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联合捻军

字体:     护眼 关灯

51.联合捻军

 

在淮河一带。

清军是构建了不少防御的,袁三甲的手下也有差不多三万多人马。

要是实打实的硬干一场。

那肯定是干不过的。

袁三甲在皖北这边,主要对付的以张乐行为首的捻军势力。

相比较于太平军而言,是好对付一些的。

捻军在武器装备方面,是不如袁三甲这边的。

袁三甲本人也是有点本事儿的人,去年把张乐行的捻军打的西处逃窜。

如今。

在得到了李秀成这边武器装备的补充后,张乐行他们现在是憋着一股劲儿,要找袁三甲报仇。

这不。

刚刚得到出兵的命令,捻军就气势汹汹的朝着颍上进发了。

安徽颍州府颍上县境内。

原捻军镶白旗旗主孙葵心,率领着捻军第二军第一师一团,充当先锋正疾行在路上。

1856年。

河南、安徽等省清军向捻军皖北基地进攻,捻军基地雉河集数度失守。

为了摆脱困境,捻军选择南下联合人民军。

七日前。

捻军配合李秀成部占领霍邱。

在霍邱,捻军按照人民军军制改编,将黄、蓝、白、黑、红五旗改编为两个军。

石达开带人组建军务部后,太平军改编为人民军,一军含三个师,一个师有三个团,共计三万人左右。

捻军此时约有五万余人。

按照人员配置,划分成了分别由韩奇峰和候世伟担任军长的两个军,由捻军司令张乐行统一指挥。

孙葵心因为作战勇猛,对张乐行忠诚,被选为此次进攻颍上的开路先锋。

此次联合作战,捻军将领己经知晓了人民军打算扫清安徽境内清军的战略意图。

捻军将士之中,也多为贫苦百姓出身。

因为没有了活路,这才揭竿而起,开始反抗清军。

他们刚刚经过一番修整,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虽然大部分人面色发黄,但是一双双眼睛都十分明亮。

一边走着,这些将士的嘴里还一边念着一份训令。

“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入民宅,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不管是太平军也好,还是捻军也罢。

起义的时候,总是免不了一个“抢”字。

抢钱、抢粮、抢女人。

这种事儿清军这种政府军都干,起义军很多时候也没有受到该有的节制。

军队改编这件事情,最重要的就是思想转变和行为节制。

李为民引用来当做训令的纪律准则是捻军如今最需要的。

这一次进攻皖北,他们是要把安徽发展成革命基地的,军队自然是需要有纪律约束行为的。

在约束行为的同时,这些训令也可以潜移默化的改变许多人的思想。

孙葵心本是县城一小吏,因为犯事儿被革职,后来去投军也不得志,然后就跟了张乐行起义。

几年前他也曾见过太平军,知道太平军的军纪。

天京城内内乱一事,他不曾听闻,只是得知了天京换主的消息。

霍邱一见李秀成所谓的人民军,只觉得较之从前的太平军军纪更佳。

一路上。

他又听了随军教导员李青山讲的办学、安民、分田等事情,更是心中大受震动。

捻军之中大多人本为贫民,只是因为没粮食可吃,所以才起事。

对于民生这方面的事情,他们只能在填饱自己肚皮的同时帮助那些吃不上饭的百姓。

至于其他的事情,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

在贫苦老百姓里面,捻军的名声是肯定好过清军的,尤其是那些个种地为生的农民。

行军的路上,免不了有人前来投军。

若是按照以前的套路,只要是年龄身体可以,孙葵心肯定是高高兴兴的收下。

可如今听了李青山的许多话,孙葵心己经改变了想法。

这一日中午。

部队正走在路上,路边又跑来了一伙人要投军。

“就收下我们吧,我们都愿意跟着捻军。”

“不行,不行,都说了不收。”

见那伙人苦苦哀求,甚至有人竟然“噗通”一声跪下了下来。

孙葵心急忙走了上去。

“老乡,快快起来,这可使不得啊。”

快步上前把跪下的那人扶起,孙葵心一番询问,才得知了这伙人的来历。

原来。

他们本是附近一处村子里的村民,其中跪下的那人因为还不是地主家的钱吃不上饭,所以才来投靠捻军。

对于村民的遭遇,孙葵心也算是见怪不怪了。

地主这种阶层,有善心的有,丧良心的自然也有。

碰上收成不好的时候,闹饥荒吃不上饭的肯定是穷人。

你说穷人不努力,他辛辛苦苦种地种的却不是自己的地,到头来连饭都吃不上。

你说地主家没有余粮,可他家的地也不是都是自己开荒开来的。

“老乡,我这里有点钱你先拿着,投军的事儿就算了。我们现在投靠了人民军,就是之前的太平军。你不要急,等我们打下了县城,就会派人到你们那分地分粮,到时候你就有粮食吃了......”

部队现在正在向县城进发,没有办法马上去处理这件事儿。

孙葵心拿出身上刚分到的军饷就首接都给了几个老百姓。

捻军改编这事儿,石达开他们是拿出了很大的诚意的。

在霍邱会师后,李秀成就拿出了调拨来的十万两白银当做了捻军的军饷。

这一举措,让捻军中不少人都更加的信服了人民军的领导。

为此。

捻军中的一些将领,如韩奇峰、苏天福、孙葵心等人,纷纷响应了人民军“缴获充公”的政策。

好一番劝说。

孙葵心再三承诺,这伙儿老百姓才不舍的离开。

由此。

人民军和捻军的名声,又在皖北百姓的耳中再次传播开来。

捻军北归攻颍上,两日便打下县城。

随后便按照计划前往阜阳。

人民军自滁州西进攻定远,三日克定远县城,后又率军进犯寿州,五日拿下寿州,随即取凤台,分兵蒙城阜阳。

近十万大军行进在颍州府的大地上,声势浩大,清军抵挡不住,全都龟缩到了阜阳城内。

大军压境。

袁三甲却并未带兵支援颍州府,反而带领部下出了安徽,进入了河南汝宁府地界。


    (http://xsgu0.com/book/a0idjg-5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
小说谷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