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书院考试己经过去三日,这几日,苏晓一家都没再出门,这日,正值苏晓一家用午膳时,院外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声。只见谢小侯爷风采奕奕的大步走来,脸上笑意盈盈。
"恭喜苏兄!"他大步走来"青山书院的录取文书到了!正式发榜还要明日,不过我今日就收到老师派人送来的文书,我刚好要出门办事,就顺道给你们送过来了。"说着,朝身后的玄戈使了个眼色,玄戈立即恭敬地递上那封盖着书院朱印的文书。
"真的?"王氏手中的筷子"啪嗒"一声掉在桌上。全家人顿时放下碗筷,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那封文书上。
苏晨强压着激动,起身向小侯爷深深一揖,这才接过文书。当他展开那泛着墨香的纸张时,苏阳和苏晓也忍不住凑上前去。确认无误后,苏晨连忙将文书递给父母过目。
"多谢小侯爷相助。"苏晓规规矩矩地行了个万福礼,杏眼里满是笑意,"若非小侯爷引荐,家兄怕是难以这么快就能入学。"
"苏妹妹言重了。"谢瑾川笑着摆手,眉宇间尽是谦和,"书院最看重真才实学。若非苏兄才学过人,能通过学院考试,就是我面子再大,也没法。"他说这话时神情真挚,全然没有世家子弟常见的倨傲之态。
苏晓暗自点头。这位小侯爷虽出身显赫,却难得地不摆架子,待人接物更是诚恳有加,确实值得深交。
送别小侯爷后,一家人这才放开性子攀谈起来。
"后日就要入学了..."王氏喃喃自语,己经开始盘算要准备的行装,"被褥要带两套换洗,笔墨纸砚也得备齐..."
苏强拍了拍长子的肩膀,语重心长道:"到了书院要尊师重道,与同窗和睦相处。"
最兴奋的当属苏阳,小家伙绕着饭桌转个不停,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儿。
苏晓望着欢天喜地的家人,心中己在谋划下一步。大哥入学之事己定,接下来该着手置办产业了。京城的宅院暂时买不到,但京郊的庄子得尽快物色一处——她以后要开百草堂,没有药材种植园可不行。她暗自盘算着,得找个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大庄子才够用...
这日苏晓一家送别苏晨入学后,一家人便在牙行买办李明德的引领下,来到了位于青城山脚下一处占地两千亩的庄子。时值金秋,马车行驶在乡间小路上,两旁金黄的稻田随风起伏,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清香。
下了马车,苏晓一家站在田埂眺望。
李明德指着近处的庄子热情介绍,"苏老爷、苏夫人,这庄子可是难得的良田,两千亩地都是平原,土质肥沃。庄子是座西进大院落,前年才重新修缮过,现任庄头孙老伯一家在庄子上呆了19年了,三个儿子儿媳还有女婿一家都在庄子上干活,都是老实本分的人"
苏晓放眼望去,只见远处青山如黛,近处稻浪翻滚,确实是个好地方。李明德见他们面露喜色,赶紧趁热打铁:"实不相瞒,这庄子的主人王员外是做瓷器生意的,最近遇到些难处才忍痛割爱。虽说一万二千两的价钱比市价高了一成,但胜在地势好,又挨着青城山,不少王公贵族的庄子都在这一带。"
苏晓暗自点头。初来京城就能遇到这样位置优越的庄子实属难得,价钱贵些倒也无妨。正思索间,李明德又指着远处一座小山头:"您瞧那边,庄子还附带一座山头,山上有一片桃林,每年开花时别提多美,很多文人雅士都被吸引来此赏梅呢,夏日还能采摘果实,也别有一番趣味。"
"阿姐,这里真像咱们牛角村!"苏阳兴奋地指着田间劳作的农人。苏晓会心一笑,父母也是频频点头,显然都对这庄子十分满意。
"劳烦李买办带我们去见见孙庄头。"苏晓说道。
"好嘞!请随我来,"李明德眉开眼笑,连忙引着众人往庄院走去。穿过朱漆大门,只见院内花团锦簇,到处生机勃勃,庭院各处还摆放放着瓷器做装饰。有点类似现代民宿的感觉。
李明德见苏晓盯着那些瓷器,连忙在一旁解说:“这些瓷器都是王员外瓷厂烧制的瑕疵品,王员外觉得丢弃可惜,就用来装点院子。”
苏晓听着李明德解说这才仔细看那些瓷器,看见那些并不完美的瓷瓶上釉色斑斓,反倒给院子增添了几分雅致。
"王员外虽是个商人,平日却最是喜欢附庸风雅,每年开春都会携家眷前来住上一阵,所以这个庄子整体都修缮的十分雅致。"李明德在一旁继续解释道。
正说话间,一位身着青色棉衣的老者快步走来。他约莫五十出头,面容黝黑却精神矍铄,正是庄头孙老伯。
孙老伯见着苏晓一行人,立即明白这可能是未来的主家,连忙上前恭敬行礼:"小老儿孙大山,给老爷、夫人请安,给小姐、少爷问好。"
苏晓仔细打量着孙大山,见他举止老实本分,便满意地点点头。随后详细询问了庄上的情况:现有多少佃户、年景收成如何、田租怎么分配等等。待了解得差不多了,一家人又在庄子里里外外转了一圈,这才打道回府。
回城的马车上,苏晓二话没说就让李明德首接去牙行签了契书。回到谢府小院后,苏强有些犹豫地开口:"晓晓啊,咱们买了庄子,是不是该搬过去住?总借住在谢府也不是个长久之计......"
苏晓略作思忖:"爹、娘,这事急不得。等庄子的事办妥了,咱们可以先过去住上几日,把庄上的事务理顺。"见女儿这么说,苏强夫妇便不再多言。如今家里的大小事务,都是苏晓拿主意,他们只管听从安排。
夜深人静时,苏晓在房中打坐调息,心里盘算着:是该买几个下人了。现在事事都要亲力亲为,实在耽误工夫。大哥在书院也需要个书童——今日送他去书院时才注意到,京都的学子大多都有书童随行照料的。等安顿下来,还得给弟弟请个夫子。虽说阳阳不考文举,但以后他想要考武举也得通晓策论,这书不能不读啊......想着这些琐事,苏晓渐渐入定,进入了修炼状态。
(http://xsgu0.com/book/ajcgf0-5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