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筏驶入绿雾的第三十七分钟,林沫的鲸鱼骨望远镜开始出现异常。镜筒内凝结的水珠并非普通水汽,而是带着荧光绿的微颗粒,在目镜上勾勒出蛛网状的纹路。她下意识用指尖抹拭,那些液体却像有生命般迅速聚拢,重新形成完美的同心圆图案。
"空气读数异常!"林父的声音从传声筒传来,带着金属质感的回响。悬挂在瞭望塔侧面的生物监测仪——由发光水母的感光细胞改造而成——正在疯狂闪烁。林沫看到指针在"毒性"与"无害"区间剧烈摇摆,仿佛仪器本身也陷入了矛盾。
河水的颜色从墨绿渐变为翡翠色,表面漂浮着类似蝉翼的透明薄膜。当林沫用取样杆挑起一片时,薄膜突然收缩成球状,内部浮现出类似眼球的深色斑点。更令人不安的是,船首破开的水痕久久不能平复,就像在某种粘稠的胶体中穿行。
小外甥女突然指着右舷惊叫:"水在发光!"确实,木筏两侧的浪花泛着诡异的磷光,每一滴溅起的水珠都在空中划出短暂的绿色轨迹,如同无数微型的流星雨。林母迅速取出防护面具——这是用小龙虾鳃部过滤膜改良的装备,但当她扣上面罩时,过滤层立即变成了不祥的褐红色。
当巨型浮萍群完全展现在眼前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这些首径超过百米的浮岛并非散乱分布,而是像拼图般紧密衔接,形成连绵数公里的"大陆"。每块浮萍表面都隆起蜂窝状结构,孔隙中不断渗出带着甜腻香气的绿色雾气。
"芝麻森林"的称呼实在太保守了——那些两人高的植株更像是某种远古蕨类的变异后代。墨绿色的茎秆表面覆盖着类似爬行动物的鳞片,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林杰的测量仪显示,最粗的茎干周长达到惊人的1.2米,树皮纹理间隐约可见脉动的荧光液体。
林沫戴上增强目镜,调节到显微模式。芝麻叶背面的气孔正在表演令人毛骨悚然的"芭蕾":数千个微型孔洞同步扩张收缩,每次开合都喷出细密的绿色粉末。更惊人的是,当一片叶子被触碰时,相邻三米内的所有叶片都会在0.5秒内做出相同幅度的颤抖,仿佛整片森林共享着同一个神经系统。
"看它们的根系!"林大山砍下一段浮萍边缘。断面处立即渗出琥珀色胶质,而显露的根系结构让所有人倒吸冷气——芝麻树的根须并非简单扎入浮萍,而是与浮萍组织完全融合,形成类似血管网络的共生系统。那些发光的脉络其实是运输管道,里面流动的荧光物质在黑暗处会呈现出类似人类心电图的波动模式。
当第一株芝麻树转向木筏时,林沫还以为是自己眼花了。但紧接着,整片森林如同受阅的士兵般齐刷刷转动茎干,顶端蒴果发出的红光在雾中连成诡异的矩阵。小外甥女突然捂住耳朵:"它们在唱歌!"确实,某种超出人类听觉范围的次声波正让甲板上的金属部件轻微震颤。
林父的探测器突然投射出全息图像,显示芝麻树发出的生物电场形成了完美的六边形网格。每个节点都对应一棵植株,而整个系统正在以10Hz的频率脉动——这与人类大脑α波的频率惊人一致。
"这不是普通植物,"林沫的声音发紧,"是某种超级生物计算机!"她的理论立刻得到验证:当林母尝试切割样本时,周围十米内的芝麻树同时释放出刺鼻的挥发性物质,而远处的植株开始有节奏地摇晃,如同在传递警告信号。
最恐怖的发现来自根系扫描。超声波成像显示,浮萍下方存在着首径超过两百米的巨型网状结构,数万条根须在其中穿梭。某些节点处膨大形成囊泡,里面漂浮着类似动物器官的组织——其中一个囊泡中,清晰可见某种具备心室结构的搏动器脏。
木筏撞上浮萍群的瞬间,所有人都听到了那声黏腻的闷响。看似柔软的浮萍表面实际由数百万个微型气室构成,受压时会像记忆棉一样回弹。但这种保护机制很快变成噩梦——被挤压的浮萍孔隙中喷射出粘稠的绿色液体,接触到甲板立即形成蛛网状的菌丝。
"防御阵型!"林大山的吼声被突如其来的尖啸切断。那些悬挂的蒴果并非简单的种子容器,而是精密的生物弹射装置。高速摄影显示,每个蒴果爆炸时会产生8000psi的瞬间压力,将带倒钩的籽粒加速到亚音速。
第一波攻击就在木筏上留下了可怕的痕迹:
- 鲸鱼骨护栏被腐蚀出蜂窝状孔洞
- 晾晒的鱼干在接触黑色籽粒后三分钟内腐烂成脓水
- 最坚固的小龙虾甲壳板表面出现釉质裂纹
林母的盾牌在承受第七次冲击时突然崩解——那些看似随机的落点其实构成了某种电路图般的图案,当最后一个籽粒嵌入预定位置,整面盾牌内部的金属纤维突然过载熔化。
当藤蔓从水下发起攻击时,林沫才明白他们面对的是何等恐怖的对手。这些"藤蔓"根本不是植物器官,而是专门进化的捕食工具:
- 表面覆盖着类似指纹的触觉纹
- 尖端膨大形成三瓣嘴结构
- 内部中空管道中流动着强酸性消化液
林杰的火焰喷射器短暂逼退了第一波攻击,但藤蔓断裂处喷出的黑色液体遇火即燃,在河面形成无法穿越的火墙。更可怕的是,受伤的藤蔓在退缩时会发出特定频率的振动,整个浮萍群随即调整战术——新的藤蔓不再盲目扑来,而是像军队般分成三路包抄。
林父的声波炮首次展现了威力。当40kHz的冲击波扫过河面时,芝麻森林突然陷入诡异的静止,所有植株都以完全相同的角度倾斜。但胜利只持续了十秒——监测仪显示,植株间的生物电信号强度在停顿后反而提升了300%,整个神经网络完成了某种"免疫化"适应。
(http://xsgu0.com/book/fhab0j-4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