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化生水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3章 化生水陆

 

化生寺,此刻那漫天的瑞霞,犹如上苍精心绘制的神圣画卷,璀璨夺目。

祥光西溢,佛气袅袅升腾,那梵音如丝如缕,悠悠传来,给人一种空灵之感。

寺院之中,霭霭堂堂,辉光相互映照,这般奇妙绝伦的景象,己然持续了七日之久,仿佛是上天对这片土地的特别眷顾。

时光悄然流转,如今,玄奘法师开讲佛法之事正式确定,水陆大会正会的帷幕缓缓拉开。

太宗早早地结束了早朝,率领着满朝文武百官,浩浩荡荡地奔赴化生寺。

众人怀揣着崇敬之心,满心期待地前来聆听玄奘大阐法师讲义诸品妙经。

此次盛会,其目的在于超度亡魂,开演无量佛法,普度众生。这不仅是一场宗教仪式,更是对苍生的关爱与救赎。

此时的化生寺,早己是人山人海,形形色色的人汇聚于此。男女老少,士农工商,皆纷至沓来。

只因皇帝下了旨意,如今开水陆大会,几乎全长安的百姓都来到这里捧场。

毕竟,皇帝亲临现场,这是何等的荣耀。就算只是为了一睹陛下的真容,也值得前来。

当然,更多的人则是为陈玄奘慕名而来。

这位少年大德高僧,声名远扬,众人渴望一睹他的风采,感受他的智慧与慈悲。

缓缓走进道场,放眼望去,那真是热闹非凡。

只见文武百官环佩叮当,分站两侧,前后有序,尽显庄重之态。

侍卫们高举旌旗,分列在道路两旁,犹如威武的卫士守护着这片神圣之地。

拿金瓜的侍卫威风凛凛,举斧钺的侍卫英姿勃发,他们面对面地站着,英姿勃勃,让人不禁肃然起敬。

进了山门,太宗缓缓下了龙辇,步行走入道场。

抬眼望去,那道场好个气派景象。太宗微微露出笑容,心中暗自思忖:嘿嘿……小子,这下让你出尽了风头,也算是朕对你护佑之功的一种回报吧。

另外呢,希望你真的有能力,将那些亡魂超度,让他们早日托生。可不要偶尔空闲了,就光临一下朕的寝宫。

朕着实是受够了那些恐怖的景象,每每想起,心里还隐隐有些后怕,以至于寝食难安啊。

虽然在梦中解了心病,但真正的枉死之魂并没有得到超度,这让太宗心中依旧充满忧虑。

他深知,只有通过这场水陆大会,才能让那些冤魂得到安息,让大唐的百姓过上安宁的生活。

幢幡飘舞,如灵动的彩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宝盖飞辉,散发着璀璨的光芒。

幢幡飘舞之际,凝空道道彩霞摇曳生姿,仿佛是仙女手中的彩带,轻盈而美丽。

瓶中插着仙花,娇艳欲滴,散发着阵阵芬芳,让人陶醉其中。

炉中焚烧着檀降,香气袅袅,霭霭透清霄,给人一种宁静祥和之感。

案台上,时令果品一盘盘,摆放得整整齐齐,如同精美的艺术品。奇样糖酥一堆堆,散发着的甜香,让人垂涎欲滴。

陈玄奘静坐高台之上,双眸微闭,仿佛沉浸在佛法的世界中。

他的面容宁静而祥和,散发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当他看到太宗过来时,急忙下台迎接。

“陛下,臣陈玄奘迎驾来迟,还望陛下恕罪。”玄奘施礼道,倒头就要跪拜,脸上却面露微笑,那微笑中透露出一种高深莫测的意味。

“玄奘法师,客气了。此次法师登台讲法,超度亡灵,乃是为加固我大唐社稷,有利于苍生百姓,劳苦功高。应该是朕向法师施礼才是,又怎么能怪罪法师呢。”太宗微笑着说道,这些话却是出自真心。

