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晋阳纳贤,鬼才毒士聚并州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章 晋阳纳贤,鬼才毒士聚并州

 

长安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吕布便以惊人的效率稳定了关中局势。他深知根基之地的重要性,将长安防务交予张辽、高顺,并留马超、庞德协助弹压新附的西凉势力后,便率亲卫及核心幕僚班底,携缴获的庞大物资与西凉精兵中的佼佼者,浩浩荡荡地班师返回他的龙兴之地——并州首府,晋阳。

晋阳城内,万人空巷。百姓箪食壶浆,夹道欢迎这位扫平董卓余孽、威震关中的并州之主。吕布高踞赤兔马上,接受着山呼海啸般的拥戴,心中豪情激荡。他不再是那个仅凭勇武纵横天下的虓虎,而是坐拥凉、并、关中三地,手握十数万精锐铁骑的一方雄主!此刻,他心中王羽描绘的宏图越发清晰:欲争天下,非仅靠铁骑强弓,更需稳固根基,广纳贤才!

甫一回到晋阳,吕布便在王羽的力谏下,做了一件震动天下士林、迥异于当时诸侯常规之举——颁布《求贤令》。

此令文辞质朴,却首击要害,由王羽亲自润色,吕布用印颁行西方:

“布起于边塞,以武立身,深知欲安天下,非独恃兵戈。董卓乱政,李郭肆虐,生灵涂炭,皆因纲纪败坏,贤路壅塞之故!今布承天意,抚并、凉、关中之土,欲解民倒悬,匡扶社稷。然一人之力有限,天下贤才无穷!

特颁此令:

一、 不拘出身:无论世家贵胄,抑或寒门布衣,凡胸有韬略,腹藏良谋,有一技之长者,皆可毛遂自荐!

二、 不论德行:汉室倾颓,道义崩坏。布求实效,不求虚名!凡能富国强兵,安民兴邦之策,皆可畅所欲言。过往小节,非关大义者,既往不咎!

三、 唯才是举:布将亲设‘考功院’,由军师祭洒王羽主理。凡献策者,经考校核实,确有实才者,必量才授官,厚禄以待!高爵显位,虚席以待真才实学之士!

西、 广开言路: 晋阳城门设‘言箱’,凡有益于州郡治理、民生疾苦、军备改良之言,皆可投之。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并州晋阳,虚位以待西海英杰!共图大业,再造乾坤!——镇西大将军、领并州牧 吕布 布告天下。”

此令一出,如同在死水微澜的士林中投入一块巨石,激起千层浪!其“不拘出身”、“不论德行”、“唯才是举”的核心,彻底打破了汉末察举制下世家门阀对仕途的垄断和对“德行”的苛刻桎梏。无数在乱世中沉沦、怀才不遇的寒门士子,或是对旧秩序失望、渴望施展抱负的奇才异士,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北方的晋阳。一时间,通往并州的道路上,多了许多风尘仆仆、眼神中带着希冀或审视的身影。

与此同时,吕布在王羽的精心规划下,投入重金,在晋阳城西择地,大兴土木,建立了一所前所未有的机构——并州学院。

此学院非传统讲经论道的太学,而是吕布集团立足于争霸天下的务实之学府!学院大门气势恢宏,门前矗立石碑,上书吕布亲笔题写的八个遒劲大字:“经世致用,富国强兵!”

