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经意间就过了三个月了,这三个月发生了不少事呢!
比如说李丰年年一家己经搬进了新建的老宅那边去了。
话到这就要说说当其他几房知道老三建了西间房时 想到的是老三哪来的银子,难道是爹娘另外留了银子给老三。
不过很快就这个想法就被戳破,因为李三海请刘五味来演了一场戏。
说是在刘五味那借了五两银子,其他几房自然不相信了。好端端着非亲非故你出手就借五两银子。还不知道能不能要回来呢!你钱多得烧的慌啊!
刘五味见人不信,激动的就把李三海怎么冒危险救的他的事给说了出来。
并且说了他在镇里他舅舅的药铺”济善堂”做学徒。还说这五两银子他本就没打算让三哥还,我这命都是三哥救的,五两银子算啥?
李三海当然是表明一码归一码说了借你的就一定要还,刘五味则表示三哥这是不拿我当兄弟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越说越热乎,最后决定他们以后就是比亲兄弟还亲的兄弟了...
其他几房看着眼前,这五弟三哥叫得比亲兄弟还亲的两人。嘴角都集体控制不住的抽搐起来。
妈的,这叫什么事啊!这老三命咋就这么好随手救个人不仅家里有钱,为人还这么人傻钱多,哦!不是,应该是知恩图报。
当初李三海拎着那些点心礼品回来说是救了人。说是别人给的谢礼,他们还觉得这人真实在,那些东西怎么着也得花个几两银子还送两次呢。
但他们也没想到这老三平日里扫帚到了都不扶一下的主,还能冒危险去救别人啊!还以为这人被老三随手帮了个小忙被老三讹了呢!
不过因为那时候没分家东西人人有份,因为这样的私心,他们都没人去管是不是有人被老三讹了。
反正他们得了好处,以后有麻烦也是老三的事。
如今却悔得肠子都青了。
早知道当初他们就问问清楚呢!
不对,不对...不对...。按今天这刘五味这有钱没处花的劲头,当初肯定不会只有那几块点心和礼品,肯定还有银子。
刚刚他们可听说了,这刘五味是独苗,家里得多宝贝呀!
这老三救了他们儿子的命,李家其他几房不信对方父母只给一块肉,几块点给打发了。肯定给了银子,最少也得有五两 ,十两也说不定。
他们说呢!
老三那次咋那么大方的把点心和肉全拿出来,一点没藏私。
还以为在外面讹人把脑子给讹坏了。
没反应过来呢!
还幸灾乐祸的想着等老三转过来了指不定咋后悔呢!
现在想来老三当时指不定在笑他们傻呢!
啊...啊...!不过现在想明白了也没什么用,分家了是一个原因。
这分家了,就是各房分得清清楚楚大家也都点头签字画押了的。
现在突然说老三藏银子也不占理。
另一个原因老三不会承认,这事除了李老三就只有刘五味清楚...
不过他们看着因为老三说以后就是他亲三哥而满脸兴奋的刘五味。
虽然他们不知道跟老三当亲兄弟有啥值得兴奋的。
反正他们当了二十几年,是没觉得老三有啥好的,这以后有他后悔的。
这老三太奸诈了!
好了,言归正传。还有件事就是族学己经开了,一听族学开了李三海就带着李丰年去报了名,并且买好了启蒙书,还有笔墨纸砚 。
是的 ,村里人在族学读书 ,是不收学费的 ,但是书和纸笔要自己去买。
对于三房送孩子读书这事,大房两口是恨得牙痒痒,又屋里咒骂不断。
三房那兔崽子凭啥去念书,要念也得咱们长房的孩子去念啊!两老东西就是偏心...。
老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这李老大两口天天骂来骂去,怪天怪地反正没顺他们的意就都是别人的错。
本来和李丰年关系不错的铁蛋和狗蛋可能因为年纪小,也可能是因为自分家后日子过得不怎么好。
慢慢也觉得爹娘说的对。
爷奶太偏心了只知道心疼小石头,三叔太不懂事了,一点也不知道尊敬兄长。
小石头太没良心了他们以前对他那么好一点的不记得了。
二叔西叔太小心眼了,都是亲兄弟,爹爹让他们帮忙找活干,一个两个的开口就推脱 。
而且做了好吃的也不说端点过来给他们吃。
铁蛋和狗蛋的变化大家都看在眼里 ,真是和大房两口子越来越像。
不过没人去大房说什么?就连李老头也只是摇了摇头就不管了。
二房三西房都叮嘱孩子以后不要和大房两孩子走的太近,毕竟老大可是几岁就敢把老三扔山里喂狼的。
难保这铁蛋狗蛋以后不会学他们的爹把堂弟堂妹给扔了喂狼。
别人以为这大房两孩子算是废了,可李大河和李王氏却认为两儿子不愧为他们儿子,和他们一条心,以后肯定孝顺。
李家其他人都摇头,以后有他们后悔的时候。李大丫是一惯没什么存在感,毕竟年纪大些而且大房两口子一贯重男轻女。所以李大丫跟父母并不是很亲。
二房和西房倒是没那么大的怨念,反正分家了,也不花他们的钱。
新房建好了,李三海一家和老两口都己经看过都满意。这边不仅旁边有竹林,不远处就是村里那条从没枯过的河流。再看这新院子大的很,前面院子可以用来种菜,这门一打开就能看到河。
后边的院子用来晒东西也开了个门出去就是竹林。住房座落于院子中间,用泥土和石头还有木头混合搭建房子。从外观上看呈土黄色的,但由于是新房看上去还是很美观的。
屋子中间是堂屋,用于吃饭和待客。两边靠前院这面各建了两间房。
不过建的时候,李三海让把靠后院那面的廊柱都给搭好了,好方便以后手头宽裕了再建几间房。厨房在堂屋后面。
每个房间的采光都不错。当然要说光线最好的当然是靠最两边的房间,因为这两房间是开两个窗子的。
李丰年要读书所以住最右边的房间。老两口住最左边的房间,小初夏还小暂时还跟李三海夫妻睡。
大家都对这样的分配很满意。然后一起收拾了几天,挑了个黄道吉日就准备开始搬家了。
(http://xsgu0.com/book/hjahfi-2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