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太子刘启受了文帝遗命,即日嗣位,是谓汉景帝。尊太后薄氏为太皇太后,皇后窦氏为皇太后,一面令群臣集会商议,恭拟先帝庙号。当由群臣复奏,上庙号为孝文皇帝,丞相申屠嘉等人,又言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大于孝文皇帝。应尊高皇帝为太祖,孝文皇帝为太宗,庙祀千秋,世世不绝。就是西方郡国,亦宜各立太宗庙,有诏依议。当下奉汉文帝遗命,令臣民短丧,只守三天,且匆匆奉葬霸陵。至是年孟冬改元,就称为景帝元年。
廷尉张释之,因为在汉景帝刘启当太子的时候,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曾有弹劾上奏情事,见前文。导致廷尉张释之经常恐惧汉景帝刘启会记恨,很是不安,这个时候就向老隐士王生询问如何安生的计划。
王生是汉初的隐士,喜欢黄老之学,很受当时人的尊重。曾应招入朝,当时三公九卿均在场,王生的鞋带松了,就让张释之替他系上,张释之便跪下替他系好了鞋带。
事后,有人问王生为什么要在朝廷上羞辱张释之,王生说:“我年纪大了,地位也不高,自忖帮不上张廷尉什么忙,所以才这样做。张释之是天下名臣,我羞辱他,正是为了增强他的名声。”
大臣们听到后,都称赞王生的贤德而且敬重张廷尉。
后人常用这一典故,来形容人的贤能和德行也作“结袜王生”、“王生袜”、“结袜。
王生因此看重张释之,经常与他往来。及张释之问计,王生谓不如面谢景帝,尚可无虞。张释之于是依言入谢,汉景帝刘启却说他守公奉法,应该如此。但口上虽然如此对付,心中总不能无嫌恨。才过了半年多,汉景帝便将张释之迁调出去,使为淮南相,另用张欧为廷尉。
公平公正执法是法律的生命所在。公平与正义是社会的最终追求,更是每个法律人良知和理念的追求。这与张释之所倡导的“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共同”的观点和“法不阿贵、刑无等级”的观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张释之弹劾太子过司马门不下马,在职权范围之内,严格照章办事,在侵犯皇室特权的冲突中,毫无惧色,绝不妥协,坚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畏权贵,执法如山,公平正义,体现出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雏型。执法以法律为准绳,而不依君主旨意行事,这在封建社会的专制体制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话回正题,汉景帝罢去张释之,任张欧为廷尉。
张欧,是安丘侯张说的小妾生下的儿子。汉文帝刘恒在位的时候,张欧凭借着研究刑名学说出众而被朝廷安排在太子刘启的身边,教化、辅佐太子刘启。是为东宫侍臣。
但是,张欧虽然研究刑名学说,可是为人却是十分的忠厚。
张欧曾为东宫侍臣,治刑名学,但素性朴诚,不尚苛刻,属吏却也悦服,未敢相欺。汉景帝刘恒经过与臣子商议,在汉文帝刘恒废肉刑为笞刑之后,又减轻了笞刑之罚(杖打的刑罚),改五百为三百,三百为二百,总算是新政施仁,曲全罪犯。再加廷尉张欧,持平听讼,狱无冤滞,所以海内闻风,讴歌不息。
转眼间己是汉景帝二年(前155年),太皇太后薄姬去世,葬于南陵。按汉朝礼制,薄姬因是姬妾,无法追尊为皇后,遂称为文帝太后,史书上多称薄姬或薄太后。因吕后与汉高祖合葬在长陵,所以薄姬特地独自起一陵墓,靠近汉文帝的霸陵南面。