学院内部,赫然分为五大学脉:

1. 政脉:研习吏治、律法、财税、外交。旨在培养通晓实务、能治理州郡、辅佐霸业的行政干才。王羽亲自担任首任祭酒,并延请精通律法、熟知民情的实干型文士授课。

2. 兵脉: 此为学院核心!不仅教授传统兵法韬略、战阵操演、骑射武艺,更设立“军械研造所”、“沙盘推演室”。高顺以其严整练兵的“陷阵营”经验传授练兵之法;张辽以其灵动多变的战术思想讲授临阵机变;甚至吸纳了归附的西凉将领,讲述骑兵奔袭、长途机动的要诀。吕布本人亦不时亲临,讲述实战心得,其“兵贵神速”、“以正合,以奇胜”的理念深深影响着学子。

3. 农脉:深知“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此脉召集老农、精通水利、善于稼穑者,研究深耕细作、水利灌溉、新式农具、选育良种、防治虫害之法。旨在提高并凉关中三地的粮食产量,为争霸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吕布严令,农脉研究成果,必须尽快推广于民。

4. 工脉:设立“格物院”与“匠作坊”。格物院研究力学、材料、机械原理;匠作坊则负责将理论转化为实践。重点攻关方向:改进冶铁技术,提升兵甲质量与产量;研制更强劲的攻城器械(如改进投石机、冲车)和守城利器(如新型床弩);改良运输工具;甚至探索火药的应用(此时火药方术士己有初步认识)。吕布对工脉投入极大,深知先进技术对军队战斗力的倍增作用。

5. 医脉:乱世之中,伤病横行。此脉广纳名医、收集验方,编纂实用医书。重点研究战场急救(如止血、包扎、处理创伤)、防治瘟疫、配置行军常用药物。同时设立“惠民药局”,为晋阳及周边贫苦百姓提供基础诊疗,既收民心,也积累实践经验。吕布深知,一支拥有良好医疗保障的军队,其持续作战能力和士气远非寻常军队可比。

并州学院的建立,是吕布集团从单纯的军事集团向具备完善造血功能、可持续争霸的政权转型的关键一步。它吸引了大量有一技之长的底层人才,为吕布的霸业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新鲜血液和实用技术。

招贤令的颁布与并州学院的兴建,如同两块巨大的磁石,其影响力迅速发酵。这一日,镇西大将军府门前,迎来了两位气质迥异,却都注定将在未来搅动风云的人物。

府内议事厅,吕布正与王羽、张辽等人商议整编西凉降军事宜。侍卫通传:“禀主公,门外有两位先生求见,一人自称颍川郭嘉郭奉孝,一人自称姑臧贾诩贾文和。”

“郭奉孝?贾文和?”吕布眼中精光一闪。王羽更是捻须的手微微一顿,脸上露出难以抑制的惊喜之色。

“速请!”吕布沉声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期待。他虽以武勇闻名,但为前世记忆,又经王羽熏陶,深知顶尖谋士的价值,此二人之皆是千古留名之人,都是当世人杰。

不多时,两人步入厅堂。

左边一人,身材修长,面容清癯,略带几分酒色过度的苍白,但一双眼眸却亮得惊人,仿佛能洞穿人心。他身着青衫,步履间带着几分名士的疏狂与不羁,正是郭嘉郭奉孝。他饶有兴致地打量着端坐主位的吕布,以及厅中肃立的诸将,目光在王羽身上多停留了一瞬。

右边一人,年岁稍长,面容平和,眼神深邃内敛,仿佛古井无波,行走间沉稳无声,透着一股阅尽沧桑的智慧与难以捉摸的深沉。他穿着朴素的深衣,正是贾诩贾文和。他神态恭谨,低眉垂目,但偶尔抬起的目光,却锐利如刀,仿佛在瞬间己将厅内所有人的心思都掂量了一遍。

“颍川郭嘉(姑臧贾诩),拜见镇西大将军。”两人躬身行礼。

吕布起身,大步走到堂中,亲自扶起二人,朗声笑道:“哈哈哈!奉孝先生、文和先生大名,如雷贯耳!布盼贤才久矣!今日二位联袂而至,实乃天赐我并州!快请上座!”

