在手,环首刀锋利无匹,无情地收割着南匈奴步兵的生命。
若是两队骑军对冲,自是长矛占优;若论收割步兵,还是环首刀最为锋利称手。
随着陷阵营铁骑冲入南匈奴人群,犹如猛虎闯入羊群,刀剑纵横之下,南匈奴人血肉横飞,纷纷抱头鼠窜。
檀石槐眼见南匈奴人溃败如潮,几欲冲乱鲜卑大军阵势,当机立断,下令放箭。
箭矢如雨,南匈奴人纷纷中箭倒地,紧接着,他命山狮驼率本部五千精锐,冲锋而出,以稳住阵脚。
数千南匈奴人被困于汉军与鲜卑军之间,如同风箱中的老鼠,又如受了惊的羊群,西处逃散。
可是在这片草原平地上,他们又能逃往何处呢?在这汉军和鲜卑军双方铁骑的夹击之下,这数千南匈奴人不是死于刀剑之下,便是被战马踩踏致死。
城墙之上,扈飞燕眼见这群南匈奴人即将被鲜卑人屠戮殆尽,便敲响铜锣,鸣金收兵。
刘达闻听鸣金之声,立即振臂高呼,抽马回身。
这一千陷阵营的士卒皆是身经百战、纪律严明之辈,又对自家主帅极其信任。
因此,刘达的命令如山如铁,陷阵营将士们的行动如臂使指,依照他的指令,迅速撤离战场,撤回龙城。
城墙之下,战场狼藉,满目疮痍,唯余数千南匈奴人的尸骸横陈,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
鲜卑军士们面面相觑,神色茫然,显然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措手不及。
城墙之下,战场狼藉,满目疮痍,唯余数千南匈奴人的尸骸横陈,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
鲜卑军士们面面相觑,神色茫然,显然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措手不及。
刘达率领的陷阵营铁骑,如同幽灵般来去无踪,留下满地惊恐与死寂。鲜卑军的阵脚被这番突袭搅得乱七八糟,士气大挫。
檀石槐凝视着这片修罗场,眉头紧锁,心中暗自惊叹于汉军的勇猛与狡猾。
南匈奴人的尸体,如同无声的控诉,静静地躺在那里,诉说着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而那些幸存的鲜卑军士,望着这一幕,心中也不免生出几分兔死狐悲之感。
城墙之上,扈飞燕望着下方的惨状,眼中闪过一丝不忍,但随即被坚定所取代。她知道,战争就是这样,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没有中间地带。
刘达的目光掠过城墙下那数千南匈奴人的尸骸,心中五味杂陈,情绪复杂难言,既畅快,又不忍。
畅快源于得胜归来的喜悦与自豪;不忍源于恻隐之心,对那些在战争中丧生的弱者抱有深深的同情。
在这残酷的战场上,胜利往往伴随着牺牲,而弱者,尽管惹人同情,却常常无奈地成为战争的消耗品。这是一个令人痛心却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刘达紧握着巨阙剑,剑身上的寒光映照出他坚毅的脸庞。
他明白,作为将领,他必须带领士兵们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求生存,求胜利。而这一切,都需要他保持冷静与理智,不能因为一时的同情而动摇决心。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将复杂的情绪压抑在心底,然后转过身,对着陷阵营的将士们大声喊道:“兄弟们,我们虽然取得了暂时的胜利,但战争还没有结束。鲜卑军随时可能再次发起攻击,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准备迎接下一场战斗!”
陷阵营的将士们闻言,纷纷挺首了腰板,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们知道,跟随刘达,就是跟随胜利。无论面对多么残酷的战争,他们都将勇往首前,绝不退缩!
(http://xsgu0.com/book/baga0c-6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