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季桂花回去的路上,她主动提了刘家儿媳的病,是女子生产后的女人病,不好治,刘家儿媳怕是活不久了。
沈妙一听就知道是崩漏,她想起来自己上一世建女医宫,就是为了救治女人。
时下医术少有关于女子妇科病的,关于生产的更是少之又少,只在产婆间口耳代代相传,缺少理论和经验总结,产妇死亡率很高。
上一世不论百里玄霆是为了人口,还是真对女子有几分怜悯,他一首拨款支持女医宫,确实救了很多人。
想起他,沈妙总觉心情复杂。
爱不纯粹,恨不彻底,做什么都畏首畏尾。
她上一世不拉着百里玄霆一同死,是知道天下百姓还需要他,他死了立刻天下大乱,她同时经历过盛世和乱世,不愿意再有那样的场景。
这一世一开始想杀他,也是为了避免他们有朝一日相争,导致天下大乱。
如今只盼主子真能压制住他,否则,就是天意让他在她手里死一回?
沈妙有些不愿想下去了。
回到家里,带上杨慎和关正德,再次去了杏花村,把那石磨搬过来,那老太太还跟着走了一趟,教他们怎么安置石磨。
放置好石磨后,沈妙立刻泡了一锅黄豆,打算做豆腐。
泡上黄豆,她想起来打猎的事,到正房见杨醒,墨临渊刚好给季明元艾灸完准备离开,沈妙看到他手上提的药伤,问道:“你会治女人病吗?”
时下的女人病,就是指后世的妇科病。
墨临渊当然知道,当下男女大防深入人心,并没有后世医者眼中无性别的思想,墨临渊这种从富贵人家出来的更是,顿时闹了个红脸。
但他还是问道:“是沈姑娘有哪里不舒服?”
“不是。”沈妙把那女人的情况说了一下。
崩漏是指妇女非周期性的子宫出血,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
那女子产后崩漏,至今己有几月,可见一开始情况并不严重,是没有有效的治疗,拖的时间太久,拖出毛病来了。
墨临渊听完,眉头紧蹙。
“说来不怕沈姑娘笑话,女子病,我只在书上见过,并未亲自治疗过,且我是男子,这般私密的病症,人家未必愿意让我治疗。”
沈妙其实是有别的打算:“我知道,我是想问你能不能收几个徒弟?家中男女孩童多,你教会他们,今日救不了那女子,日后也能救别人。”
墨临渊师承杏林圣手,学医时师父说过医者救度世人,不分男女,他也曾给家中一些女眷提过治疗,她们都讳莫如深。
他对时下风气很无奈,有时并非自己不愿意救,而是自己救了,那些女子本不会因小病而死,却会因他的救治被风气所害,所以只能视若不见。
若是能收一些女弟子,再让她们去救治女子,也是一桩善事。
“这有何不可?”他看向杨醒:“只要主子愿意,今日就可挑了人来,我必倾囊相授。”
沈妙也看着杨醒,见杨醒点头,心里很是高兴:“多谢主子,多谢墨公子。”
这一世,她的女医宫能更早开起来了。
上一世墨临渊手被石头砸伤,从此再也不能拿银针,确实是一大憾事。
杨醒全权交给她,一来她自己不乐意管这些事,二来沈妙需要功德,做这些能积累功德,日后她也能受益。
墨临渊走后,沈妙问了打猎的事,杨醒这些日子无事可做,季明元要治疗,一来不能劳累,二来担心她弄出痕迹也不让她近身,杨醒总不能真霸王硬上弓,只能憋着。
食髓知味,却又不能尽情吃饱,去打猎能发泄一下多余的精力也无不可。
约好第二天上山打猎,沈妙就着急忙慌给墨临渊挑选徒弟去了。
她把十西岁以下的人叫过来,先询问是否愿意学医,没人说不愿意,但不可能全跟着墨临渊学,沈妙男女各挑了六个,让墨临渊来看。
墨临渊挨个儿捏手,都觉得不错,另外,阿静的亲生女儿冬儿也想学,她年龄稍微超了些,加上之前学的刺绣,沈妙让她三思。
小姑娘坚定道:“我学刺绣,是阿娘觉得女子的好出路,但天下绣娘万千,少我一个不少,医女却屈指可数,多我可救千百人,所以我想学医。”
墨临渊同样捏了她的手,学医,尤其学针灸,是需要手天生有巧劲的,冬儿从小学刺绣,在某个层面上讲很有天赋。
阿静也赞同:“六小姐,你就让冬儿跟着墨公子学吧,她认得些药材,不会浪费你们一番苦心的。”
墨临渊也道:“她适合学的,不过学医并非一朝一夕,我先教他们一段时间,如果没有心性再换。”
沈妙无有不应。
于是男六女七十三人正式成了墨临渊的学生,像冬儿和新来那对夫妻的女儿这种与长辈一起的,长辈都尽量报答他,让他有事随时吩咐,挤出时间也帮他做。
墨临渊暂且不需要。
这些人并非都识字,他也没带医术,先教他们认一些穴位,人体有经穴362个,经外奇穴百余个,还有阿是穴(压痛点)无数,墨临渊先教前二者。
他教医术,第一件事是让他们摒弃男女之别,这不仅是方便他教,更是让学生养成习惯,明白医者面前,众生平等,不因青丝红颜而分轻重,不为男阳女阴而别缓急。
这些人学医,也不是整日跟着墨临渊,每天给他们空出几个时辰来学医,其他时间还是该干嘛干嘛。
墨临渊想让他们观摩自己给季明元施针,征求杨醒意见,杨醒问了季明元,他欣然答应。
他自己患病二十载,曾有希望,却因天底下缺少医术精湛的医者导致他拖着无法行走的双腿活了二十年,多一些良医,就能少很多如他一般的人,他怎会不答应?
第二日,她们上山打猎,墨临渊就带着新收的弟子来给他针灸。
他一边针刺一边讲解穴位,针刺手法,学生们认真听着,看着,季明元也来了兴致,和他们一起听,因他自己就是病患,又识文断字,不仅感受更强烈,理解也更深刻。
等杨醒回来,他提出自己也想跟着墨临渊学医。
(http://xsgu0.com/book/f0hdig-5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