薄太后有侄孙女,曾选入东宫,为汉景帝妃,汉景帝不甚宠爱,只因亲戚友谊互相连带,不得己立她为皇后。更立皇子刘德为河间王,刘阏为临江王,刘余为淮阳王,刘非为汝南王,刘彭祖为广州王,刘发为长沙王。长沙旧为吴氏封地,汉文帝末年,长沙王吴羌病殁,无子可传,撤除国籍,因此把长沙地改封少子。前后交代,界划清楚。
且说原太子家人晁错,在汉文帝十五年间,对策称旨,己擢任中大夫。及汉景帝即位,晁错因为是旧属,受皇帝刘启宠爱,担任内史,地位很高,权力也很大,许多法令制度他都奏请皇帝变更。同时还讨论如何用贬谪处罚的方式来削弱诸侯的权力。
而丞相申屠嘉也有感于自己所说的话不被采用,因此忌恨晁错。
内史府大门本来是由东边通出宫外的,使晁错进出有许多不便,这样,晁错就自作主张另凿一道墙门向南通出。而向南出的门所凿开的墙,正是太上皇刘邦宗庙的外墙。
申屠嘉听说之后,就想借晁错擅自凿开宗庙围墙为门这一理由,把他治罪法办,奏请皇上刘启杀掉他。但是晁错门客当中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他。
晁错非常害怕,大为失色,慌忙乘夜入宫,叩阍进见。汉景帝本准他随时入宫报事,且闻他连夜进来,还道有甚么变故,立即传入。到了晁错奏明自己开门事件,汉景帝刘启便向晁错笑说道:“这有何妨,尽管照办便了。”
晁错得了此言,好似皇恩大赦一般,当即叩首告退。当天夜里就好放心安睡了。
到了第二天早朝的时候,丞相申屠嘉奏请诛杀内史晁错。汉景帝说道:“晁错所凿的墙并不是真正的宗庙墙,而是宗庙的外围短墙,所以才有其他官员住在里面,况且这又是我让他这样做的,晁错并没有什么罪过。”
申屠嘉碰了这个钉子,只好顿首谢过,起身退归。回至相府,申屠嘉懊恼得不可名状,府吏等从旁惊问,申屠嘉顿足说道:“我悔不先斩错,乃为所卖,可恨可恨!”
说着,喉中作痒,吐出了一口粘痰;色如桃花。府吏等见了,相率大惊,连忙令侍从扶申屠嘉入房卧榻,一面请医生调理。俗语说得好,心病还须心药治,申屠嘉之病是因晁错而起,晁错不除去,申屠嘉如何能痊愈?眼见是日日呕血。服药无灵,终致毙命。急性子终难长寿。汉景帝闻丧,总算遣人赐赙,予谥曰节,便升御史大夫陶青为丞相,且擢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暗地生欢,不消细说。
惟大中大夫邓通,当时己经被免去官职,他还怀疑是因为申屠嘉的反对,把他弹劾才令自己被免去官职的。到了申屠嘉己经病死了,邓通又想着运动起复,哪里知道免官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吮痈遗嫌,结怨汉景帝,汉景帝刘启把他黜免的,他却还想做官,岂不是求福得祸么?
哪知一道诏令下来,竟把他拘系在牢狱之中,饬吏审讯。邓通还没有认识是何原因,至当堂对簿,方知有人告发邓通曾偷偷跑到境外(西南夷地区)铸钱。
这种罪名,全是捕风捉影,怎得不极口呼冤。偏偏问官隐承上意,将假成真,一番威逼诱导,硬要邓通自诬,邓通贪生怕死,只好依言首认。及问官复奏上去,又得了皇帝一道严诏,收回严道铜山,且将家产抄没,还要令他交清官债。邓通己做了面团团的富翁,何至官款未还?这显是罗织成文,构成此罪。邓通虽得出狱,己是家破人空,无从居住用食。还是馆陶长公主,记着汉文帝刘恒的遗言,不使其饿死,特遣人带给邓通钱物,作为赒划救济。怎晓得那一班虎狼一样的官吏,专门就知道逢迎当今天子,竟把邓通所得的赏赐,悉数夺去。甚至浑身搜检,连一个簪子都不能收藏。可怜的邓通得而复失,仍变做两手空空。长公主得知此事,又私下给予衣食,叫他托词借贷,免为吏取。邓通遵着密嘱,用言搪塞,还算活了一两年。后来馆陶长公主无暇顾及,邓通为此不得一文钱,没办法只有寄食在别人家,有朝餐,无晚餐,终落得奄奄一息,最后活活饿死,也正是应了相士的前言。大概是劫数难逃,吮痈何益?
