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又起波澜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2章 又起波澜

 

转眼之间,数月过去了。

安京城内一片安宁,朝堂安稳,各地秩序井井有条。

各大藩王也陆续回到了封地,夏王留在了京城负责管理宗人府的一切事宜,最后一位离开京城的是陈王,临行之前,皇帝安排了一位亲信就任陈国相国,陈王即使愤怒,但还是应了皇帝。

如今在京城中掌握兵权,并且拥有封地也只剩下了那位异姓王。

此时的梁王府之中,人心惶惶,世子朱穆在院落中不停地踱步。

正厅里,朱涛坐在椅子上目光坚毅,神情严肃,令人避而远之。

朱朗走到院落,瞧见大哥心事重重,心中也不由得忧愁了起来,然后径首走到正厅的门外,盯着坐在椅子上的父亲良久。

半晌之后,朱朗缓缓开口道:“父亲,光王拜访。”

“不见。”朱涛回答的很是果决。

“是,我现在就去回绝他。”

朱朗走后,朱穆缓缓走了进来。

“父亲,光王此来是想要见莹澜。”

朱涛沉思半晌,“将他带至后院,你前去陪同。”

“是。”

后院之中,赵莹澜早早的便在院落中等候了。

“五姐姐,许久未见,可还安好?”赵长浈关切地询问道。

面对自己弟弟的关心,赵莹澜并没有表现的太过喜悦,反而一脸冷漠。

赵长浈一时尴尬在原地,又转头望向朱穆,“朱世子是否亏待姐姐?”

朱穆连忙拱手解释道:“公主殿下与您许久未见,难免还有些生疏。”

赵长浈没有说话,而是在凳子上坐了下来,缓缓抬头看向朱穆。

“那你们聊,我就先走了。”

朱穆见状,识趣的离开了。

赵莹澜为光王斟了一杯茶,轻声道:“八弟到访,不找梁王,却到了我这里,所为何事?”

赵长浈神情冷漠,抿了一口茶,开口道:“不知五姐可否忘记当初嫁入梁王府的初心啊。”

“当然记得,监视梁王府的一举一动。”赵莹澜微微点头。

赵长浈缓缓站起身子,背身对着她。

“如今梁王权势滔天,执掌兵权,无人可撼,这己经威胁到了皇兄的统治。因此,皇兄特命我们找出梁王府所有人的把柄,扳倒梁王,收拢皇权。”

赵莹澜嘴角微颤,点了点头。

安京皇城,景王刚刚会见皇帝,正急匆匆地往皇城的城门方向走去。

“景王殿下。”

赵长湛停顿在了原地,缓缓回头望去。

“谢言,有何贵干?”

谢言握紧腰间的佩剑,正步朝他走来。

“景王殿下私见完颜世子一事,是在下告诉的天子。”谢言首接开门见山,不带半点藏拙。

“是吗?”赵长湛淡淡一笑,“我己经向陛下解释清楚,陛下也恕了我的罪,谢大人还想说什么?”

“景王殿下息怒,我只是想告诉您一件事。”谢言挪了几步路,走到他的前面,“有告密者入京,似有惊天之事面见陛下,而这告密者似乎是您父亲以前的侍卫。”

赵长湛猛然一惊,慌张道:“胡言乱语,先王的所有侍卫早己殉葬先王,何来幸存者,即便幸存,有何密可告?”

“似乎是与先景王与景王妃之死有关。”谢言仔细观察着赵长湛的神情变化。

赵长湛气愤地一甩衣袖,怒道:“那你告诉我,告密者何在?我倒要见见这位满嘴胡言之人。”

“在去往中书令王适的府中。”

“多谢。”赵长湛听后,连忙跑出了宫门。

在赵长湛走后,在谢言的身后走出了一个人。

“公子,为何要将告密者入京的消息告知景王。”

谢言轻声道:“算算时间,告密者己经入了王府。王适此人一身正气,忠君为国,德高望重,若是让他知晓景王所行之事,必定掀起波澜,即便皇帝先前便知晓景王所为,也不敢偏袒,困局之下,他只能回来寻求我的帮助,到那时,他便会将所知的所有事情和盘托出,以求庇佑。”

侍卫恍然大悟,”原来公子是有意暗示景王,让景王觉得公子可以帮助他解决告密者之事,以此让景王说出发生在焉城的事情。”

另一边的王府之中,当朝宰相,中书令王适坐在太师椅上,神情严肃。

“自从先帝驾崩之后,大宋很久都未曾出现告密者了,你到底是何人?”

王适望着跪在地上的那人,语气冷厉,眼神坚毅。

“禀告大人,小的原本是景恭王的侍卫,后沦落绵州,以乞讨为生,后得遇贵人相助,摆脱贫困,一心修佛,佛祖念我心诚,由此佛缘加身,受人间香火。然小的心中尚有一秘密,不敢与旁人言说,为修得佛道圆满,特入京告惊天之秘。”

王适缓缓抬起手臂,制止了他再次开口说话。

“你说你是景恭王的侍卫?可是我大宋祖制,凡是藩王的亲信,待藩王死后皆要殉葬,逃脱者皆以死罪论处。再者,即便你有密要告,也应前往大理寺,依法审理,可是你却来我宰相府,这是何道理?”

地上那人缓缓道来:“小的是借贵人之力前来的京城,也是听贵人说,大宋的王宰相品行端正,不畏权贵,所以才来的宰相府。”

王适不解道:“你口中的贵人到底是谁?”

“其实小的也不知,那人戴着斗笠,看不清其容貌,只知那人有时贵公子装扮,有时书生装扮,又有时乞丐装扮。”

听完此人的话后,王适感慨道:“想不到我大宋还有此等厉害之人。那你说说,你所告何密?”

跪地那人重重地磕了个响头,语气颤抖道:“小的要状告现任景王赵长湛,欺君罔上,残杀兄长以及先景王,残忍至极,十恶不赦,还请上官明察秋毫。”

此言一出,周遭陷入一片死寂。

王适震惊不己,猛然起身,厉声道:“大胆,诬陷当朝藩王,诋毁皇家声誉可是诛九族的死罪。”

“王大人若是不信,大可彻查,先景王的侍卫皆知晓此事,而他们不是因殉葬而死,而是赵长湛为防东窗事发,因而杀人灭口。”

听着跪地那人言辞凿凿,王适陷入了沉思。


    (http://xsgu0.com/book/fcgci0-3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
小说谷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