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回去告诉你们的女王和皇帝,不管她们派多少人来,我们都会跟你们打到底。”
西月二十三日。
广州的消息由上海传到天京。
在天京逗留了几日的英法公使也被送出了天京。
回到上海以后。
广州消息传来,他们又派专使北上问责。
清廷得到消息以后,极为震怒。
朝中不少人提出要派钦差大臣前往广州,对此事进行问责。
更是有人扬言,要解散广州联军。
西月底。
位于苏北的曾国藩接到调令,担任钦差大臣前往广州处理广州事务。
三月进攻的失败。
己经让清廷的方针转向寻求稳定。
两宫太后和议政王都主张暂时放弃主动进攻,改为暂时维持稳定,发展军事力量。
对于苏北局势。
他们己经不再奢望能和洋人一起短期内镇压民国。
至于把曾国藩调去广州,则是有着两方面的用意。
一来。
他们是不打算大力配合洋人发动进攻了。
二来。
是希望曾国藩到广州收编军队。
给洋人的交代方面,糊弄过去也就行了。
到达广州以后。
曾国藩提出以买代夺的提议,处理了洋人对于此前冲突的问责。
事态转变。
英法两方之间也出现了分歧。
法国正在欧洲筹措对奥战争,无力派出更多的军事力量来华。
清廷的腐朽无用的军队和民国的强大抵抗力促使英方不得不重新考虑对华态度。
同时。
联军的进攻失败也引起了洋人商人的不满。
这些商人的生意受到影响,也在促使联军态度尽快转变。
五月底。
英国公使紧急赶回欧洲。
通过电报将中国局势进行简单汇报。
六月中旬。
英国召开会议,开始重新讨论对华问题。
会议上。
英国公使强调了中国如今正在进行的一场巨大变革。
他称之为“Remold people,s hearts”运动。
在会议上。
他明确的转述了李为民等人的一致态度。
“不管你们有多少军队派来入侵,我们都会毫不犹豫的反抗到底。”
“你们可以摧毁沿海,但是绝对不可能让我们屈服。”
“你们有一万人来,我们就能聚起两万人来抵抗。你们有五万人来,我们就能有十万大军。你们要是有十万人来,我们就有百万人站出来。”
“中国人是不怕死的,只要是值得,他们都可以毫不犹豫的去死。”
“......”
在天京期间。
不止是李为民跟他见过了面。
包括石达开、韦昌辉在内的许多人,都跟英国公使见过面,表达过自己的态度。
这种一致的态度,所带来的压力无疑是巨大的。
英国铺的摊子太大了,能够调用的军事力量也是有数的。
他们如今的选择,只有调整政策。
在汇报军事情况的同时,英国公使也汇报了清廷关于军火的需求问题。
军火需求出现,给了英国调整政策一个合适的理由。
他们将以军事援助的形式,开始启动对华军火贸易。
六月底。
英国首相派遣南北特使前往中国,分别跟清廷和民国商讨中英问题。
在北边。
他们希望借助军事援助扩大在华利益。
在南边。
他们希望能够维持旧约,减少利益损失。
总的来说。
他们暂时无力全面征服和入侵中国,所以改变了政策。
他们寄希望于清廷能够扑灭民国,也不希望扩大跟民国之间的矛盾。
对此。
李为民等人暂时还不知晓。
西月底。
李为民接见了美国公使,与其有过一番交谈。
对于混合军的问题,美国公使极力否认,声称他并不知晓具体情况。
他己经从英法两方的口中得到了一些消息,态度也有了一些转变。
此前。
他曾打算跟英法公使一起来天京,但是却遭到了拒绝。
在这其中,自然也是一种分化的手段。
美国支持英法不过是利欲熏心,想要从中谋取利益。
当事情顺利的时候,他们绝对会扑上来狠狠的咬上一口。
可要是事情进展的不顺利,他们也绝对不会一条道走到黑。
特别是当利益即将受到损失的时候,他们更是会迅速的做出转变。
之前。
美国曾跟清廷签订了五口贸易章程。
如今。
民国是一概不认的。
美国要是不服,那就派人来打。
要是可以好好商量,就得重新协商通商问题。
“美国商人日后依旧可以在上海等地进行贸易,中国商人同样也可以到美国进行贸易......”
“中美关税需要双方协商一致,货物缴纳的税率必须保持一致......”
“......中国商人也有权在美国租地建房,设置库房,存放货物......”
“.......”
对于李为民提出的新的条约,美国公使无权自己决断。
可对于随后李为民提出的派遣工人的事情,他表现的十分有兴趣。
除了美国公使以外。
李为民随后还见了奥地利和普鲁士的外交人员。
他明确的跟两国的外交人员表达了愿意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的态度,也希望能够建立起正常的商业和贸易往来。
至于清廷方面,外交依旧主要依靠被动。
英法公使还未返回,他们与俄国公使之间也谈不拢。
他们主要的需求,依旧是军事方面的需求。
不管是清廷也好。
还是地方的汉人势力也罢。
他们都在想方设法的努力增强自身的军事实力。
为了应对局势。
清廷己经打算在天津和山东等地开设新的通商口岸,以便于他们联络洋人采买军火。
另外一边。
处理了广州事务的曾国藩己经联系到了美国商人,给苏北的淮军和湖北的湘军分别订购了一批军火。
他一路从湖南跑到皖北,后来又跑到苏北。
为的就是引进洋人的军火武器和技术。
这次到广州来,倒是给了他一个不错的机会。
技术的事儿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谈得拢的,还需要朝廷那边的消息。
军火买起来倒是简单一些。
只要能找到人买,那就可以买。
同时。
上海的商人也大批南下到达广州,军火贸易也开始零散的展开进行。
山东的鲁军也秘密的派人南下,开始联络洋人进行军火贸易。
(http://xsgu0.com/book/a0idjg-12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