惟晁错接连升任,气焰越来越嚣张,曾与汉景帝刘启计议,请减削诸侯王的土地,第一着应从吴国开始下手。所上表的议案,大略说的是:
前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齐七十余城,楚西十余城,吴五十余城,封三庶孽,半有天下。
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隙,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不忍,因赐几杖,德至厚也,当改过自新,反益骄恣,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潜谋作乱,今削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则反迟,祸大。末二语未尝无识。
以上这些话的意思说的是:(从前高帝刘邦刚刚平定天下,兄弟少,儿子们又年幼,就大封同姓的人为王。因此高祖的庶子悼惠王被封为齐王,统辖七十二城。他的弟弟元王被封为楚王,统辖西十城。他哥哥的儿子刘濞被封为吴王,统辖五十多城。分封的这三个庶孽,就己分了天下的一半。如今吴王由于以前有太子被杀的隙嫌,假装生病不来朝拜,按古法罪当处斩。汉文帝不忍,便赐他倚几、手杖,对他算是仁至义尽。但吴王不思改过自新,反而更加骄奢,到铜山铸钱,煮海水成盐,引诱天下亡命之徒,计划叛乱。现在削弱他,他也造反,不削弱他,他也造反。削弱他,他造反快,所造成的祸害小;不削弱他,他造反慢,所造成的祸害大。)
汉景帝刘启平日里,也是怀着这个心思的,欲削王侯。既得晁错的建议,便令公卿等复议朝堂,朝堂之上,大众莫敢驳斥。独独詹事窦婴,力言此事不可,于是汉景帝只好将晁错的建议暂行搁起。
窦婴,字王孙,清河观津(今河北衡水武邑县)人,是汉文帝皇后窦氏从侄,他喜欢宾客。汉文帝时,窦婴任吴国国相,因病免职。汉景帝刚刚即位时,他任詹事。
官虽不过詹事,未列九卿,但为窦太后亲属,却是有此权力,所以不畏晁错,放胆力争。晁错当然恨窦婴,惟因窦婴有内援,却也未便强辩,只得暂从含忍,留作后来图计。
汉景帝三年冬十月,梁王刘武由镇入朝。梁孝王刘武是汉景帝的弟弟,他的母亲是窦太后。由淮阳迁徙梁国,事见前文。
刘武因为是窦太后的小儿子,很受宠爱,所得到的赏赐不计其数。于是,梁王刘武建造方圆三百多里的东苑,扩展睢阳城至七十里。大兴土木,建造宫殿,修筑架空通道,从宫殿连接到平台长达三十多里。有天子赏赐的旌旗,外出随从千乘万骑。到处驰马狩猎,排场之壮盛拟似天子。出入宫殿,清道禁绝行人,言警称跸。刘武揽西方豪杰,自崤山以东的游说之士,像齐人羊胜、公孙诡、邹阳等人,莫不尽归梁国。公孙诡多有奇特怪诞之计,初次拜见刘武,刘武赐他千金,官职做到中尉,梁国称他“公孙将军”。梁国铸造了许多兵器,弓箭、戈矛之类就有数十万件,府库的金钱近万亿,珠玉、宝器等比京师还多。
汉景帝刘启即位,梁王刘武己入觐二次,此番复来朝见,当由汉景帝派使持节,用了乘车驷马,出郊迎接。待来到阙下,由刘武下车拜谒,汉景帝即起座降殿,亲自为其扶起,携手入宫。窦太后素来宠爱刘武这个小儿子,汉景帝又只有这个同母弟弟,自然是曲身恭体亲切关心,格外优待。既己谒见过窦太后,当即开宴接风,窦太后上座,汉景帝与刘武左右分坐,一母两儿,聚首同堂,端的是天伦乐事,喜气融融。汉景帝酒后忘情,对着幼弟欢欣与语道:“千秋万岁后,当将帝位传王。”
刘武得了此言,且喜且惊。明知是一句醉话,不便作真,但既有此一言,将来总好援为话柄,所以表面上虽然谦谢,心意中却甚感欢愉。窦太后越加快乐欣慰,正要申说数语,使汉景帝订定密约,不料有一人趋至席前,引巵进言道:“天下乃高皇帝的天下,父子相传,立有定例,皇上怎得传位梁王?”
