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离开冰市

字体:     护眼 关灯

10 离开冰市

 

林沫跟着姐姐穿过拥挤的走廊,爬上最后一段楼梯。推开锈迹斑斑的铁门,的风混着泥土气息扑面而来。

天台上,十几个泡沫箱整齐排列,里面种着翠绿的菠菜、葱苗和几株刚冒芽的土豆。几个老人正在弯腰浇水,塑料瓶做的喷壶在阳光下泛着微光。

"这里原本是领导们的空中花园。"姐姐苦笑着指向角落干枯的观赏植物,"我们把名贵花草都拔了,改种能吃的。"

小侄子从林沫怀里挣扎下地,摇摇晃晃跑向一个泡沫箱,骄傲地指着几片嫩叶:"我种的!"

林母蹲下来摸了摸孩子的额头,烧退了些。她悄悄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纸包,里面是地窖带来的草药:"晚上煮水给他喝。"

天台边缘拉着几条绳子,挂满洗净的衣物。林沫注意到其中一件粉色外套——是小侄女的,但没看到孩子人影。

"婷婷呢?"

姐姐的表情突然变得复杂:"在楼下帮忙。她...认识了不少字,现在在登记处念名单。"

这个七岁的孩子,己经承担起了的工作。林沫胸口发闷,转头望向远处。从这个高度,能清楚看到整座城市的现状——三分之二浸泡在泥浆中,但无数木板搭建的通道像蛛网般连接着各个露出水面的建筑。

"冰市怎么做到的?"林父低声问,"秦市完全乱了套。"

姐姐压低声音:"李副市长是个狠角色。洪水第二天就带人砸了所有家具店和建材市场,强制征用每块木板。"她指着远处一栋标着"第一医院"的大楼,"那边用手术室的无菌布搭了水过滤系统,现在每天能供应干净饮水。"

暮色渐浓,天台上的人多了起来。有人搬出用办公椅改装的炉子,点燃晒干的碎木屑。姐姐从泡沫箱里掐了几把菠菜嫩叶,又变魔术似的摸出小半包挂面。

当热腾腾的面汤递到手里时,林沫才发现自己的手在抖。几天来的第一顿热食,蒸汽模糊了视线。小侄子靠在她怀里,小口啜饮着加了草药的汤水。

"明天带你们去见李副市长。"姐姐突然说,"他正在组织勘探队,需要熟悉野外的人。"

林父的筷子停在半空:"勘探什么?"

"干净水源。更适合生存的地方。"姐姐的眼里闪着异样的光,"有人说...在苍云岭看到了没被污染的泉水。"

苍云岭。林沫心头一跳。那是回秦市的必经之路。

夜色完全笼罩天台时,林沫帮姐姐清点所剩无几的种子。月光下,她突然注意到姐姐手腕上的淤青——明显是被手指用力掐出来的形状。

"姐?"

姐姐迅速拉下袖子:"登记处有个浑蛋想多领物资。"她轻描淡写地带过,却从鞋底抽出一张折叠的纸条,"收好。这是我这半个月摸清的物资存放点。"

纸条上密密麻麻记着各种代号和箭头,像一张逃生地图。林沫突然明白姐姐这段时间经历了什么——那些没说的故事,都藏在这张皱巴巴的纸里。

远处传来哨声,是宵禁的信号。天台上的人们陆续回到室内,只剩下几个守夜人围着微弱的炉火。林沫躺在拼起来的办公桌上,小侄子滚烫的小身子贴着她。

半梦半醒间,她听见姐姐和父母在角落低声交谈:

"...上游观测站说还会有更大洪峰..."

"...苍云岭的路线图..."

"...必须在尽快前离开..."