一方面,如果这次水陆大会举行顺利,就会使得中原之地,这么多年冤死的亡魂得到超度,从此保得大唐安定。

二来,他就不用再被这些冤魂野鬼缠绕了。他是真的害怕了,日日夜夜被人惦记是多么让人寒栗的事,更何况惦记自己的可不止是人,还有那些魑魅魍魉,孤魂野鬼。

太宗和一众大臣在玄奘的陪伴下,拈香礼拜佛祖金身。

各大臣走向道场两侧,就分禅而坐。太宗从身后宦官手中拿过济孤榜文,递给玄奘。玄奘急忙接过,神情肃穆,开始宣读榜文。

“至德渺茫,禅宗寂灭。清净灵通,周流三界。千变万化,统摄阴阳。体用真常,无穷极矣。观彼孤魂,深宜哀愍。

此奉太宗圣命:选集诸僧,参禅讲法。大开方便门庭,广运慈悲舟楫,普济苦海群生,脱免沉疴六趣。引归真路,普玩鸿蒙;动止无为,混成纯素。

仗此良因,邀赏清都绛阙;乘吾胜会,脱离地狱凡笼。无边妙法宣,无际天恩沐。冤孽尽消除,孤魂皆出狱。愿保我邦家,清平万年福………”

等玄奘宣读完榜文,太宗看着玄奘,满面春光,洋溢着说不尽的笑意。

他看向台下的高僧,说道:“你们秉立丹衷,千万不能怠慢了这场佛事。等功成完备之后,各福有所归,朕必然重重有赏,决不会白白劳烦各位高僧大德。好了,现在有请玄奘法师登坛宣法,度化冤魂,普度众生。”

“陛下仁德,功垂千古。我等当为陛下加砖添瓦,筑永世伟业,不朽的朝堂。”众僧急忙回应,异口同声,声势浩大,震破苍穹。

玄奘笑了笑,在万众瞩目下,踏步走向高台,开始宣讲佛法。

台下的人看到玄奘登台,都是净目倾耳,全神贯注。

这些人来自全国各地,再加上玄奘如今名声在外,还是太宗钦封的大阐大法师。

没想到如此年轻,众人都是惊叹:果然是少年英雄。

“以不清净手,触众僧净器;以不净手,触沙门净食;以不净食,着沙门净食中;以不净食,食众僧故,后五百世中,堕饿鬼中……”

“一者身行轻恶业;二者口行轻恶业;三者意行轻恶业;西者起于多贪;五者起于恶贪;六者嫉妒;七者邪见;八者爱著资生,即便命终;九者因饥而亡;十者枯渴而死。以是十业,得饿鬼报……”

………

………

瑞霭腾腾,霞光万丈,佛光普照,梵音升腾。

玄奘舌绽金莲,一个个梵文字符从口中吐出,在天空中化成层层金色佛雾。

下面的众僧更是听的如痴如醉,仿佛置身于佛法的海洋中,尽情地汲取着佛法的智慧与力量。

“卖袈裟了,卖锡杖了,有买袈裟锡杖的没有,袈裟锡杖,锡杖袈裟……”话音绵绵,就看到一个疥癞和尚身着破烂僧袍,手提一袭禅杖,后面还紧跟着一个小和尚,手里托着一件袈裟,缓缓走了进来。

玄奘听到那话,心里就笑了。我去,你终于来了,我等你等的花都谢了。这大会可是整整开了五六个时辰,讲的小爷都口干舌燥了,还让不让人活啊。就算本法师喜欢研习佛法,这也太累了吧!

不说玄奘在那里诽谤观音来迟了,这边己经有侍卫拦下了观音。

“你是哪来的和尚,可知这是哪里,无缘无故闯进,还在这里大声喧哗,该当何罪?”

“袈裟锡杖,出卖袈裟锡杖,能识此宝者,分文不取,相送便是,不识此宝者,纵有万万资,倾尽家产不卖。”观音看都不看侍卫,继续往前走,边走边喊,惊动了正在认真听经的太宗。

“你这和尚,不知你那袈裟锡杖怎么卖的,可否拿来,给朕看看?”太宗在护卫的保护下,向着和尚走了过去,近前问道。

后玄奘也下了高台,走了过去,后面跟着一众僧侣。

“袈裟卖五千两,锡杖卖二千两。”菩萨笑了笑,看向太宗,心道,这大唐皇帝还算是个明君。

“呵呵,这两个癞和尚是疯子,还是傻子,这两件粗物,就想卖得七千两银子,只是除非穿上身后可以长生不老,或者成佛作祖,也值不得这许多,拿了去卖不成!”

太宗没说话,后面跟着的一个和尚,有些嘲讽地说道,心想莫不是在欺陛下不懂买卖之事。

不过,这算盘可是打错了,要知道,虽然太宗是贵族之家,但也是身边跟着的可都是草莽出身,又怎么不懂的这个。

就是太宗听到这话,也皱起了眉头,不知如何作答,看向走了过来的玄奘。

眼中一亮,暗暗不知想些什么,脸上显着漠不关心,只是一双眼睛却盯着玄奘不放。


    (http://xsgu0.com/book/fhjhba-2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
小说谷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