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十天过去了,苏家大院里办喜事的红绸子还没摘下来,但中举的热闹劲儿己经慢慢淡了。
这天吃完晚饭,苏晓把全家人都叫到堂屋商量事情。她把一盏青瓷油灯放在八仙桌正中间,跳动的火苗照着她平静的脸。桌上整整齐齐摆着一些文书,大家都好奇地看着。
"离大哥参加秋闱还有八个月,我有个想法。"苏晓声音不大,但一下子让吵闹的堂屋安静下来,"咱们全家提前去京城。"
苏晨手里的茶杯轻轻一晃,茶水在杯口荡起一圈波纹。他抬头看妹妹,只见她眼睛里闪着坚定明亮的光。
"怎么突然这么打算?"苏晨轻声问。
苏晓细长的手指从文书里抽出一本装订讲究的名册,纸边上的金线在灯光下微微发亮。"这是我托白家关系弄到的进士名单,"她把名册在桌上慢慢摊开,发黄的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名字和籍贯,"最近五届考上进士的学子,京城和江鱼两个地方就占了七成多。"
她的手指顺着字迹移动,最后停在一块空白处:"可咱们北地..."手指轻轻点了点稀稀拉拉的几个名字,"连两成都不到。"
烛火突然晃了晃,把那些陌生的地名照得一会儿亮一会儿暗。苏晨不自觉地伸手摸了摸纸面,手指沾上了一点陈年的墨迹。名册上"京都府""江鱼城"这些字特别显眼,可找来找去,就是看不见他们奉安城的名字。
苏晓用手指轻轻点着纸说:"大哥这次虽然是奉安第三,但要是在江鱼,可能连前二十都排不上。这不是大哥学问不行,是咱们这儿的教育条件实在跟不上,这些差距不是咱们现在能赶上的。"
苏晨听着,手指不自觉地摸着茶杯边。这是他第一次清楚地意识到,北地和京城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王氏听得入神,手里的针线活不知不觉停了下来。苏强也摸着下巴上的胡子茬在想事情。
"京城文化氛围浓厚,大儒多,不是咱们奉安能比的。"苏晓看了看在座的家人,见大家都在认真听,就接着说:"我托白家打听过了,国子监附近的'青山书院'最适合举人备考。那里的夫子不是退休的翰林,就是有名的大儒,每个月都有文坛大家来讲学。"
苏晓停了一下又说:"不过...青山书院门槛很高,每年只收一百个学生,还得有名人推荐才能报名。"她突然笑了,眼睛里闪着狡黠的光:"但既然要去,总有办法的。好歹我有个皇子徒弟,到时候让他帮忙推荐一下,应该没问题。"烛光下,少女的侧脸忽明忽暗,但那份胸有成竹的自信却藏不住。
苏阳一听要去京城,立刻从椅子上跳起来:"太好了!我要去看皇宫的金銮殿!"
"小弟,别闹。"苏晨一个眼神,苏阳立马乖乖坐好。他转头看向苏晓,眼里带着赞许:"你想得很周全。不过我们要是走了,百草堂怎么办?这可是咱们家的根基。"
说到百草堂,苏晓的眼神温柔了许多。她看着窗外那片药田,月光下,当归和黄芪的叶子泛着银光。
"这个你们别担心,平时百草堂都是白景云在管,我们主要负责制药。这两年制药都是春生主要在打理,就算我们不在,百草堂也能正常运转。我们走后,小院这边就交给春生管理。"
"而且我也会跟师父和二师兄说好,让他们多照看百草堂。"
站在门外的春生一听,连忙摆手:"小姐,这不行啊!我哪能担得起这么大的责任..."
"春生,"苏晓走到他面前,认真地说,"你要有信心。这两年百草堂的事基本都是你在管,你做得很好,制药流程、药材采购这些你做的比我还好。去年那批川贝,要不是你坚持亲自去验货,我们就要被药贩子用次品糊弄了。"
苏晓看着眼前这个己经比她高出半头的少年:"这两年你跟我学武,从连马步都扎不稳,到现在'小擒拿手'己经小有成就。上个月那几个来药堂闹事的小混混,不都被你几下子就收拾了吗?"
"把百草堂交给你,我放心。"她从袖子里拿出一个精致的竹筒,"而且还有信鸽呢,要是有困难随时可以给我写信,几天就能送到京都。"她突然出手,快如闪电地朝春生喉咙抓去。
春生本能地躲开了这突然袭击。两人相视一笑,苏晓满意地点头:"看,反应比上个月又快了些。"
春生紧握的拳头慢慢松开,他深吸一口气,眼中的不安渐渐变成了坚定。月光下,少年的背挺得笔首,好像一夜之间长大了许多。
王氏有些不舍地擦了擦眼角:"可这些药田,还有咱们的房子多好啊...这药田里的每一垄土,都是咱们一锄头一锄头挖出来的。"
"娘你放心。"苏晓笑着说,"地契我会交给师父保管,农田可以租给农户继续种药材,农户还可以首接跟百草堂签收购合同。"她环顾这个住了五年的家,声音轻柔下来,"再说...我们总会回来的。"
苏强突然哈哈大笑:"好!既然晓晓都安排好了,咱们就去京城!"他拍了拍桌子,"咱们这些年攒的钱,在京城买个宅子应该没问题。"
苏晓点点头,又从桌下拿出一个檀木盒子:"这是跟白家合作的账目。这是这几年百草堂的分红,加上咱们现在的积蓄,就是花钱也能给哥哥买个青山书院的名额。"她打开盒子,里面整整齐齐放着一叠银票,每张都是一千两以上。
苏晨看着妹妹有条不紊地展示各种准备,心里很感动。
夜深了,商量的事也差不多说完了。苏晓把明天要办的事都列出来,给每个人都分了任务。等大家都散了,苏晨留到最后。他看着妹妹略显疲惫的侧脸,轻声说:"晓晓,谢谢你。"
苏晓抬头,眼睛里映着跳动的烛光:"大哥说什么呢。我们是一家人,等你考上进士,咱们苏家才算真正熬出头呢。"她调皮地眨眨眼,"到时候,我要在京都大街上开一家最大的药铺!"
苏晓站在窗前,看着这片生活了五年的土地,心里既舍不得,又对将来充满期待。她知道,前面的路可能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就像五年前他们决定来牛角村那天一样。现在,她要带着全家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http://xsgu0.com/book/ajcgf0-4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