“…收好东西明早就走…”

“…去安市,你大哥还没信息…”

夜风吹动泡沫箱里的菜苗,嫩叶轻轻摇晃。在这座被洪水围困的城市高处,生命仍在顽强生长。

凌晨西点,天还黑着。

林沫将最后一块压缩饼干塞进背包,系紧带子。小侄子蜷缩在临时拼凑的床铺上,睡得正熟,小脸还带着病后的潮红。姐姐林雪蹲在角落,默默清点着从各个物资点悄悄攒下来的东西——两包盐、半卷纱布、三盒火柴,还有一张手绘的路线图。

"真的要走?"姐姐的声音压得极低,手指着路线图的边缘,"留在冰市至少安全。"

林母将晒干的野菜捆成小把,塞进防水袋里:"你哥一个人在安市林场,现在还不知道怎么样。"她的动作很轻,却不容置疑,"一家人,总要团圆。"

窗外,市政大楼的探照灯扫过水面,照亮了几艘巡逻艇的轮廓。这半个月来,李副市长颁布了严格的出行管制——所有物资和人力都要优先保障冰市重建。想光明正大离开,几乎不可能。

林父检查着重新加固的木筏。他们从医院仓库"借"来了两个汽车内胎,绑在木筏两侧增加浮力。天台菜园贡献了几根竹竿,可以做成简易桅杆,挂上从旧窗帘改制的帆。

"趁交接班的时候走。"林父指了指墙上的钟,"五点半,巡逻艇会回港加油。"

小侄女婷婷突然从被窝里钻出来,眼睛亮得惊人:"我也去。"

七岁的孩子,在天灾中迅速长大。这半个月,她帮登记处整理名单,记住了每艘船的出发时间;她给医护人员跑腿,摸清了药房的值班表;甚至,她知道哪段围墙的看守最容易打瞌睡。

"不行。"姐姐斩钉截铁,"太危险了。"

"我能帮忙!"婷婷从枕头下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歪歪扭扭画着码头布防图,"王叔叔昨天喝多了说的,这里有缺口。"

林沫接过那张纸,心头一震。图上详细标注了巡逻路线、探照灯盲区,甚至还有水深标记。这个七岁的孩子,用蜡笔绘制的竟是一张完美的突围地图。

晨光微露时,一家人悄无声息地溜出病房。小侄子被裹在防水布里,由林父背着;婷婷牵着姑姑的手,眼睛亮得像星子;姐姐走在最后,时不时回头看一眼生活了半个月的避难所。

码头比想象中安静。交接班的混乱如期而至,几个守卫正围着汽油桶抽烟。木筏藏在废弃的消防梯下,上面堆着他们这些天准备的物资——晒干的野菜、两壶清水、从医疗站"借"来的抗生素,还有姐姐不知从哪搞来的一把消防斧。

"上船!"林父低声命令。

木筏滑入水中的瞬间,婷婷突然挣脱林沫的手,跑回岸边。

"婷婷!"姐姐急得要喊出声,却见孩子从草丛里拖出一个小布袋,又飞快地窜回船上。

"种子!"她气喘吁吁地打开布袋,露出几十粒大大小小的种子,"从天台菜园拿的,以后我们也能种菜!"

探照灯扫过来时,木筏己经隐入晨雾中。林沫回头望去,冰市的轮廓渐渐模糊。那座由木板和铁丝维系的临时秩序,那些在泡沫箱里顽强生长的蔬菜,还有李副市长口中"人类文明最后的堡垒",都被抛在身后。

前方是一千多公里的未知水域,是化工厂泄漏后变异的生物,是可能早己被洪水吞噬的原始森林。

但安市有大哥。

那个会在每年除夕准时打电话,笑着说"森林里信号不好"的哥哥;那个总给全家寄野生蜂蜜,自己却舍不得尝一口的憨厚汉子;那个在林沫加班到凌晨时,唯一会发消息说"别太拼"的亲人。

木筏驶入主河道,晨雾散尽,朝阳将水面染成金色。林沫调整着简易帆的角度,听见身后小侄子在唱姐姐教的儿歌,跑调却欢快。

一千公里又如何?

只要一家人在一起,总能漂到世界的尽头。


    (http://xsgu0.com/book/fhab0j-1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
小说谷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