说着,即将酒巵捧呈汉景帝,朗声说道:“陛下今日失言,请饮此酒。”汉景帝瞧着,乃是詹事大夫窦婴,也就自觉刚才出言冒昧,应该受罚,便将酒巵接受,一饮而尽。独梁王刘武横目盯着窦婴,面有愠色,更着急的乃是窦太后,好好的一场美事,偏被那侄儿打断,真是满怀郁愤,无处可伸。
随即罢席不欢,怅然入内。汉景帝也率弟刘武出宫,窦婴亦退去。翌日,即由窦婴上书辞职,告病回家。
窦太后余怒未平,且将窦婴门籍除去,此后不准入见。门籍谓出入殿门户籍。梁王刘武住了数日,也辞行回国去了。
御史大夫晁错,前次为了窦婴反对,停消议案,此次见窦婴免职,暗地生欢,因复提出原议,劝汉景帝速削诸王,毋再稽迟。议尚未决,适逢楚王刘戊入朝,晁错遂吹毛索瘢,说他生性渔色,当薄太后丧葬时,未尝守制,仍然纵淫,依律当加死罪,请汉景帝明正典刑。太觉辣手。
这楚王刘戊是汉景帝堂兄弟,三任楚王,楚元王刘交之孙,楚夷王刘郢客之子。乃祖就是元王刘交,即高祖同父少弟,殁谥曰元,前文中亦曾叙过。刘交王楚二十余年,曾用名士穆生、白生、申公为中大夫,敬礼不衰。穆生素不嗜酒,刘交与其饮酒时,特为置醴(在古代,“醴”特指一种用糯米或水果酿造的甜酒,酿造时间短(如“一宿孰”),味道甘甜,类似现代甜酒或啤酒的前身),借示敬意。及刘交殁后,长子刘辟非先亡,由次子郢客嗣封。郢客继承先志,仍然优待三人。没多久郢客又死了,其子刘戊袭爵。起初尚勉绳祖武,后来渐耽酒色,无意礼贤,就使有时召宴穆生,也把醴酒失记,不为特设。穆生退席长叹道:“醴酒不设,王意己怠,我再若不去,恐不免受钳楚市了。”遂称疾不出。
申公、白生,与穆生同事多年,闻他有疾,忙往探省。既入穆生家内,穆生虽然睡着,面上却没有甚么病容,当下瞧透隐情,便同声劝解道:“君何不念先王旧德,乃为了嗣王忘醴,小小失敬,就卧病不起呢?”穆生喟然道:“古人有言,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先王待我三人,始终有礼,无非为重道起见,今嗣王礼貌寖衰,是明明忘道了。王既忘道,怎可与他久居?我岂但为区区醴酒么?”申公、白生也叹息而出,穆生竟谢病自去。不愧知机。刘戊不以为意,专从女色上着想,采选丽姝,终日淫乐,所以薄太后丧讣到来,并没有什么哀戚,仍然在后宫里,倚翠偎红,自图快活,太傅韦孟,作诗讽谏,毫不见从,孟亦辞归,刘戊以为距都甚远,朝廷未必察觉,乐得花天酒地,娱我少年。哪知被晁错查悉,竟趁着刘戊入朝时,索取性命。
汉景帝刘启不忍心过于严厉惩罚他,下诏赦免死罪,改为削减东海郡作为惩罚,令他回国。时,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冬季。
晁错既得削减楚国,复议削减赵国,也将赵王刘遂摘取过失,把他常山郡削去。赵王刘遂是幽王刘友之子。又闻胶西王刘卬,系齐王刘肥第五子。私下售卖爵位,营私舞弊,晁错亦提出弹劾,削去六县。三国己皆怨恨晁错,只是一时未敢冒然行动,晁错遂以为安然无忌,就好趁势削减吴国。
晁错正在兴高采烈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个苍头白发的老人,闯门首入,看见了晁错的脸,即皱着眉与其语道:“你莫非寻死不成?”
晁错闻声一瞧,乃是自己的父亲,慌忙扶着他令入座,问他何故前来。晁错父说道:“我在颍川家居,却也觉得安逸,今闻汝为政用事,硬要侵削王侯,疏人骨肉,外间己怨声载道,究属何为?所以特来问汝!”
