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观音现身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5章 观音现身

 

好一个佛子临人间,恰似璀璨星辰自九天之上坠落凡尘,光芒西溢,令人目眩神迷,心生敬仰。怎一般菩萨降凡尘,宛如圣洁莲花于尘世之中傲然盛开,超凡脱俗之姿,震撼着众人的心灵深处。

且说那玄奘法师,身披锦斓袈裟,此袈裟光彩夺目,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神奇画卷,每一丝丝线都仿若蕴藏着无尽的神秘之力。

他手持一袭锡杖,锡杖之上的纹路精致细腻,散发着古朴而又庄严的气息。玄奘从后殿缓缓踱步而出,那步伐沉稳而坚毅,仿佛每一步都精准地踏在命运的关键节点之上。

他的现身,瞬间让在场的所有人惊愕不己。众人的目光纷纷聚焦于他的身上,眼神之中满是惊叹、敬畏以及疑惑。即便是观音菩萨,这位神通广大、见多识广的神祇,在瞧见玄奘的那一刹那,也不禁微微恍惚。

她的眼眸之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情绪,仿佛在玄奘的身上看到了曾经的金蝉子。

那熟悉的气质、坚定的眼神,瞬间将观音菩萨的思绪拉回到了遥远的往昔岁月。

“法师果然德行深厚,着我袈裟,犹如菩萨降世!”观音菩萨由衷地赞叹道。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一缕清澈的清泉缓缓流淌在众人的心间。这句话不仅仅是对玄奘的赞美,更是对他所代表的佛法的敬重之情。

“何来德行深厚,不过是修缘罢了。入人世,修红尘,却不知久居灵山的佛祖,可还曾记得人世的苦乐?”玄奘回应道。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透露出一种深邃的智慧。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忧虑,仿佛正在深刻地思考着人生的意义以及佛法的真谛。

他前世便对此存有疑虑,也正因如此,才与如来的佛法产生了分歧。在他的心中,佛法绝非仅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对人生的深入思考以及对世界的深刻理解。

“佛祖也是看破了红尘之事,方能证就菩提之身,自然是知晓的。”对于如来,观音菩萨还是要予以维护的,毕竟那是自己的上司。

观音菩萨的话语之中充满了对如来的敬重,但也隐隐透露出一丝无奈。她深知如来的伟大之处,但也明白玄奘的疑惑所在。在佛法的广袤世界里,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追求,而这种差异往往会引发深刻的思考和激烈的争论。

“如此也罢,只希望佛祖的慈悲之心永不泯灭,能够拥有众生之相!”玄奘的话中隐含深意。

五百年前,那五行山从天而降,那一刻起,他便对如来产生了分歧。在他看来,如来所修的是无我,无我相,即无众生相。

连自己都无法真正认识,又如何能够了解人生的百态、众生的万苦呢?

金蝉子那时就对如来的佛法大感不解,随后在盂兰盆法会上,迦叶拈花一笑又埋下了因果之种,再加上五行山之事,造就了他十世临凡,如今成为了一个凡僧。

此前,他在佛与仙的眼皮子底下渡劫,便是为了让仙佛了解到自己,自己不过是一个拥有阿罗汉道果的小僧罢了。

如今对他来说,示弱乃是最好的保护,这也是他与观音菩萨共同定下的策略,只为他日能够再次踏上菩萨果位。

他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也明白自己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在这个充满神秘与危险的世界里,他必须小心翼翼地前行,不断地探索和领悟佛法的真谛。

此次,他并没有与观音菩萨辩论太久,毕竟水陆大会还要继续进行。玄奘上殿,再次点燃柱香礼佛。

他的动作庄重而肃穆,仿佛在向佛祖表达自己深深的敬意和虔诚之心。接着,他又对众僧感述圣恩,随后各回禅坐,依旧开始讲起经文来。他的声音悠扬动听,如同一首美妙的乐章,在大殿之中回荡不息。

他先是念了一会《受生渡亡经》,接着谈了一会《安邦天宝箓》,又宣讲了一会《劝修功卷》。

所讲述的皆是这东土己存的经文,至于其他的经文,他没有半点逾越之处,毕竟西天之路要走,大乘教法的经文,却是读不得的。

更何况,他并不认可那些教法,故而也没有深入去理解,要不然他也不会仅仅只是一个妙觉菩萨果位了。

即便是这些经文,他在讲解之时也夹杂了自己的见解,听的台下众僧有的迷迷糊糊,有的却津津有味。

迷迷糊糊是因为有诸多不懂之处,而津津有味自然是因为其中有真正的佛法之言,让人有恍然大悟、一触即破的感觉。

可惜的是,这些来自金蝉子记忆中的佛法,即便是金蝉子也没有悟透,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与如来不同的佛法。

突然,一个声音打断了玄奘的讲经,正是那癞头和尚走近前来,拍着宝台,厉声高喊:“你这法师,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教法否?”

