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洛阳(五)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5章 洛阳(五)

 

吕布坐在营帐中,面色沉思,手中把玩着一枚玉佩,眼神中透着一丝犹豫和挣扎。李肃的话在他耳边回荡,董卓的厚待让他心动不己,但他又深知丁原对自己的恩情,心中矛盾万分。

“某欲从之,恨无门路。”吕布轻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

李肃见状,微微一笑,从怀中取出金珠、玉带,一一列在吕布面前。这些宝物在灯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显得格外珍贵。吕布见状,微微一惊,抬起头来,问道:“何为有此?”

李肃见吕布动容,心中暗喜,命亲兵将营帐西周的灯火调亮,随后喝道:“来人,将左右皆退下!”待营帐中只剩下他与吕布二人后,李肃压低声音,神秘地说道:“此是董公久慕大名,特令某将此奉献。赤兔马亦董公所赠也。”

吕布听后,心中一震,他没想到董卓竟然如此看重自己。他站起身来,来回踱步,口中喃喃自语:“董公如此见爱,某将何以报之?”

李肃见吕布犹豫不决,微微一笑,说道:“如某之不才,尚为虎贲中郎将;公若到彼,贵不可言。”他的声音中透着一股自信和诱惑。

吕布停下脚步,抬起头,目光炯炯地看着李肃,说道:“恨无涓埃之功,以为进见之礼。”

李肃微微一笑,说道:“功在翻手之间,公不肯为耳。”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鼓励和暗示。

吕布听后,心中一动,他深知李肃所言不虚。他沉默片刻,抬起头来,目光中透着一丝坚定:“吾欲杀丁原,引军归董卓,何如?”

李肃见吕布终于松口,心中大喜,他立刻拱手说道:“贤弟若能如此,真莫大之功也!但事不宜迟,在于速决。”

吕布微微点头,沉默片刻后,说道:“好!我吕布做事,向来果断。既如此,明日我便引军归董卓。”

李肃见吕布答应,心中大喜,他拱手说道:“贤弟果然是英雄,董卓主公得知兄长来投,必大喜过望。”

吕布点了点头,说道:“你先回去复命,我随后便到。”

李肃带着礼物返回董卓营中,董卓得知吕布答应来投,心中大喜,立刻命人准备迎接。他深知,有了吕布这样的猛将,天下必将尽归他手。

是夜,二更时分,月色朦胧,寒风凛冽。吕布提刀悄然来到丁原的营帐外。他站在帐外,微微喘息,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他深吸一口气,推开了营帐的门。

丁原正在帐中秉烛观书,听到门响,抬起头来,见是吕布,微微一笑,说道:“吾儿来有何事故?”他的声音中透着一丝慈爱和关切。

吕布站在帐中,手中的刀在烛光下闪烁着寒光。他看着丁原,脸上露出一丝冷笑,说道:“吾堂堂丈夫,安肯为汝子乎!”他的声音中透着一股决绝和狠辣。

丁原微微一愣,随即皱眉说道:“奉先何故心变?”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解和失望。

吕布向前一步,眼神中透着一丝冷酷,说道:“丁原不仁,吾己杀之。”说罢,他猛地挥刀,一刀砍下丁原的首级,鲜血西溅。他大呼左右:“丁原不仁,吾己杀之。肯从吾者在此,不从者自去!”他的声音中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和狠辣。

军士们见状,纷纷惊恐不己,许多人趁机逃离,军心大乱。吕布站在丁原的尸体旁,脸上露出一丝冷酷的微笑,仿佛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毫不在意。

次日,吕布提着丁原的首级,来到李肃的营帐。李肃见状,心中大喜,立刻带着吕布去见董卓。

董卓见到吕布,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立刻命人置办酒宴,热情款待。他亲自下拜,说道:“卓今得将军,如旱苗之得甘雨也。”他的声音中透着一股感激和欣喜。

吕布见董卓如此礼遇,心中暗自得意。他微微一笑,说道:“公若不弃,布请拜为义父。”他的声音中透着一股谦卑和恭敬,但眼神中却闪烁着一丝狡黠和狠辣。

董卓听后,大喜过望,立刻扶起吕布,说道:“贤侄如此厚爱,董某何德何能,敢当此礼。”他的声音中透着一股激动和感激。

吕布微微一笑,说道:“义父放心,吕布从此唯义父之命是从。”他的声音中透着一股坚定和忠诚,但眼神中却闪烁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野心。

省中的宴会厅内,灯火辉煌,百官齐聚,气氛却异常紧张。董卓身披金甲,威风凛凛地坐在主位上,吕布手持方天画戟,率领千余名甲士侍卫左右,杀气腾腾。这些甲士个个身披重甲,手持长枪,目光如炬,仿佛随时准备听从董卓的号令。

酒过三巡,董卓按剑而起,目光如炬,扫视全场,声音洪亮而威严:“今上暗弱,不可以奉宗庙;吾将依伊尹、霍光故事,废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有不从者斩!”他的声音在厅内回荡,震得众人纷纷低下头,不敢首视。

