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一触即发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5章 一触即发

 

管仲提出的“伐蔡以胁楚”的战略包含双重考量。其一,蔡国地处淮河流域,是中原诸侯南进楚国的跳板;其二,以“蔡姬改嫁”为口实出兵,符合“礼崩乐坏需正名”的春秋战争

此举既可规避与楚军发生正面冲突的风险,又能通过“八国联军”的威慑迫,使楚国从郑国撤兵,实现“围蔡救郑”的战术目标。

蔡姬浪了一个漫,却惹了一个祸。

这祸,惹大了。

八国联军杀奔而来。

左丘明先生就在他老人家的功劳簿上记下了这么一笔:西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蔡。蔡溃(《春秋·鲁僖公西年》)。

注意这一笔的点睛之意。

这点睛之意就是:蔡溃。

也就是,蔡国被打了一个稀里哗啦。

东风吹,战鼓擂,旌旗蔽空,人声鼎沸。黑压压,无边无际。

站在城头上的蔡穆公,尿都吓出来了。从小到大,国君N年,几时见过如斯阵仗?

现在他后悔了。

当初就不该把妹妹嫁与齐侯,没有当初,即不会有现在;妹妹退回,也不该怒火冲天,人家两口子的骂俏打情,当哥哥的何须添乱;更不该急急慌慌将妹妹嫁与楚王,天知道这是齐侯的一时气恼?

殊不知,大军压境,兵临城下,真的是为了你那娇柔妩媚的妹妹吗?

但是,现在而今眼目下,如何是好?

投降吧。以蔡国军事实力的体量,在国际联军面前,犹如蚂蚁见了大象。于是,使臣去了国际联军的先锋营帐,目的就一个:安肯投降。

但联军先锋官告知:不接受投降。

道理很简单。管仲下了死命令,不能让蔡穆公投降。一旦蔡国投降,国际联盟就没有理由在蔡国国境集结重兵了。

蔡穆公心惊肉跳:不接受投降,那,那,那为之奈何?

左右告知,齐军先锋是竖貂[1]。

蔡穆公手抚胸口,揉揉,还好,心还在肚子里。曾几何时,蔡姬还在齐宫养尊处优,竖貂殷殷伺候。所以,蔡穆公见过竖貂。而且,他还知道竖貂弱点。

是夜,一溜串使者驾了一辆大车,溜进了竖貂营帐:密送金帛一车(《东周列国志》)。

竖貂笑纳。

于是,网开一面。蔡穆公当夜率领宫眷,开门出奔楚国(《东周列国志》)。

快马加鞭,逃出生天。

国君弃城而奔,百姓无主,开门迎纳竖貂。竖貂以先锋之躯,轻松拿下蔡都。自立首功。八国联军先后进入蔡国。

必须指出的是,关于此事,左老师仅仅只刻下两个字。这两个字是:蔡溃(《左传·鲁僖公西年》)。意指蔡国民众溃散,不战而降。

蔡穆公见大势己去,弃城奔楚。国际联军也迅速接管蔡国全境,完成了对楚国的战略威慑布局。

只字未提及竖貂受贿放走蔡穆公的情节,此属冯梦龙先生的文学虚构。

不好意思,军旅辛苦,舟车劳顿,许穆公逝于军中。

于是,左丘明先生就记了一笔:夏,许男新臣卒(《春秋·鲁僖公西年》)。

然后,冯老师也“曰”了:齐侯留蔡三日,为之发丧,命许国以侯礼葬之(《东周列国志》)。

说明一下,许国国君新臣(谥穆公)卒于军中。《春秋》以爵位记作“许男”,齐桓公命“以侯礼葬之”,既示哀荣,又暗含对周礼的僭越性妥协。

随即,国际联盟大军向南开拔。

按左老师的说法是:遂伐楚(《左传·鲁僖公西年》)。

大军行至楚境,只见一辆豪华马车停于路左,车边一人,衣冠整肃,拱手而立。面对前方军士,不卑不亢:来者可是齐侯大军?烦军士通报齐侯,在下楚国使臣屈完,在此等候多时。今奉楚王之命,拜会齐侯。

屈完,芈姓,屈氏,名完。楚国中央政治局常委、大夫。

齐桓公诧异:楚国怎么知道我们来了?

管仲:显然是消息泄露。臣去会会,晓以大义,说不准有意外收获。

其实,用脚后跟思考就能明白,蔡穆公逃奔楚国,消息泄露自然正常。

管仲见了屈完,两位大夫拱手作揖。屈完就“曰”了:我家大王听说齐国发兵至此,派我来问一问,贵国居北海,敝国在南海,两国相隔千里,虽风马牛不相及也,贵国大军至此,有何贵干?

左丘明先生是这样记载的: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左传·鲁僖公西年》)?

成语:“风马牛不相及”飘然而至。不得不说,这也是左丘明先生顺带为我中华历史文化底蕴做出的另一项巨大贡献。

他老人家当之无愧是:有心栽花花满园,无意插柳柳成材。

听了屈完的话,管仲也“曰”了:我们两国都曾受封于周天子。齐国受封的使命之一,有谁不尊奉天子,齐国就必须得去责备,甚至是去征讨。当初的规定是,楚国每年应该向周王室进贡苞茅[2],以便周天子祭祀的时候滤酒。这几年,贵国贡物不到,我家主公特来征收。另外,当年(三百年前)周昭王[3]南巡未返,我家主公特来查问此事。

管仲反应快,但的确有些厚颜无耻。

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他居然脱口就来。

同样给予一个说明,管仲援引“苞茅不贡”的经济义务,与“昭王南征不返”的历史旧怨,是典型的外交施压策略。

前者针对楚国中断对周王室的象征性朝贡,后者借三百年前旧事暗示楚国对中原的潜在威胁,为国际联军行动,赋予合法性。

屈完不卑不亢:贡物没有缴纳是我国的错,我们补上就好。至于周昭王为什么没回?这事,你们得去问问汉水。

在这里,左丘明先生也是用了不卑不亢的语调,记下了屈完的胸襟与倔强: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左传·鲁僖公西年》)。

然后,屈完拂手而去。

国际联军进逼汉水。

屈完至此,其实就是给国际联军带来一个信号。这个信号是:我们己经知道国际联军要来侵略和践踏楚国。但是,不好意思的事实是,我们楚国军民“早己深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4]”。只要国际联盟大军胆敢踏入我楚国土地一步,楚国军民必将迎头痛击。

八国联军与楚国大军隔岸相望,风云密布,大战一触即发。

[1]竖貂:齐国宦官,负责掌管内侍及女宫的戒令。善于揣摩人的心理,极尽阿谀迎之能事,深得齐桓公宠爱。

[2] 苞茅是南方的一种茅草,又叫菁茅。苞茅草盛产于荆山山麓南漳、保康、谷城一带。楚王在这一带立国之初,周天子让楚人上缴的贡品,就有这种茅草,主要用于缩酒祭祀。

[3] 周昭王(?~前977年),姬姓,名瑕,岐周(今陕西省岐山县)人。周朝第西任君主,周康王姬钊的儿子。周昭王十九年,亲自南征,凯旋回师渡汉水时,因携带俘获的大量战利品青铜(即考古铭文中的“孚金”)至船沉没。死于汉水,谥号为昭。

[4] 毛泽东词《西江月·井冈山》中的诗句。


    (http://xsgu0.com/book/cjfhhb-10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
小说谷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