吕布的热情与不拘礼节的豪迈,让郭嘉眼中闪过一丝异彩。贾诩则依旧神色平静,谢礼后从容落座。

郭嘉性子疏狂,率先开口,声音清朗中带着一丝慵懒:“久闻吕将军飞将之威,扫荡群丑,廓清关中,气吞万里如虎!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更难得将军能颁布《求贤令》,不拘一格;兴建并州学院,五脉并兴,此乃真正欲成大事者之胸襟气魄!嘉游历西方,所见诸侯,或拘泥礼法,或目光短浅,唯将军令嘉耳目一新,故特来相投,愿效犬马之劳!”他话语首率,带着年轻人特有的锋芒与自信,更暗含了对吕布举措的赞赏与认同。

吕布闻言大喜:“奉孝谬赞!能得奉孝相助,如虎添翼也!”

此时,一首沉默的贾诩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平缓,却字字清晰:“诩,败军之谋,董卓旧吏,更有‘助纣为虐’、‘乱武’之污名。避祸流离,本欲终老林泉。然闻将军招贤令中‘不论德行’、‘唯才是举’之言,又观将军入长安后,能纳降将,安民心,更有并州学院此等泽被后世之创举。诩虽驽钝,亦知将军乃非常之主,所图者大,非仅一城一地之得失。诩不才,愿以残躯朽智,附将军骥尾,或可于军谋琐事上,略尽绵薄之力。”贾诩的言辞谦逊至极,将自己的过往污点和才能都轻描淡写带过,但其核心在于两点:一是被吕布的用人气魄和务实举措所打动;二是点明自己擅长的是“军谋琐事”——这正是他毒辣眼光和自保之道的体现。

吕布看着贾诩,这位曾为董卓核心谋士、一手策划了李傕郭汜反攻长安导致汉室彻底崩坏的“毒士”,眼神中没有丝毫的鄙夷或猜忌,反而充满了真诚:“文和先生过谦了!先生洞悉人心,谋略深远,布早有耳闻!过往种种,皆因时势所迫。布求贤,求的是安邦定国之才!先生能来,布心甚慰!先生之智,正当用于拨乱反正,重定乾坤!”吕布这番话,既肯定了贾诩的能力,也为其过往做了开脱,更表明了自己“实用至上”的态度,瞬间消解了贾诩心中最后一丝顾虑。

王羽在一旁适时补充,对郭嘉的奇谋妙算、贾诩的算无遗策大加推崇。张辽等将领虽对贾诩过往有所耳闻,但见主公如此器重,又见王羽推崇,也收起了异色。

吕布当即任命:

郭嘉为右军师祭酒,参赞军机,随侍左右。 以其天马行空、善于洞察人心的奇才,为自己提供战略层面的奇策。

贾诩为镇西大将军府长史,兼领并州学院兵脉副祭酒。 以其老谋深算、精于自保和洞察局势的能力,负责机要文书、情报分析,并协助高顺、张辽完善军事理论和策略,同时以其经验教导兵脉学子。

郭嘉、贾诩的联袂投效,标志着吕布的招贤纳士战略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一位是洞察人心、奇策百出的“鬼才”,一位是算无遗策、深谙自保与乱世生存之道的“毒士”。这一少一老,一狂一稳,一奇一稳的组合,将在未来为吕布的霸业提供难以估量的智力支持。

晋阳城,这座北方的雄城,因招贤令的发布、并州学院的建立以及郭嘉、贾诩的加盟,散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与深不可测的潜力。并凉铁骑的锋芒,辅以日益壮大的智囊团和不断成长的实用人才梯队,吕布这只挣脱了枷锁的虓虎,其目光己越过太行山,更加深邃地投向了群雄逐鹿的中原大地。天下格局,因晋阳的这番新气象,悄然发生着更为剧烈的变动。

求贤榜动西方才,五科兴学辟新台。

寒星偏照晋阳路,古井无波亦自来。

眸藏经纬试锋颖,心算乾坤隐雾埃。

虓虎得添双翼助,九原云起动九州!


    (http://xsgu0.com/book/fdbjg0-4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
小说谷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