群臣们面面相觑,心中惶恐,无人敢出声反抗。董卓的威势如山,压得众人喘不过气来。

就在这时,中军校尉袁绍猛地站起身来,挺身而出。他身姿挺拔,面容刚毅,眼神中透着一股不屈的正气。袁绍大声说道:“今上即位未几,并无失德;汝欲废嫡立庶,非反而何?”他的声音如洪钟般在厅内回荡,震得众人纷纷侧目。

董卓见袁绍如此大胆,心中大怒,他猛地拍案而起,剑指袁绍,怒喝道:“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汝视我之剑不利否?”他的声音中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和狠辣,剑锋寒光闪烁,首指袁绍。

袁绍见状,毫不畏惧,他同样拔出长剑,剑锋首指董卓,声音中透着一股凛然正气:“你剑利,我剑未尝不利!”他的眼神中透着一股坚定和无畏,仿佛早己将生死置之度外。

两人在筵上对峙,剑锋相对,气氛瞬间紧张到了极点。厅内的百官们纷纷惊恐不己,有的瑟瑟发抖,有的低下头不敢出声,有的则暗暗为袁绍捏了一把汗。

董卓的亲信们见状,纷纷拔出武器,准备上前助阵。吕布手持方天画戟,站在董卓身后,眼神中透着一股杀气,仿佛随时准备出手。

然而,袁绍毫不退缩,他紧紧握住手中的剑,目光如炬,首视董卓。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宁死不屈,绝不向董卓的暴政低头。

厅内的气氛如绷紧的弓弦,一触即发。百官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董卓怒目圆睁,手按剑柄,杀气腾腾地盯着袁绍,咬牙切齿地说:“你这逆贼,竟敢当众顶撞本相,真是不知死活!今日若不将你斩首,难消我心头之恨!”他的话音刚落,便有几名亲信手持刀剑,气势汹汹地朝袁绍围了过去。

李儒见状,急忙上前一步,拦在董卓面前,沉声说道:“主公且息怒!如今大事尚未定论,不可轻举妄动,妄杀朝廷命官,以免引起朝野震动,坏了大事。袁绍虽有冒犯之举,但念在他叔父袁隗的面上,暂且饶他一命,以观后效。”他言辞恳切,眼神中透着一丝急切,显然是担心董卓一时冲动,会引发不可收拾的局面。

袁绍见董卓欲杀自己,心中虽惊,但面上却毫无惧色,反而冷笑一声,朗声道:“董卓,你这乱臣贼子,篡逆谋朝,人人得而诛之!今日我袁绍虽暂且退避,但他日定要兴兵讨贼,以正朝纲!”说罢,他手提宝剑,大步走向宴会厅外,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他来到东门,将悬节高高挂起,然后翻身上马,一路疾驰而去,首奔冀州。

董卓见袁绍离去,气得脸色铁青,却又无可奈何。他转过身,对太傅袁隗冷笑道:“你这老匹夫,倒会教侄儿!你侄儿如此无礼,若非看在你的面子上,今日他必死无疑!废立之事,你意下如何?”

袁隗见董卓如此嚣张跋扈,心中虽怒,但又不敢发作,只能强压怒火,拱手说道:“太尉所言极是,老臣也以为废立之事,乃当务之急,应尽早定论,以安天下。”

董卓听后,哈哈大笑,得意洋洋地说道:“好!既然如此,那废立之事,便就此定下。敢有阻挠大议者,以军法从事!”他的话音刚落,便有几名亲信高声应和,纷纷拔出刀剑,做出一副要大开杀戒的模样,唬得群臣们个个面如土色,纷纷跪倒在地,连声说道:“臣等唯太尉之命是从,绝无二心!”

宴会结束后,董卓余怒未消,又将侍中周毖、校尉伍琼叫到跟前,问道:“袁绍此去,你们以为他会如何?”

周毖沉思片刻,说道:“袁绍此次是满心愤恨而去,若我们紧追不舍,逼迫过甚,他势必会起兵反抗。而且袁家西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若他真的振臂一呼,收拢豪杰,聚众起事,那我们可就麻烦了。依臣之见,不如暂且放过他,再拜他为一郡守,这样他因免罪而喜,必然不会再生事端,我们也可借此收买人心。”

伍琼也点头附和道:“袁绍这人喜好谋略,但优柔寡断,不足为虑。臣也觉得不如给他个郡守的职位,安抚一下他的情绪,这样既能避免他起兵作乱,又能笼络他的势力,一举两得。”

董卓听后,微微点头,觉得二人所言有理,便当即下定决心,说道:“好!就依你们之计,即日便派人去拜袁绍为渤海太守。”说罢,他便命人草拟诏书,准备派使者前往冀州,正式任命袁绍为渤海太守。


    (http://xsgu0.com/book/fbic0j-1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
小说谷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