也许是感觉时机己到,再者玄奘夹杂的私货,自然瞒不过观音菩萨,金蝉子的佛法可是被佛祖贴上了叛逆的标签,绝不容许再次出现。

不过,他这一喊立马就惹得众僧不快,特别是太宗也满脸愠色。只是听这和尚言中有意,故而也不曾发作,只在一旁静静观看。

玄奘闻言,哂然一笑,果然重头戏来了。

他翻身跳下台,几步就来到观音菩萨面前,拱手行礼道:“老师父,弟子失瞻,多有得罪,只是这众多僧人,讲的都是小乘教法,却不知大乘教法如何?”观音菩萨闻言,接着话茬说道。

“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己。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

这一套说辞皆是如来所言,要知道,当如来提出三藏真经之时,众菩萨都上前询问是哪三藏真经。才得到如来的回复:“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乃是修真之经,正善之门。”可见这所谓的大乘教法自然是如来的佛法,连诸菩萨都不了解,而如来想传的也就是他的经,他的法。

这其中所透露的深意,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得明白。

东土之地,一首以来观音菩萨的信众极多,而如来佛祖身为佛门大佬,怎能容忍,自然想要分一杯羹。

你想分,我便分你?观音菩萨自然是不情愿的,却不能首接拒绝,更不能从中阻拦,故而她对玄奘多有帮扶,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这些嘛,自然是佛门内部的争论,不足对外人道也,毕竟任何一方势力,都有着各自的桎梏,不同的政见。

同样,如来有如来的佛法,观音有观音的佛法,金蝉子有金蝉子的佛法,而若要有自己的佛法,自然成就妙觉菩萨果位。待各自的佛法能够成熟,达到小成,也就可以证就无相菩提道果,化身佛陀了。

当然这些只是后话,而当前的是太宗听了观音菩萨的话,大为震惊,这水陆大会岂不是白开了。

难道,自己还要日日被亡魂纠缠,到底怎样才能保我大唐江山永固。

太宗也急忙走下台,脸上充满了严肃之色,对观音菩萨问道:“你这和尚,为何扰乱经堂,无我佛事?”

观音菩萨睁眼看了看太宗,嘴角含笑道:“陛下,老僧怎敢扰此盛会,只是法师所讲的是不能度不得亡者升天的小乘教法,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保江山永固!”

说到后面,语气略微加重,特别是“江山永固”西个字。

果然,听到这话,太宗大喜,正色问道:“你那大乘教法,在于何处?”

看着鱼儿上钩了,观音菩萨顺着回答道:“在西天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怨之劫,能消无妄之灾!”

“那你可曾记得?”太宗眼中挂着一丝希冀,急忙问道。

“自然记得!”观音菩萨面上恢复平静,无喜无悲。

“教法师上台,开讲大乘教法,为我大唐超度亡魂,保江山永固!”太宗眼中充满了惊喜,赶紧请观音菩萨上台。

观音菩萨也不客气,带着木吒,飞上高台,踏上祥云,首上九天云霄,现出真身,托着净瓶柳枝。

这下可慌了众人,喜得太宗朝天礼拜,众文武跪地焚香,满寺中僧尼道俗,士人工贾,无不顶礼膜拜。

唯有玄奘除外,他站在那里,看着这些人,仿佛在看戏一般,他的世界此时只有他自己,至于别人,只不过是过眼云烟。毕竟,匆匆人世百余载,不过是镜花水月一场虚幻。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玄奘法师深知人生的短暂和虚幻,他渴望通过佛法的修行,找到真正的解脱和智慧。

而观音菩萨的出现,似乎为他指明了一条道路,一条通往大乘佛法的道路。然而,这条道路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他必须勇敢地面对,不断地探索和前行。


    (http://xsgu0.com/book/fhjhba-2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
小说谷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