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破晓,阳球怀揣着精心准备的礼物,步履匆匆,踏上了前往刘达居所的路途。
他的心,如同这初升的太阳,充满了期待与希望。
轻叩门扉,不过片刻,便有仆人迎他入院。
刘达见阳球目光中交织着钦佩与急切,心中便己明了其来意,他微笑着将阳球引入书房。
书房内,书架高耸,书卷香气扑鼻,静谧而深沉,仿佛能隔绝外界的一切喧嚣,只留下两人的密语与筹谋。
“当所言,我命中有司隶校尉一职,此言非虚吧?”阳球一落座,便迫不及待地问道,眼神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刘达轻轻点了点头,神色坚定,给予了阳球肯定的答复。
阳球见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脸上的皱纹似乎都舒展开来。
他连忙追问:“那贤侄能否为我算算,这司隶校尉之职何时能落于我手?”
刘达微微闭目,手指轻轻掐算,片刻后,他沉声道:“阳叔,下月你便会被任命为司隶校尉。”
阳球的眼中闪过一抹决绝,他紧握双拳,掷地有声地说:“若我真能担任此职,定要铲除那些扰乱朝纲的奸佞之臣,让那些士人再也不敢轻视于我!”
刘达却显得格外冷静,他提醒道:“阳叔,若欲成就大事,切莫再如之前那般张扬,以免权宦闻风而动,反生不测。”
阳球神色一凛,随即点了点头,但眼中的斗志却并未因此减弱半分:“若我真能如愿以偿,担任司隶校尉,还望贤侄能够成为我的都官从事,助我一臂之力。”
刘达望着阳球那坚定而炽热的眼神,感受到了他的决心。
他沉默片刻,最终点了点头,应允了这个请求。
阳球走后,贾诩沉声问道:“主公,你真要打算相助阳球铲除那些权倾朝野的宦官了吗?”
“帮他也是帮我自己。身为人子,我与那王甫之间有着不共戴天之仇。更何况,若不除去王甫,我在这朝廷之中也将难有作为。文和兄,你认为我除掉王甫,胜算几何?”
贾诩沉吟片刻,缓缓道:“若要一举铲除所有宦官,确是难如登天,毕竟天子对他们尚存依赖。然而,若只是针对一两个权势滔天的宦官,我们的胜算还是相当大的。只要阳球被任命为司隶校尉,这一动向就表明,天子对某些宦官的不满己经达到了顶点,甚至萌生了杀意。”
阳球,出身于世代显赫的豪门之家,自幼便习得击剑之术,弓马娴熟,更对申不害、韩非之学有着深厚的兴趣与独到的见解。他以快意恩仇、杀人复仇之事而名震一方。
曾有一日,郡中一位官员因言语不慎侮辱了其母,阳球闻讯后,怒不可遏,迅速纠集了数十名热血少年,一夜之间,将该官员及其全家悉数诛杀,此事一出,阳球之名,更是响彻西方。
起初,阳球因孝廉之名被举荐入仕,补任尚书侍郎。他对过往的典章制度了如指掌,所起草的奏章与判决意见,常常深得尚书之赞赏与信赖。
当他出京担任高唐令时,因执法过于严苛,超越法理,终被太守拘捕并弹劾。所幸逢大赦,阳球方得脱身。
后来,阳球被司徒刘宠召为属官,其政绩斐然,备受推崇。时九江山中贼寇横行,数月未平,三府见阳球有治奸之才,便向皇帝举荐,朝廷遂任其为九江太守。
阳球到任后,运筹帷幄,迅速制定策略,将贼寇一一击溃,又逮捕郡内奸恶官吏,严惩不贷,一时之间,九江安宁,百姓称颂。
好景不长,时逢大旱之年,天灾人祸接连不断。
司空张颢(中常侍张奉的弟弟)上书列举长官属吏当中苛刻残酷和贪污受贿的人,请求皇帝将他们全部免职。
在这场风波中,阳球也因昔日严酷之罪名被征召至廷尉府受审,面临免职之虞。
所幸灵帝念其九江之功,特任其为议郎,阳球仕途得以延续。
然而,他深知若想立身官场,离不开宦官的支持。
于是,他毅然决定娶中常侍程璜的养女为妾,成为了宦官之婿。
在中常侍程璜的鼎力相助下,阳球的仕途开始平步青云,由议郎升至将作大匠,再晋尚书令。但此等作为,亦使他饱受士人鄙夷,名声受损。
面对这样的困境,阳球内心煎熬不己。
他深知自己若想挽回名声,就必须有所作为。
他将目光瞄向了如日中天的权宦王甫、曹节等人,他曾拍着腿发誓道:“若我阳球能做司隶校尉,岂能容此辈嚣张?我定要将他们一一绳之以法!”
为了给阳球日后升任司隶校尉铺路,以及打击权宦造势,刘达开始频繁地踏入刘宽的府邸。
一来,刘宽贵为帝师,且身为宗室成员,深得天子刘宏的信赖,是其亲近之人,自然能言之有力;
二来,若要打击权宦,最佳的由头莫过于天灾异象。
而刘宽自少年时期起,便潜心研习《欧阳尚书》、《京氏易》,于观星、占卜、算术、历象等诸多领域皆有着深厚的造诣,被誉为“通儒”,在这方面的话语权自然无人能及。
刘达心中盘算,他记得史书上记载,本月京兆地区将有一场地震。
于是,他借着探讨易经的由头,再次踏入刘宽的府邸。
一番寒暄之后,他提议卜一卦以探究天时,卦象一出,刘达故作神秘地“预测”,京兆内即将发生地震。
刘宽闻言,眉头紧锁,对着卦象细细研究,心中涌起一股不祥之感,确信大事将至,却难以精确推算出具体时日。
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刘宽立即上书天子刘宏,建议京兆尹及基层官吏时刻关注辖区异常现象,如蛇鼠逃窜、鸡犬不宁、蜜蜂离巢等,一旦发现此类预兆,立即采取措施,引导百姓撤往安全空旷之地。
天子刘宏对此高度重视,诏令迅速下达。
数日之后,京兆尹数县突然地动山摇,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验证了刘达的预测。
幸运的是,由于朝廷提前预警,各县县令迅速行动,及时疏散了百姓,虽然房屋损毁严重,但人员伤亡得以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事后,刘宽不忘刘达“预测”之功,特地上书天子,为其请功。
刘宏本就有意提拔刘达,借此机会,顺水推舟,征召刘达为博士,以示嘉奖。
而这场天灾过后,朝廷三公之位再度经历了一番重大更迭。
司空袁逢遭罢免,改任执金吾;而太常张济则因此获得了擢升,接任为司空。
(http://xsgu0.com/book/baga0c-11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