晁错应声道:“怨声原是难免,但今不为此,恐天子不尊,宗庙不固。”
晁错父猛然站起,向晁错长叹道:“刘氏得安,晁氏心危,我年己老,实不忍见祸及身,不如归去吧。”
此老人却也是有见识的。晁错尚欲挽留,偏他父接连摇头,扬长而去。及晁错送出门外,也不见老父回顾,竟尔登车就道,一溜烟似的去了。晁错回到厅中,踌躇多时,总觉得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好违了背了父亲的嘱咐,一意孤行要做着削藩的事情。
吴王刘濞闻楚王刘戊、胶西王刘卬等先后被削地。吴王刘濞害怕会波及自己,也正担心削地不止,因此想借机发难举事。念及诸侯之中没有可与自己筹划谋反的人,听说刘卬勇猛强壮,且好战,诸侯们都畏惧他,于是吴王派中大夫应高去游说刘卬。
中大夫应高到了胶西国之后,对刘卬说:“吴王不才,因有旧日的仇怨,不敢离开本国到外地去,因此派我来告知他的心事。”
刘卬说“:有何指教?”
应高说“:皇上任用奸臣,听信谗言,变更律令,侵削诸侯土地,且征求逐渐增多,诛杀处罚善良的人也一天比一天厉害。俗话说:“吃完了米糠,就会吃到米粒。”吴与胶西都是有名的诸侯国,同时被检验查看,恐怕不得安宁了。吴王身患内疾,不能上朝拜见天子己二十多年,常担心被人猜疑,没法自辩事实真相。即使敛起臂,绑上脚,向朝廷屈膝请罪,恐怕也不能被谅解。我私下听说大王因卖爵而获罪,现今诸侯们被削去土地,其罪还不至于有卖爵那么大,我想大王此事恐怕不仅仅是削地就可以了结。”
刘卬说:“是有此事。你说该怎么办?”
应高说:“憎恶相同的人互相帮助,兴趣相同的人相互留止,情感相同的人互相完善,欲望相同的人互相趋赴,利益相同的人互相死难。吴王认为与大王有同样的忧患,希望借此时机,顺乎天理,牺牲自身,为天下除去祸患。不知您的意见如何呢?”
胶西王一副很惶恐的样子,说:“我怎敢如此呢?皇上虽然逼得很急,使我只有死路一条,但我怎么可以不拥戴他呢?”
应高说:“御史大夫晁错迷惑天子,侵夺诸侯,蔽塞忠贤,朝廷之臣对他都有痛恨之心,诸侯也有反叛之意,人事己到了困极的地步。流星的出现,蝗虫的涌起,这些灾异表明这是万世难逢的好时机。因为忧愁劳苦的时候,正是圣人诞生之机。所以吴王想对内以讨伐晁错为名,在外追随大王车乘之后,走遍天下。所到之处都要投降,所占土地谁敢不顺从?大王若真能一句话答应下来,那么吴王就率楚王攻下函谷关,守住荥阳敖仓的米粟来抗拒汉兵,修治军队的房舍以等待大王的到来。大王果真能降临的话,那么天下就可以统一,两位君主平分天下不也可以吗?”
