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专家3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2章 专家3

 

清晨,青山村笼罩在薄雾中,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植物的清香。韩青教授和他的五名学生早早起床,带着全套采样工具,跟随陆昭昭前往她的试验田。

"这片是草莓试验区,那边是小番茄和甜椒。"陆昭昭指着划分整齐的田垄介绍道,"土壤都是经过改良的。"

韩青蹲下身,戴上手套,用小铲子挖取表层土壤,装入标号密封袋。她的动作精准而熟练,显然是个经验丰富的农业专家。

"土壤颜色偏深,质地松软,有机质含量应该很高。"她捏起一小撮土,在指尖搓了搓,"而且湿度保持得很好,不像普通土壤那么容易板结。"

她的学生周远立刻拿出便携式检测仪,插入土壤中。几秒钟后,仪器发出"滴"的一声,屏幕上跳出一串数据。

"有机质含量6.8%,氮磷钾比例接近完美......"周远瞪大眼睛,"这简首像是人工调配的理想土壤。"

韩青若有所思地看了陆昭昭一眼,后者只是微微一笑,没有多解释。

第二天,团队重点考察作物本身。

"这颗番茄的糖度达到了24.5!"负责检测的研究生林小雨惊呼,"而且维生素C含量是普通番茄的三倍!"

韩青接过检测报告,眉头紧锁。她摘下一颗小番茄,轻轻掰开——果肉,汁水丰沛,连籽都呈现出异常健康的深黄色。

"这不科学......"她喃喃自语,"没有基因改造的痕迹,也没有过量施肥的迹象,怎么会......"

她的学生王磊正在测量草莓植株的高度:"教授,这些草莓的叶片厚度和叶绿素含量都远超正常值,但茎秆却没有徒长,光合效率高得离谱。"

陆昭昭站在一旁,安静地观察着他们的反应。她知道,这些数据在农业专家眼里有多么不可思议。

第三天,韩青终于忍不住了。

"陆女士,"她推了推眼镜,语气严肃,"你的作物数据己经完全超出了常规农业的认知范围。我研究农业三十年,从未见过这种情况。"

陆昭昭点点头,从随身带的帆布包里取出一个密封的玻璃瓶,里面装着淡绿色的液体。

"这是我调配的营养液成品,家里还有成品。"她将瓶子递给韩青,"核心配方暂时不能公开,但你们可以带回去检测、试用。如果效果满意,我们再谈合作。"

韩青接过瓶子,对着阳光仔细观察。液体清澈透亮,微微泛着翡翠般的光泽,轻轻摇晃时,能看到细密的气泡缓慢上升。

"这......"她迟疑道,"看起来不像化学合成的肥料。"

"纯植物提取物和矿物质复合配方,"陆昭昭早有准备,"完全符合有机农业标准。"

韩青小心地将瓶子交给身后的学生:"立即密封,低温保存。"

考察的最后一天下午,韩青主动找到陆昭昭,在家旁的大棚下进行了一次长谈。

"坦白说,你的种植成果让我既兴奋又困惑。"韩青着手中的笔记本,"如果这个营养液真能达到你田里的效果,将是农业领域的重大突破。"

陆昭昭给两人各倒了一杯自制的花果茶:"所以我希望找到可靠的合作伙伴。你们可以先用这批样品做实验,确认效果后我们再详谈。"

韩青抿了一口茶,突然怔住——这茶的味道清甜异常,回甘持久,喝下去后喉咙有种清凉感。

"这也是......"

"用特殊方法种植的金银花和薄荷,"陆昭昭笑道,"算是赠品。"

两人最终达成口头协议:韩青团队回去后立即开展对比实验,若效果显著,将正式签订合作协议,由校方提供实验室支持,陆昭昭负责核心技术。

回南京的中巴车上,考察团队的气氛异常活跃。

"你们看到那些番茄的横切面了吗?"林小雨激动地比划着,"果肉结构紧密到能反射光线!"

"最神奇的是土壤微生物群落,"周远翻着检测数据,"有益菌数量是常规土壤的十倍以上,但完全没检测到有害菌。"

韩青一首沉默地注视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手里紧握着那瓶营养液。突然,他开口问道:"你们觉得,她隐瞒了什么?"

车内顿时安静下来。

"肯定有核心机密,"王磊推了推眼镜,"但她的方法确实有效。"

"我更好奇的是,"韩青轻轻摇晃着瓶子,"如果这个营养液真能复制她田里的效果,为什么不大规模生产?"

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回答。

送走考察团后,陆昭昭独自站在田埂上,望着被晚霞染红的云朵。

手机震动起来,是弟弟陆淮宁发来的消息:

"姐,教授回来后就泡在实验室了,听说连夜安排了对比实验。"

陆昭昭笑了笑,看向远处,回复道:

"让他们研究吧。"

远处,新一批幼苗在灵泉水的滋润下悄然生长,翠绿的嫩叶在晚风中轻轻摇曳。


    (http://xsgu0.com/book/fcd0jj-4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
小说谷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