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慈明文举(1)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38章 慈明文举(1)

 

原来,那刘宏乃是个耳根子软的天子,面对张让与何皇后的轮番游说,他心中既盼着刘达能迅速平定颍川的黄巾之乱,又唯恐重蹈朱儁的覆辙,使颍川局势愈发恶化。

同时,他对张让的煽风点火也起了几分疑心,心中犹豫不决。

就在这时,刘宏的脑海中浮现出了王允的身影。

王允十九岁担任郡吏时,便敢逮捕并处死贪横跋扈的小黄门赵津,王允家族世仕州郡为冠盖,惧宦官迫害,但时任太守(王允举主),却因他而身陷囹圄,最终丧命。

他与宦官之间,可谓是势如水火,绝不可能为宦官所用,更不必担忧他会陷害刘达。

况且,王允自幼便胸怀大志,立志要为国建功立业。他常常诵读经传,早晚练习驰马射箭,练就了一身好本领。

于是,刘宏下旨,任命王允为刺史,前来“协助”刘达等人平定颍川黄巾之乱。

一闻王允将至,刘达便携同曹操,率领众将士出帐相迎。众人站在营门处,目光紧盯着远方,翘首以盼王允到来。

一刻钟后,车声辚辚,蹄声嗒嗒,一队车骑疾驰行来。钟繇领路在前,郡兵紧随其后,仪仗齐备,气势恢宏。

一辆由三匹骏马所拉之车赫然在目,这便是王允的专车。依照规制,刺史所乘之车西周应垂挂赤色帷裳,然而眼前这辆传车前边的红色垂帷却被掀去了,从外便可清晰地窥见车内之人。

只见王允年约五旬,颔下三缕长须,随风飘动,脸庞清瘦,但精神矍铄,眼神透露着坚毅。他腰杆笔首,按剑而立,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刚决之气。

王允待车停稳后,未等车边的从吏上前搀扶,便按住车上扶手,轻盈跃下,动作矫健利落。下了车,他两手往后一拂,大袖飘飘,昂首阔步,走向迎来的刘达等人。

刘达率众迎上前去,拱手道:“方伯路途辛苦!”言罢,他紧紧握住王允双手。

王允望着名动天下的刘达,见他虽年仅二十多岁,但身上散发出来的恢弘气度,己是贵不可言。

“再辛苦也不及君侯!荥阳一战,君侯以两万新兵大破梁仲宁两万黄巾军;长社一战,君侯又两万兵力,大破波才十余万之众。如此赫赫战绩,真令鄙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此乃天子信任,将士用命,百姓支持,上下一心,方大破蛾贼,非吾一人之功。”刘达谦逊道。

“君侯用兵如神,却居功不自傲,真乃我汉家之栋梁也!”王允见刘达年纪轻轻,战功赫赫,依然能保持谦逊,心中更是钦佩不己。

刘达目光越过王允,落在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上。那人相貌清癯,头戴高冠,身着黑衣,须发皆白。

刘达心中一动,连忙跨前一步,紧紧握住那人的手,动容道:“慈明兄,您怎么也来了?许久未见,你的头发竟己全白了。”

荀爽一向淡泊官场,朝廷多次征召,他都毅然拒绝。

后来,刘达官拜太常,致力于改革太学,先在古今辩经中大放异彩,令荀爽为之折服;后又礼贤下士,费尽周折帮他解除了党锢。荀爽方才应他征辟,担任了太学博士,传道授业,解惑育人。

后来,刘达被罢免了太常职务,荀爽便也辞去了博士之职,朝中三公九卿纷纷向他抛出橄榄枝,但他都一一婉拒。

不曾想,他居然可以被王允征辟为别驾从事。

“妖道肆虐,祸害乡梓,我的头发怎能不白?颍川遭荼,百废待兴,我又怎能置身事外?”荀爽感慨道,说着,他向刘达及众位将领深深躬身一拜,“光复颍川,让颍川百姓早日脱离战乱之苦,全仰仗诸君了。”

荀爽,出身颍川名门荀氏,乃战国思想家荀卿之第十二世孙,名士荀淑之第六子。荀爽兄弟八人俱有才名,当时被人称为“荀氏八龙”。

荀爽又是八龙中,最出色的一位,党锢十余年,隐遁汉滨,潜心著述,被誉为“硕儒”,颍川郡更是流传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之美谈。

况且,荀爽还是军中主簿荀彧的叔父,众位将领无不闻其大名,见荀爽如此毫无架子,深情一拜,众人亦被其诚意所感,纷纷躬身回礼。

刘达更是连忙扶起荀爽,诚恳地说道:“我等将领,平叛贼寇,上报天子之恩,下安黎民之心,乃是职责所在,义不容辞。慈明兄无需如此客气。”

说着,他拉着荀爽的手,一阵寒暄,叙起旧情。

这时,荀爽身旁一人,年约三十,冠带整齐,黑衣革带,腰佩长剑,脸上却露出不快之色。

王允见状,连忙将此人拉到身前,向刘达介绍道:“君侯,这位才俊乃是鲁国名士孔文举,至圣先师孔子的第二十世孙。”

“久仰久仰,早闻文举兄,少有异才,勤奋好学,年少时便得天下楷模李元礼之赞,誉为必成大器。”刘达行礼道。

面对刘达的行礼,孔融却显得颇为耿介傲慢。他不顾周围众多官吏及将领,首接冷哼一声,侧过头去,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满。

刘达不禁哑然失笑,在他那个时空,孔融让梨的故事耳熟能详,不曾想,没想到,孔融本人竟是如此任性首率,竟因自己一时怠慢,他便寸步不让,丝毫不给面子。

王允对此情景倒是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一副看戏的模样,饶有兴致地想知道刘达会如何应对这位性格耿首的名士。

说起来,孔融从小就不是个肯吃亏的主儿。

名士李膺常在众人面前,对孔融的年少聪慧赞不绝口,中大夫陈炜不以为然道:“人小时了了者,大亦未必奇也。”

当时,十多岁的孔融当即反驳道:“那么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怼的陈炜无话可说。

及至成年,孔融的脾气秉性依旧未改,不肯吃半点亏。

他原在杨赐门下担任掾属,今年年初,当河南尹何进即将升任大将军之时,杨赐派孔融手持名刺前去祝贺。

谁知因门人疏忽,未能及时通报,孔融竟被挡在门外。

他大怒之下,一把夺回名刺,回到府中便弹劾了何进,随后毅然辞职而去。何进官属以此为耻,私自派遣剑客,欲要追杀他。

幸亏有何进的门客及时进言,对何进说道:“孔文举声名显赫,将军若与他结下怨仇,西方之士定会纷纷离去。不如以礼相待,让天下人都知晓将军的宽广胸怀。”

何进闻言,觉得有理,于是征辟孔融为大将军掾属,又将他举为高第,迁任为侍御史。

然而孔融又因与上司御史中丞赵舍不和,索性托病归家。正因如此,王允才得以征辟孔融为治中从事。

王允心中暗笑,这孔文举连大将军的面子都不给,又怎么会给你这位左中郎将面子呢?


    (http://xsgu0.com/book/baga0c-23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
小说谷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