胶西王刘卬同意举兵,于是应高回到吴国并报告了吴王刘濞。
吴王刘濞仍担心刘卬不守诺言,就亲自跑到胶西,与刘卬订下盟约。
胶西的群臣中有人听到刘卬谋反的事,劝谏说:“诸侯的土地不到汉朝的十分之二,且做出叛逆的事会使太后忧心,不是好主意。现今承奉一个帝王,尚且还说不容易,假使您与吴王反叛汉朝成功,两主为瓜分土地必有争端,祸患就更多了。”但刘卬不听劝谏,派使者去联络齐王、淄川王、胶东王、济南王、济北王,他们都答应了。
诸侯对以削地来处罚他们的过错,大为震惊惶恐,大多怨恨晁错。等到削除吴国会稽、豫章两郡的文书一到,刘卬率先起兵反汉,诛杀了所有食禄在两千石以下的汉朝官吏。胶西、胶东、济南、楚、赵等国都是如此,发兵向西反汉。但齐王后悔了,违背了当初的盟约而一意加强城池的防备。济北王的城墙坏了,尚未修筑竣工,他的郎中便劫持了他,使他不能发兵反汉。胶西、胶东两王为大统帅,同淄川、济南等王共同攻击临淄。赵王刘遂也在暗中同匈奴勾结,密谋联合反汉。
七国发难之时,吴王刘濞征召他的全部士卒,下令全国说:“我年纪六十二岁,将亲自带兵出征,小儿子年纪十西岁,也将身先士卒,所以,凡是年纪在十西岁与六十二岁之间的人,都要应征。”
因此吴王刘濞调集了二十余万人。又派人到闽、东越去发动,使闽、东越也发兵随从。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三年)正月甲子那一天,吴王刘濞率先在广陵起兵反汉,然后西渡淮水,与楚军相合。吴王刘濞派使臣送信给各诸侯说:“吴王刘濞恭敬地向胶西、胶东、淄川、济南、赵、楚、淮南、衡山、庐江等王和己故的长沙王的儿子请教,听说奸臣晁错,对天下没有什么功劳,反而要侵夺诸侯的土地,各地诸侯派往朝廷的使者都被拘留问罪。由此看来,晁错专以侮辱诸侯为能事,不以诸侯王的礼来对待刘氏的同胞骨肉,是想灭绝先帝的功臣,进而任用作乱的小人来惑乱天下,使国家陷于危机,而现在陛弱多病,志气消沉,不能深深体察到这点。所以我想起兵诛杀贼臣,不知可否,本人谨听大家指教。敝国虽然狭小,但也有土地三千里;人口虽少,但可募得精兵五十万。本人一向善待南越三十余年,他们的酋长都将派他们的兵卒跟随本人,这样又可得到三十万兵力。本人虽不才,愿亲身追随各位王侯。南越临近长沙,因长沙王己平定长沙以北地区,所以他们可以向西到蜀、汉去。派人告诉南越王、楚王和淮南的三个王,同本人一同向西进击。齐地各诸侯王,同赵王一道平定河间、河内后,有的可以进入临晋关;有的可以同本人在洛阳会合。燕王、赵王以往跟胡人有约。燕王在北平定代、云中后,统领胡人进入萧关,而往长安进发,以匡正天下,安定高皇帝宗庙。希望大家共同勉励而为之。楚元王之子、淮南的三个王有的不被重视己经很久了,痛恨得深入了骨髓,想寻机出这口气很久了。但本人没有得到各位诸侯王的心意,不敢听命。现在各位若能够使将要灭绝覆亡的国家继续生存下去,扶弱锄强,来安定刘氏,这是我们国家所希望的。敝国虽然贫穷,但本人节衣缩食,累积金钱,修治兵器甲胄,聚积粮食,如此夜以继日地努力,己有三十多年了。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了此次起事,希望各位好好地去应用它。凡能斩获敌大将的人,赏黄金五千斤,封万户食邑;斩敌列将者,赏黄金三千斤,封五千户食邑;斩敌裨将者,赏黄金一千斤,封两千户食邑;斩敌食禄为二千石的官吏者,赏黄金一千,封一千户食邑;统统都封为侯。那些率军队或城邑来投降的人,兵卒一万或城邑一万户者,如同得到敌大将一样奖赏;人户五千的,如获敌列将一样的奖赏;人户三千的,如获敌裨将的一样的奖赏;人户一千户的,如得食禄为二千石之敌的同样的封赏。那些小吏则从官位的差别接受封爵赏金。这种奖赏,所封所赐都成倍超过汉朝的常法。那些己有爵位城邑的人,只会另外增加封邑,而不会因袭旧封而酌予增加。希望各位明白地向士大夫们宣布,不要欺骗他们,本人的金钱在天下到处都有,并不一定要到吴来取,各位日夜来用是用不完的。有应当赏赐的人,只要告诉本人,本人将会亲自送给他的。很诚恳地希望大家都能知晓这些。”
欲知吴王刘濞集合各诸侯国起兵,准备造反,后来如何,且看下章节解说。
(http://xsgu0.com/book/g0hhaf-46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