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焕不是不想融入,不是不想像俞甜甜那样大方说笑,像葛建英那样从容应对。可她从小到大的世界里,只有庄浪河的流水声、农具的碰撞声、白炽灯泡下笔尖的沙沙声。
那些发型、衣服、歌星、新款电子产品……对她而言,是另一个星球的语言。她不知道该怎么接话,怕说错,怕露怯,怕自己土气的回答引来无声的嘲笑。长期的留守和边缘化,让她习惯了沉默和观察,主动开启话题、表达自我,成了一件极其困难甚至让她感到恐惧的事情。
尤其是在大家兴致勃勃讨论电子设备时:
“我爸答应我军训完就给我寄个新出的MP4!能看视频的!”
“我的复读机是老款了,这次得换个带录音功能的,学英语方便!”
“你们看刘莹莹那个手表没?能测心率还能防水!好酷!”
许焕只能默默地听着,手指下意识地着自己那个廉价的、只有基本计时功能的塑料电子表。
MP4?复读机?带心率的手表?这些对她而言,不仅仅是物质的匮乏,更是信息鸿沟和社交货币的缺失。她无法参与讨论,因为那些东西离她的生活太遥远。她甚至无法理解,一个手表为什么需要那么多复杂的功能。
这种无处不在的格格不入感,在晚上集体活动中被放大到了极致。学唱军歌时,俞甜甜的嗓音清亮动听,葛建英气势十足。许焕也努力跟着唱,但声音放不开,总是不自觉地落后半拍。各班拉练大家踊跃表现,唱歌跳舞讲笑话。许焕缩在人群最后面,恨不得把自己藏起来。当教官的目光扫过人群,鼓励大家展示才艺时,许焕的心跳得像要蹦出胸腔,手心全是冷汗。她最终只是把头埋得更低,假装系鞋带。
“许焕,别老一个人待着啊!来,坐这边!”只有葛建英,似乎总能注意到角落里那个沉默的身影。她会主动走过来,拍拍许焕身边的空地,不由分说地把她拉进人群的外围。或者在许焕因为动作失误被教官单独“关照”时,投去一个鼓励的眼神。她不会刻意找许焕聊天(大概也感觉到许焕的拘谨),但会自然地在她递水壶时多说一句“谢谢”,或者在她默默帮大家收拾散落的水壶时,大声说一句“许焕真细心!”
这些微小的善意,像黑暗中的萤火虫,微弱却真实地温暖着许焕那颗在陌生人群中倍感孤立的心。
她感激葛建英,但也清楚地知道,葛建英的光芒和好人缘,是她无法模仿和企及的。那种从小在相对开放、稳定的环境中培养出的阳光、自信和社交能力,是她许焕身上最缺失的东西。
半个月的军训,在皮肤晒脱一层皮、脚底磨出水泡、嗓子喊得嘶哑中,火热进行着。许焕的身体在严苛的训练中变得更结实,意志力也再次得到淬炼。但内心深处,那份融入集体的无力感和自我封闭的倾向,非但没有缓解,反而在对比中被映照得更加清晰。
她像一株习惯了独自生长在岩缝里的植物,突然被移植到繁花似锦的花园。她能活下来,甚至努力向上生长,却始终无法像那些温室里精心培育的花朵一样,舒展枝叶,绽放出属于集体的、明媚的色彩。她依旧沉默,依旧在热闹的边缘徘徊,依旧在那些关于发型、歌星和电子产品的讨论中,扮演着那个安静的、有些“扭捏”的旁观者。
夜晚躺在宿舍床上,听着室友们轻声交流着一天的趣事和对新一天军训内容的期待,许焕望着天花板上白腻子干裂的纹路,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认识到:翻越学业的高山,或许有路径可循;但打破内心的壁垒,融入一个与自己成长背景截然不同的群体,可能是她高中生涯里,另一场更为艰难、也更为隐秘的战役。这场战役,没有教官的指令,没有明确的对手,唯一的敌人,是她自己那沉默而厚重的“壳”。
(http://xsgu0.com/book/fhggfb-5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