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两人带着给季家人的年礼回了一趟季家。
季明元被她抱到家门口,放下来,慢慢走进去。
当季家人看到他不仅站起来还能缓慢走动时,激动得难以言表,尤其是季时珍和吴氏,吴氏抱着他哭了一场。
她像做梦一样,围着季明元转圈,又激动地向杨醒道谢:“杏儿,婶子……娘,娘感谢你,让人治好了我三宝,我的三宝啊,娘对不住你……”
他们夫妻俩最对不起的就是这个孩子,其他孩子生下来都西肢健全,健健康康的,这个从小走不了路,为了其他孩子,他们还掐断了治好他的希望。
如今见他站起来,吴氏恨不得给杨醒三拜九叩,又怕折她寿,只得连声道谢,心里下定决心往后无论如何,都要对这个儿媳好,要她命都成。
杨醒想说季明元是她的人,所以她找人医治他,不是因为吴氏才治的。
不过看他俩哭的那么伤心,就没说。
季时珍有些恍惚,想起来当初去找杨醒说要退婚,如今人家把他儿子治好了,他有点过意不去,也道:“往后有什么事,季家能帮你的都不会推脱,只求你好好待他。”
“他是我的人,我自然对他好,不需要你们回报什么。”
在末世时,那些跟过她的人的家属,她都会安排好工作,让对方衣食无忧。
到这儿,也不过多给季家送点东西,谈不上多好。
说起来季明元给她的愉悦是最多的,也是她最喜欢的,这会儿反而觉得给他家的少了。
刚要说什么,季时珍道:“你们好好过日子就行,你买那么多人,明年是要开荒?这儿开荒可讨不到好,还没等收成,先交几年税,万一到时候又和北狄打起来,不值当。”
“开不了多少。”杨醒淡淡道:“而且,谁说我要交税?”
季时珍一时没反应过来,想说她不打算种满三年?想到什么,顿时惊悚起来。
“你不是,你家,你……”
他想到先前兄长的猜测,说杨杏父亲可能曾经是什么大英雄,受皇帝忌惮,遭人陷害,躲到这个穷乡僻壤来。
难道她买那些人,圈地,是想给杨家洗刷冤屈?还是想造反?
季时珍吓得不轻,看着她说不出话来。
杨醒面带笑意:“放心,只要您别提那些让我不高兴的事,季家什么事都不会有。”
虽说如此,季时珍还是咬着牙问:“你想帮你父母平冤昭雪,还是想造反?”
“平冤昭雪?”杨醒不解:“我何时说过杨家有冤屈?爹你不要胡思乱想,自己吓自己。”
季时珍:“……”
否认了平冤昭雪,是承认想造反吗?
他不敢多问了,担心到时候事发,因为自己知道是什么,反而害了家人。
“我不问,你也别和我说。”他道:“我怕自己守不住秘密,坏了你的大事,也别告诉三宝,他经不住吓。”
“我和他说这些做什么?”
那俩人哭完了,季明元挪过来坐在她旁边,吴氏去拿点心过来,又抹着泪出去安排饭食。
杨醒手搭在他肩上,仿佛不经意地轻捏他的手和肩,一派暧昧模样,季时珍坐对面看不下去,就起身去灶房帮忙了
年初一一般不走亲戚,季家人一起吃了顿饭,杨醒和季明元给小孩们发了压岁钱,聊些无关紧要的小事。
说起村里年前就去世的那个老人,估摸着过了初三要去帮忙,他们家没分家,到时候吴氏带着大儿子儿媳去帮就行。
一来老二媳妇和季明元都要人照顾,二来,那老人是去年死的,去年二房添了新人,三房成婚,都有喜事,怕被这晦气事儿给冲撞了。
老人停灵时间太长,再是大冷的天尸体也坏了,主家又不是什么富贵人家,不会拖太久,最多三天就要下葬,只是正月里帮这种事,多少让人膈应。
一提这件事吴氏就想抱怨,季时珍听得首皱眉:“你不想去就算了,我和他们去,人家也不想出这种事,这不是出了嘛?也没办法。”
“你去了啥都摸不透,抵什么用?白让人家看笑话,自带笔墨去给人家写挽联?”
季时珍:“……”
乡野人家,打个牌位供起来、凿点纸钱扔一下算高规格了,这时候笔墨纸砚最贵,读书习字的人又少,少有写挽联的。
季时珍干不了灶房里的事,又上了年龄,不能帮着挖坑搬石头,去了帮不上忙。
被吴氏怼的无话可说,好在她也没继续这个话题,念叨着嫁出去的三个女儿都在初三回来,让杨醒和季明元初三过来聚聚。
其实按照规矩,新婚第二年春节,是该季明元带着杨醒去拜访季家亲戚,认门认人的,但大家都知道季明元这个情况,走哪儿都不方便,就默认他们不走亲戚。
杨醒也没有带他到处跑的意思。
她觉得季明元有点儿间接性社恐。
季家三个姐妹和其他亲戚不一样,每年过年都回娘家拜年,今年季明元成亲,又住到了外面,她们会上门拜访。
为此杨醒己经准备好了回礼,其他的冯嬷嬷等人会做好,他俩也就出来陪聊而己。
过些时候两人回去了,这时季家人才拆她带来的礼物,吃的之前就送过来了,这次是衣裳和首饰,除了刚出生的小孩儿,每人一身新衣裳,小孩儿三套。
女眷的首饰,吴氏是手镯,二位嫂子是发簪,男子的是发冠,所有小孩儿的都是银项圈,包括婴儿。
打算等她满月了再送个长命锁,这是她在外面听着出生的,自觉出了不少力,要特别些。
这些礼季家人显然还不了,杨醒也不想让他们还,别关键时刻想把季明元拐跑就行了。
回到家里,沈妙正给这群人发钱,底下很多人觉得主子供他们吃好穿好,不需要月例。
沈妙高声道:“一码归一码,好好养着你们,是要你们忠心,肯干事,发月例是让你们为未来做打算,开年建了更多屋子,就要把你们分出去住,原来是一家子的住一处,看对眼了可以成家,总之只要忠心耿耿,少不了你们好处,要是坏了规矩,我也不会扣你们银钱,短你们吃的,还是打,鞭子抽人什么滋味,没受过的可以问问受过的人。”
(http://xsgu0.com/book/f0hdig-8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