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青的笔记,如同久旱后的甘霖。他的英语笔记尤其详尽,从最基础的音标、词性、句子成分,到复杂的时态、语态、从句,都用清晰的框架和通俗的例子标注出来,旁边还写着他自己总结的记忆口诀和易错点提示。
那是系统性的梳理,是胡青用勤奋和智慧搭建的知识阶梯,远比许文斌零散的辅导和她们盲目的“死磕”有效百倍!
接下来的日子,胡青在家的短暂周末成了许焕和胡丹最珍贵的时光。两个女孩早早做完农活,挤在胡家的小屋里。胡青像个严肃又耐心的小老师,用他重点高中锤炼出的清晰思路,为她们讲解知识点,分析错题,梳理知识框架。他讲题不疾不徐,逻辑严密,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她们思维上的盲区。
“看这道题,时态的关键在于时间状语和动作状态……”胡青用铅笔指着笔记,“你们之前是硬记规则,没理解本质。记住,语言是活的。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则,而是随着人们的使用而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看这道题,时态的关键在于时间状语和动作状态……”胡青用铅笔指着笔记,“你们之前是硬记规则,没理解本质。记住,语言是活的。”
许焕如饥似渴地听着,飞快地记着笔记,眼神专注得像要钻进书本里。那些在课堂上如同天书般飘过的概念,在胡青条分缕析的讲解下,渐渐变得清晰、立体起来。曾经混乱的语法规则,开始在她脑中形成枝干分明的脉络图。胡丹也收起了平日的咋咋呼呼,听得格外认真。
尕爸说的对“庄浪河九曲十八弯也能入海。”
当胡青返校后,许焕和胡丹便成了彼此的小先生。放学路上,伴着吱呀的车轮声,她们不再只是抱怨,而是互相抽背单词,互相练习英语对话,讨论语法难点,复述胡青讲过的例题。
月光顺着窗台洒进炕头,昏黄灯光下,她们对着胡青的笔记,一遍遍演算、分析、标注。那几本承载着希望与智慧的旧笔记,在她们手中被翻得更加柔软,页边写满了属于她们自己的、新的理解与疑问。
许焕抚摸着英语笔记本上胡青清隽的字迹,再看看自己渐渐变得有条理的笔记,心头那盏名为“许焕”的心灯,似乎被注入了更强劲的燃料。
老师偶然看见许焕密密麻麻无比认真的笔记,也不再无视这个黝黑瘦小,家里又不重视,不给提前补课的乡下学生。
前路依然漫长,英语的堡垒依然坚固,但此刻,她手中握的不再是钝刀,而是尕爸的信念之火,胡青的知识之梯,和胡丹并肩作战的勇气。
她挺首了脊背,胸前的棉布小衣带来隐秘的支撑感,脑后短短头发扎成鸟尾巴,随着她蹬车的动作轻轻晃动。她用力蹬下脚踏板,车轮碾过坑洼,吱呀作响,却带着前所未有的、奔向黎明的力量。
(http://xsgu0.com/book/fhggfb-2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