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方言叙事与英雄诗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9章 方言叙事与英雄诗学

 

《兵哥哥嘅壮举》(粤语诗)

一一有感国防科大校友张伟勇救五命行为

文/树科

今闻中原商丘桑梓地

夫妻嗌交,女人小气

投湖自尽攞命弃

男人一跳,溺水冇救起……

路人三甲睇到

隔篱邻居义气

通通落水行仁,唉!

有心冇力,感天动地……

张伟母仔啱啱过

好在不愧,真嘅兵哥

连随善举西人

天下边有老妈唔锡仔?

噈见张,靓仔伟

对母感恩不惜一拜跪

奋不顾身救五人

己己晕低……

睇视频:奖金五万赠母校……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025.6.10.粤北韶城沙湖畔

《方言叙事与英雄诗学》

——论《兵哥哥嘅壮举》的现实书写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日益陷入语言游戏与形式实验的创作困境中,树科的粤语诗《兵哥哥嘅壮举》以质朴的叙事和鲜活的方言表达,为我们呈现了一首充满现实温度与人文关怀的英雄赞歌。该诗以国防科大校友张伟勇救五人的真实事件为创作蓝本,通过粤语方言的独特魅力,打破了传统诗歌创作的语言壁垒,构建起极具地域特色的叙事空间,同时在英雄叙事的框架下,重新诠释了当代社会中人性的光辉与价值。

一、粤语方言:地域文化的诗意显影

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在《兵哥哥嘅壮举》中,树科大胆运用粤语方言进行创作,使诗歌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地域特色。诗中 “嗌交”“冇救起”“攞命弃”“行仁” 等粤语词汇的运用,不仅准确地传达了事件发生的场景与人物的情感状态,更在语言层面构建起一个真实可感的叙事空间。这种方言的运用,打破了普通话诗歌创作的同质化倾向,使诗歌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粤语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音乐性。例如,粤语中的九声六调使得诗歌在朗诵时具有独特的韵律感,与普通话诗歌的平仄韵律形成鲜明对比。在《兵哥哥嘅壮举》中,粤语方言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更使诗歌在情感表达上更加细腻、生动。如 “天下边有老妈唔锡仔?” 一句,通过粤语方言中特有的疑问句式,将母子之间的深情厚谊表现得淋漓尽致,引发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方言的运用在诗歌创作中具有重要的诗学意义。它不仅是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对诗歌语言的丰富与创新。正如赵元任在《现代吴语的研究》中所言:“方言是研究语言演变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材料。” 树科在《兵哥哥嘅壮举》中对粤语方言的运用,使诗歌成为地域文化的载体,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感受到粤语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方言写作的尝试,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拓宽了诗歌的表现领域。

二、叙事结构:事件的诗性重构

《兵哥哥嘅壮举》采用了线性叙事的结构,以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为线索,将张伟勇救五人的过程娓娓道来。诗歌开篇以 “今闻中原商丘桑梓地” 交代事件发生的地点,随后通过 “夫妻嗌交,女人小气,投湖自尽攞命弃,男人一跳,溺水冇救起” 等诗句,简洁明了地叙述了事件的起因。这种首入主题的叙事方式,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对事件的背景有了清晰的认识。

在叙事过程中,树科巧妙地运用细节描写来增强诗歌的感染力。例如,“路人三甲睇到,隔篱邻居义气,通通落水行仁,唉!有心冇力,感天动地……” 这几句诗通过对路人施救过程的描写,展现了普通人在面对危机时的善良与勇敢,虽然他们最终未能成功施救,但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同样令人感动。而 “张伟母仔啱啱过,好在不愧,真嘅兵哥,连随善举西人” 则将叙事的焦点转移到主人公张伟身上,突出了他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气概。

诗歌的结尾 “睇视频:奖金五万赠母校……” 以简洁的语句收束全诗,既点明了事件的后续发展,又引发读者对张伟高尚品质的深入思考。这种开放式的结尾方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使诗歌的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从叙事学的角度来看,《兵哥哥嘅壮举》的叙事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通过对事件的诗性重构,将一个平凡英雄的事迹转化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诗歌作品。

三、英雄诗学:人性光辉的当代诠释

英雄形象的塑造一首是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在《兵哥哥嘅壮举》中,树科通过对张伟勇救五人这一事件的描写,塑造了一个真实、立体的当代英雄形象。与传统英雄诗歌中那些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英雄不同,张伟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他有着自己的家庭和情感,在面对危险时也会感到恐惧。然而,正是这种平凡中的伟大,使张伟的英雄形象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诗歌中对张伟行为的描写,展现了他作为一名军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连随善举西人”“奋不顾身救五人” 等诗句,生动地刻画了张伟在危急时刻毫不犹豫、舍己救人的英勇行为。而 “对母感恩不惜一拜跪” 则通过一个细节描写,展现了张伟作为儿子的孝顺与柔情,使英雄形象更加立体。这种对英雄人物多面性的刻画,打破了传统英雄叙事的单一模式,使读者看到了英雄人物真实的人性光辉。

《兵哥哥嘅壮举》所展现的英雄诗学,不仅仅是对个体英雄行为的歌颂,更是对当代社会中人性价值的重新审视。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情冷漠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张伟的行为如同一束光照亮了人们的心灵,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善良、勇敢、无私的美好品质。诗歌通过对这一事件的描写,呼吁人们关注身边的平凡英雄,弘扬社会正能量,使英雄精神在当代社会中得到传承与发扬。正如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所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张伟正是当代社会中这样的 “中国脊梁”,他的事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与歌颂。

西、现实书写:诗歌的社会担当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不仅具有审美价值,更承担着反映社会现实、传递时代精神的社会责任。《兵哥哥嘅壮举》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为创作素材,通过诗歌的形式将这一事件呈现给读者,使诗歌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诗歌中对事件的描写,不仅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也反映了当代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夫妻矛盾、路人施救能力不足等。这种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使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树科在创作《兵哥哥嘅壮举》时,始终秉持着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他以客观、真实的态度记录事件的全过程,不夸大、不粉饰,使诗歌具有可信度和说服力。同时,诗歌中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与思考,使读者在了解事件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与反思。这种将现实生活与诗歌创作相结合的方式,使诗歌成为反映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发挥了诗歌的社会批判与人文关怀功能。

在当代诗歌创作日益边缘化的背景下,《兵哥哥嘅壮举》的出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提醒我们,诗歌不应脱离现实生活,而应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只有这样,诗歌才能真正发挥其社会价值,赢得读者的喜爱与尊重。正如艾青所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诗人只有怀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社会的责任感,才能创作出有温度、有力量的诗歌作品。

五、结语

《兵哥哥嘅壮举》以其独特的粤语方言表达、严谨的叙事结构、深刻的英雄诗学内涵和强烈的现实书写精神,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树科通过对这一真实事件的诗意呈现,不仅塑造了一个令人敬佩的当代英雄形象,更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社会的正能量。这首诗歌的创作实践表明,方言写作可以为诗歌带来独特的艺术魅力,现实题材的挖掘能够赋予诗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未来的诗歌创作中,我们应借鉴《兵哥哥嘅壮举》的创作经验,关注现实生活,传承地域文化,不断探索诗歌创作的新路径,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http://xsgu0.com/book/f0bhhj-6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
小说谷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