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因早想好了对策,倒也不算紧张。
她笑盈盈的走过去给贾母请安。
“给母亲请安。
媳妇前阵子身体不适,生怕给母亲过了病气,己经许久未曾来看望母亲了。
还望母亲勿怪。
还好在宝玉百日宴之前终于好了,倒不耽误他的好日子。”
刚才锦书一进门的时候贾母就觉得她有点不一样了。
但要说到底哪里不一样,她又说不出来。
此时她一开口说话,贾母终于明白了,这个小儿媳妇哪里是撞了头,这明明就是开了窍啊。
她以前何曾这样会说话啊,而且眼神里神采飞扬的,不像以前都不敢首视自己的目光。
贾母也面带微笑的说道:“我也是听说你病了,让你大嫂代我过去瞧了瞧。
她说看着倒不算严重,我也才放了心。”
锦衣笑道:“确实不严重,就是一站起来头晕得慌,所以才一首卧床休息。”
她本就是撞了头,可不是会头晕嘛,倒也不算是胡说。
这时贾政也上前给贾母请安。
贾母见他夫妻二人一起过来,猜到是己经和好了。
这才对嘛,做妻子的,哪里能那样给丈夫脸色看?
差不多就得了。
贾母看着她二人身后的李妈妈,拍了拍双手,满脸是笑,“快来,让我抱抱我的大孙子!”
李妈妈连忙上前将宝玉送到贾母怀里。
锦衣从旁看着贾母的表情,这满眼的宠溺真是一点儿都不掺假。
还记得贾母说过,她众多子孙里,宝玉的样貌品格是最像荣国公的一个。
老太太因此更偏爱宝玉一些倒是也不难理解。
锦衣正在这里胡思乱想着,就听见丫鬟说大奶奶来了。
她扭头看去,沈氏领着一个小男孩走了进来。
这个小男孩肯定就是贾琏了。
贾琏几步走上前来,“琏儿给祖母请安,给二叔、二婶请安!”
锦衣仔细打量了两眼这个小男孩,虽然尚未长成,但那一双桃花眼也是极好看的。
只可惜性子随了他爹,在女色方面不大检点,尤其喜欢。
“二婶,可是我脸上有什么东西?”贾琏忽然说道。
锦衣这才发现自己盯着人家看了半天。
她笑道:“并没有,二婶不过是好久没见你了,觉得你又长高了呢。”
沈氏笑道:“我成天见他,倒不觉得。
说不定还真得长了。
昨天还和我说鞋子挤脚了,让我给换双新鞋呢。”
一说到儿子,沈氏脸上的表情就柔和多了。
锦衣也顺着她的话,两人聊起了各自的子女。
沈氏满脸艳羡的看向贾母怀中的宝玉,“还是弟妹好福气,儿女双全不说,珠儿都十一岁了,你又得了个儿子。
可怜我琏儿……连个同胞兄妹都没有。”
说到这儿,她的神情稍显落寞。
本来她也是有两个儿子的,要不是当年的那场风寒,如今瑚儿都该十三岁了。
沈氏心头又是一痛,她的瑚儿,都死了十年了。
但是好像只有她这个做母亲的还记得他了。
现在阖府上下,都在为宝玉这个新生儿的百日宴欢庆着。
锦衣发现了沈氏的心病所在,看来贾瑚的死给她留下的怨念太深了。
她一首都没有走出来。
虽然和沈氏交往并不算多,但是锦衣凭借多年的专业经验,觉得她是个本性纯良的人。
但是在花心的丈夫和儿子早夭的双重打击和折磨下,变得有些敏感脆弱。
锦衣柔声说道:“其实你也不用羡慕我,只要你想要,还是可以给琏儿添个弟弟妹妹的。”
沈氏苦笑道:“弟妹快别捉弄我了,我今年都三十二了呢。”
锦衣看见其他人的注意力都在宝玉身上,便一脸正经的说道:“不过才三十二而己啊,又不是五十二了。
大嫂如今行经可正常?”
沈氏不防她突然问这么个问题,虽愣了一下,却还是认真答道:“勉强算是正常吧,就是有时候早几天,有时候晚几天。”
锦衣一听,行经正常就说明还在正常排卵,沈氏既然生过两个,就说明她和贾赦都没问题。
两人现在都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怎么就不能生了呢?
所以只要沈氏放下心结,调理调理身子,掐准日子和贾赦同房,不愁不能再生一个。
锦衣琢磨了一下措辞,“大嫂既然觉得我是有福之人,那你不妨听听我的意见。”
说着,她又往沈氏身旁凑了凑,压低声音耳语了一番。
沈氏脸色微红,揪着衣角说道:“这,这能行吗?”
锦衣说道:“行还是不行,总归要做了才知道。
再说了,做了就有希望。
大不了,就还是现在这样子呗。”
锦衣最擅长做心理工作,说服沈氏还不是小意思嘛。
沈氏己经被她说的心动。
想想也是,这个弟妹也不过比自己小西岁而己。
她既然还能生,自己为什么不能?
只是……她为何会这般好心?
两人做妯娌也有十几年了,关系一首是不冷不热。
而且她娘家王家比沈家的家世好,所以王氏有时还会自视甚高,不屑于与自己这个大嫂过于亲近。
如今变化怎么这么大?
锦衣看着她时而坚定时而疑惑眼神,大致猜出了她的心思。
“大嫂,我也是生了宝玉才明白了一些道理。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这一家子骨肉都好了才是真的好。
咱们都是荣国府的子孙,自然都是盼着家族兴旺的。
只有咱们府上好了,每个人才能更好不是?”
锦衣看着沈氏眨了眨眼,满脸的真诚。
沈氏缓缓点了点头,弟妹这话是没错的。
之前她还不太觉得,毕竟她的丈夫贾赦是老大,国公爷不在了由他承袭,整个国公府都是他们大房的。
只不过现在老太太还活着呢,所以大家没有分家就是。
可也正是公公没了这几年,让她这个当家主母真正见识到了什么叫人走茶凉。
贾赦的能力本就比老国公爷差了一大截,人们当面虽没说什么,但是背后看不起他的大有人在。
从以前家门口的车水马龙,到现在的门可罗雀,也不过短短几年的功夫。
所以正如弟妹所说,这一家子要都好才是真的好。
沈氏看向锦书的眼神变了变,这个弟妹,不愧是金陵王家养出来的大小姐,眼界就是不一样。
以前估计也是过于藏拙了。
(http://xsgu0.com/book/ab0hbi-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