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吃得满意就好!”林晚脸上笑容更盛,声音清亮地传遍膳堂,“咱们‘林记’能有今天,靠的是大家伙儿一起使劲!这好伙食,就是咱们的军粮,吃饱了,才有力气把铺子干得更好,让咱们的日子都越过越红火!”
“东家说得对!”
“跟着东家干,有奔头!”
膳堂里响起一片附和声,气氛热烈。
“各位兄弟叔伯婶子,”林晚站在膳堂中央,声音沉稳有力,“大家吃得香,干得有力气,我这心里头,比吃了蜜还甜!‘林记’是我们大家的‘家’,这‘家’要兴旺,要长久,要开到更远的地方去,光靠我林晚一个人不行,光靠埋头苦干也不行!咱们需要更多有本事、肯担当、能挑大梁的‘顶梁柱’!”
她的话引起了所有人的好奇和期待。
“所以,从下月起,”林晚的声音带着一种宣告未来的郑重,“咱们‘林记’,要立个新规矩!一个凭真本事吃饭、凭真本事往上走的规矩!”
她环视众人,眼神明亮而坚定:“无论你是灶上的大师傅,还是跑堂的小伙计,是管库房的老把式,还是新来的学徒工!只要你有心气,肯钻研,能把手里的活儿干出彩,就有机会出头!”
“咱们要设立‘技艺评级’!”林晚抛出核心,“每月考核一次!考核啥?就考你本职的活儿干得怎么样!跑堂的,考你眼力劲儿、嘴皮子利索不利索、客人招呼得周到不周到!灶上的,考你刀工火候、调味功夫、新菜琢磨!管库的,考你账目清楚、物料码放规整、损耗控制!就是看大门的,也考你眼力警觉、遇事处置稳不稳当!”
她顿了顿,让这重磅消息在每个人心中消化片刻,才继续道:“考核过了关,工钱立马上调!干得特别出彩的,还能升职!升啥职?做小组长!做管事!甚至……做未来新铺子的掌柜、大厨!”
“哗——!”膳堂里瞬间炸开了锅!
“啥?跑堂也能当掌柜?”
“真…真涨工钱?凭本事?”
“每月考?那…那我得好好练练刀工了!”
议论声、惊叹声、兴奋的拍桌子声交织在一起,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激动和跃跃欲试的光芒。在这个等级森严、出路固化的时代,林晚的话无异于在他们面前打开了一扇充满无限可能的大门!
“东家!那…那咋考?谁说了算?”一个胆子大的年轻伙计忍不住高声问道。
“问得好!”林晚赞许地点头,“考核,咱们讲究公平公正公开!由铺子里经验最丰富、大家伙儿都信服的老师傅、老管事,加上我和张婶、孙伯他们组成考评组!考核内容提前告诉大家,现场看本事,当场评结果!谁行谁不行,一目了然,绝不藏着掖着!考核结果,就贴在咱们这饭堂门口,让大家伙儿都看得见!”
“好!公平!”
“东家敞亮!”
“这下有奔头了!得好好干!”
叫好声此起彼伏。这种前所未有的透明和机会,彻底点燃了所有人的热情。
林晚脸上带着笑意,在众人充满干劲的目光中,带着林生走出了依旧喧嚣的膳堂。
林晚抬手示意大家安静,脸上带着一丝狡黠又认真的笑意:“而且啊,这第一次‘大考’,就在下月初八!考题嘛……”
她故意拉长了声音,目光扫过一张张充满期待的脸庞,最后停留在窗外渐浓的夜色上,仿佛想起了什么,笑容里添了几分暖意:“正好是除夕!咱们‘林记’第一个团圆的年!”
提到“除夕”、“团圆年”,膳堂里的气氛瞬间变得更加温馨柔软。漂泊在外的伙计们眼中流露出思乡之情,随即又被“一起过年”的暖意取代。
“既然是过年,”林晚的声音带着一种奇妙的感染力,将所有人的思绪都拉到了热气腾腾的年夜饭桌上,“咱们这第一场大考,考的就不是什么山珍海味,而是——一道最暖人心窝、最有家的味道的家常菜!”
她顿了顿,在众人屏息凝神的期待中,清晰而温和地宣布:大家齐聚特色,各自做一道家乡菜。咱们就办一场‘林记·百家宴’!考的就是——你最拿手的‘家乡味’!”
“家乡味?”
“做…做自己老家的菜?”
膳堂里先是一静,随即“轰”的一声,爆发出比之前任何一次都更热烈、更充满个人色彩的议论!每个人的眼睛都亮得惊人,脸上瞬间涌起兴奋的红晕和一种被触及心底柔软的自豪感。
“对!就是家乡味!”林晚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肯定,也充满了温情与鼓励,“咱们‘林记’的兄弟姐妹,来自天南地北!甜水巷的水养人,但咱们血脉里淌着的,是各自家乡的水土!这‘百家宴’,就是咱们‘林记’自己的团圆饭,也是咱们亮手艺、叙乡情的舞台!”
她目光炯炯,扫过跃跃欲试的年轻厨工,也扫过那些平日只在灶下烧火、案前切配的帮厨,甚至扫过跑堂的伶俐小伙计和库房的老实汉子:
“不限你是掌勺的大师傅,还是灶下烧火的!不限你是前头跑堂嘴皮子利索的,还是库房里码货一把好手的!只要你心里装着那道魂牵梦绕的‘家乡味’,只要你敢上手,愿意把这份‘家的心意’端出来让大家伙儿尝尝,你就来!”
林晚最后看向王婶她们几位负责“军粮”的主力,笑容温暖而郑重:“王婶,你们几位是咱们‘林记’家味的基石!这次‘百家宴’,你们就是咱们的‘定盘星’!不仅要品评大家的‘家乡味’,更要掌总勺,把咱们这顿‘团圆年夜饭’的底子撑起来,热热闹闹,让每个回不了老家的兄弟,都能在这顿‘百家宴’里,尝到五湖西海的暖,找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踏实!这份本事,最是厚重!”
王婶激动得眼圈泛红,用力点头:“东家说得对!老婆子我啊,就盼着这一天!保管让大家伙儿吃得肚儿圆,心里暖!尝尝百家饭,过个团圆年!”
林晚的目光落在王婶身上,脑中浮现王小石送来的那份详细名册:
赵奎:原骁骑营斥候伍长。云州断龙谷伏击战,为掩护同袍撤离,右臂被滚落巨石重创,筋骨尽碎,虽竭力救治,终成痼疾,仅余三指可勉强活动。因伤回到清源镇,日渐颓靡,生计艰难闻听“林记”招工,尤重昔日军中袍泽,且言明可携家眷、凭本事安身立命,遂决意举家来投,盼能重拾担当,护佑家小。
家室:妻,李氏,擅女红。子,赵大虎(九岁)。女,赵小丫(六岁)。母:王氏,做饭手艺一绝。
特长:赵奎沉默坚韧,左手刀法根基犹在,反应机敏,头脑里灵活,责任心强。
无疑,这位王婶就是赵奎的母亲,林晚的目光从思绪中收回,“王婶,您办事,我放心!”这简短的七个字,胜过千言万语的嘱托。
“我先去后院看看赵大哥他们。”
(http://xsgu0.com/book/fgj0ag-3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