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战前思对策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1章 战前思对策

 

在并州的苍茫大地上,风卷残云,战鼓未响,暗流涌动。

当出征鲜卑的消息传至并州后,董卓凭借袁氏家族的暗中运作,调任至河东郡太守之位,避开了与鲜卑硬碰硬的锋芒,而将这烫手山芋丢给了新任并州刺史丁原。

军帐内,田晏缓步走至刘达身旁,一只手轻轻拍了拍刘达紧绷的肩膀,试图宽慰这位眉头紧锁的校尉。

“刘校尉,若非你骁勇善战,连番大破鲜卑,我田晏哪有机会重振旗鼓?你且专心练兵,粮草辎重这些繁杂之事,就放心交给我,定保你毫无后顾之忧。”

刘达闻言,眉头非但没有舒展,反而锁得更紧,在帐内来回踱步,语气沉重地说道:

“田将军,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鲜卑兵强马壮,国力雄厚,自檀石槐掌权以来,重用汉人为谋士,对我边境更是一直属于压制的态势,现在,两月后就出征鲜卑,未免太过仓促了吧?”

田晏双手背于身后,神色淡然,目光中透着一股坚毅。

他缓缓说道:“兵法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自三月以来,鲜卑连连受挫,攻守之势已悄然逆转。此刻,正是我等乘胜追击,一举荡平鲜卑的最佳时机。至于出征是否仓促,朝廷决策既定,作为臣子,当全力以赴,而非质疑不休。还望刘校尉能够积极备战,勤加练兵,莫要再发表这些消极言论了。”

田晏所说不无道理,既然已经无法改变出征的形势,只能想方设法战胜鲜卑,抑或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刘达沉默不语,他明白田晏所言不无道理。

既然出征的形势已无法改变,那便只能另寻出路,想方设法战胜鲜卑,就算无法取胜,也要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他暗自下定决心,无论前路如何艰难,都要拼尽全力,为大汉边境的安宁,为麾下将士的性命,搏上一回。

刘达身处一间古朴的军帐之中,帐门的布幔随微风轻轻摆动,帐内烛火摇曳,光影交错,映照在他紧锁的眉头上,平添了几分凝重。

“知已知彼,百战不殆。”他心中默念着这句古训,目光紧盯着眼前的地图。

那是一幅用黄绸精心绘制的战略要图,山川地形,城池关隘,皆以细腻的笔触勾勒而出。

他的手指轻轻过地图上的每一处细节,从蜿蜒的山脉到湍急的河流,再到那座固若金汤的敌方城池,每一处都藏着无尽的变数与可能。

刘达的脑海中,仿佛有一场风起云涌的战役正在悄然上演,他闭上眼,让思绪在虚拟的战场上自由驰骋,迅速盘旋着对当前敌我形势的细致分析。

敌军的部署、粮草的供应、士兵的士气……一切的一切,都在他的心中被反复推敲,寻找着那决定胜负的关键一着。

檀石槐统一塞外草原后,按照地理方位,将疆域从东往西划分为东、中、西三部。

其中,西部面积最大,从上谷郡以西,一直延伸到遥远的敦煌郡、乌孙,二十多个城邑星罗棋布。

这里是百战之地,鲜卑、羌族、北匈奴、大汉的兵马轮番交锋,西部鲜卑士卒经过战火淬炼,骁勇善战,实力雄厚,是鲜卑三部中最为强悍的一支。

中部,地域最为狭小,仅囊括右北平郡以西至上谷郡的十多个城邑,实力相对薄弱。

鉴于此,雄才大略的檀石槐将单于王庭设置在了中部,且离大汉代郡治所高柳只有三百里,嚣张之极,又极具魄力,做了带头抗击大汉的表率,提高了鲜卑部落凝聚力。

东部,则连接着右北平郡以东直至辽东郡的广袤区域,与扶余、濊貊等二十多个城邑相邻,实力介于东西两部之间,既非最强,亦非最弱。

大汉朝廷这边出兵三路正是对应着鲜卑东、中、西三部。

护乌丸校尉夏育由高柳出发,直扑东部鲜卑,负责扫荡弥加、阙机、素利、槐头等部落,同时切断东部对中部王庭的一切支援。

匈奴中郎将臧旻,则率领南匈奴的屠特若尸逐就单于,自雁门而出,犹如一把锋利的尖刀,直指鲜卑王庭,意图一举荡平柯最、阙居、慕容等部落,直捣黄龙,摧毁鲜卑的指挥中枢。

破鲜卑中郎将田晏由云中出发,负责置鞬落罗、日律推演、宴荔游等部落的作战工作,阻断西部对中部王庭的支援,确保大战的胜利天平向大汉倾斜。

鲜卑方面,号称坐拥十多万雄师,历经云中、雁门两场战役的失利后,兵力仍维持在九万之众。

大汉朝廷对此局势做出评估,虽认为已无法重现昔日一汉敌五胡的辉煌,但仍坚信一汉敌三胡的实力尚存。

因此大汉朝廷决定,三路大军各出兵一万余千人,共三万余人,誓要大破鲜卑,一展大汉雄风。

在扈家比武招亲时,田晏曾跟随云中太守张歧观看了刘达和张绣的巅峰对决,对张绣的武力印象深刻。

于是,田晏通过老上司段颎的关系,成功向董卓借调了张绣。

得到张绣相助后,田晏迅速着手军事部署,将麾下一万余人马分成两路。

他亲自与张绣率领五千余人,目标明确,直逼置鞬落罗,准备给予对方迎头痛击。

与此同时,他安排刘达率领另外五千人,前去攻打宴荔游和日律推演的联军,旨在切断这股势力与置鞬落罗之间的联系,使其孤立无援,为这场战役的全面胜利奠定基础。

刘达细细回溯史书记载,心中渐渐明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大汉明显高估了自已实力,低估了鲜卑的强悍和智慧。

更令人痛心的是,大汉军队应该不慎落入了鲜卑精心布置的诱敌深入之计,孤军深入敌境两千余里,不败才怪,这无疑是战略上的重大失误。

史书所载,多为宏观概述,对于汉军如何一步步滑入鲜卑诡计的细节,却惜墨如金,语焉不详。


    (http://xsgu0.com/book/baga0c-5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
小说谷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