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府兵制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91章 府兵制

 

等赵贵等人告退,宇文泰独自一人坐在昏暗的烛光下。他伸手揉了揉太阳穴,望着墙上舆图沉思许久。

“王思政究竟能不能建成玉璧?建成玉璧之后能支撑多久?”

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宇文泰心头,其实打心底里,他是如此渴望这座城池的建成,作为关陇之主,他自然能看到王思政看到过的东西。

在河东之地,长安需要玉璧这么一座桥头堡、非常需要。若能在此筑城,西魏就获得了一个进可威胁晋阳、退可拱卫关中的战略支点。这个念头让他浑身血液都为之沸腾,恨不能立即调集十万民夫,昼夜不停地夯筑城墙,可是……

他幽幽一叹。

正自思量间,亲卫浑身是雪地冲进来,“义川急件!”

宇文泰一把抓过密信,火漆上是侯莫陈崇的印信。

他迅速展开,目光急扫:

“义川大族拒交粮赋,言称家仓已罄……”

密信“啪”地掉在案上,宇文泰缓缓抬头,望向挂在墙上的佩剑。

那是贺拔岳所赠,剑鞘上“戮力同心”四个小字已然黯淡。他忽然笑了一声:

“好一个戮力同心!”

他转身从书架上抽出一卷《汉书》,翻至《食货志》篇。指尖在“藏粮于民”几个字上重重划过,墨迹几乎都要被刮掉。

窗外,朔风裹挟着暴雪,疯狂抽打着窗棂。屋内烛火摇曳,将宇文泰的身影投在墙壁上,忽明忽暗。

然而,宇文泰却感到一股久违的热流自脚底升起,直贯胸臆,驱散了深夜的寒意。

恍惚间,他仿佛又变回了那个在武川镇破旧营房里,就着昏黄油灯、于风雪呼啸中苦读兵书的倔强少年。那份对力量的渴求与对乱世拨正的雄心,从未真正被隐藏。

“取笔墨来!”宇文泰蓦然断喝。

侍立的老仆心头一凛,慌忙捧上笔墨纸砚。宇文泰挽袖执笔,思索片刻便缓缓落笔:

“籍民之有才力者为府兵。凡六户中等以上,家有三丁者,选材力骁健者一丁充之。免其身租、庸、调,使专武事。郡守以农隙训之,教以战阵格杀、旗鼓进退之法,岁终校阅其能……”

宇文泰比任何人都清楚,推行这种制度实属无奈之举。

自上次大战之后,关陇精锐折损过半,那些曾随他南征北战的武川旧部,如今十不存一。关陇兵力损耗严重,以往的那种临时征发的募兵制是无法快速补充齐优质兵源的。

而且现在关陇疲敝,百姓流离,以往的兵户制度早就已经不存在了。国库空虚,粮秣匮乏,他连最基本的军饷都难以筹措,更遑论维持一支庞大的职业军队呢?

换而言之,他的基本盘早在上次沙苑的时候就已经被贺六浑一战打崩了。

不破不立,既然旧有的根基已然崩塌,那就只能在这废墟之上,重新开始。

所以,他只能让兵士们以战养战、自给自足,这虽非上策,却是眼下唯一的生路。

他长叹一声,继续梳理着心中的思路:兵源一定要来自良家健儿,这样既能保证战斗力,又能减轻国家供养负担;农闲训练,兵农合一,不废耕织根本;免除赋税徭役,则是给予府兵最实在的恩遇,换取其死力效忠。

想到这里,他接着提笔往下写:

“兵仗、衣驮、牛驴及粮秣,六家共备,是为‘六户共养一兵’之制……”

就在“六家共备”四字刚落笔的刹那,宇文泰的手腕猛地一顿。一滴的墨汁,自笔尖悄然坠落,不偏不倚,正正砸在那“六”字之上!

墨珠瞬间在素绢上晕染开来,化作一团不断扩张、边缘狰狞的浓黑墨团。

宇文泰盯着那团墨迹,烛光下,那墨色仿佛活了过来,翻滚、涌动,一张张熟悉而坚毅的面孔,带着战场上的风霜与血火气息,清晰地从中浮现:

侯莫陈崇——少年英豪,冲锋陷阵如入无人之境,沙苑之战救他于万军之中……

赵贵——元老肱骨,贺拔岳死后,是他第一个站出来力主拥戴自己,收拢残兵,奠定基业……

李弼——勇冠三军,沙苑之战率铁骑踏破敌阵,那决绝的身影至今令人心折……

这些面孔背后,仅仅是他们自己吗?不是的!他们是盘根错节、势力雄厚的武川豪族!是追随自己从六镇烽烟中一路拼杀出来的关陇勋贵!是支撑着长安政权、以无数子弟鲜血浇灌而成的铁血同盟!

这“六家共备”之“六”,不正暗合了这些根深蒂固的豪族勋贵吗?

新制度的根基,不仅要深植于乡野民力,更要牢牢捆绑住这些手握重兵、左右朝局的关陇豪强!让他们出人、出钱、出武备,将家族利益与国家兵权深度捆绑,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王上?”老仆见他久久凝视墨团,气息沉凝,不由小心翼翼出声探问。

宇文泰猛地回神,眼底的恍惚瞬间被冰寒的锐利取代。他没有擦拭墨团,反而将笔锋重新落下,紧挨着那团墨迹,继续写道:

“……每岁孟冬,柱国大将军亲率僚佐,巡行诸府,大集府兵。校阅骑射技击、军阵演武,考其勤惰,辨其优劣。技精艺熟、勇力超群者,擢拔其职,授以幢主、军主乃至骠骑、车骑将军之号,纳入军府统辖,隶属于柱国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这个不是待遇)麾下……”

这最后一段,便是他精心考量许久,把那些豪强拉到自己这条船上最重要的手段了。

柱国大将军亲临,这个可以极大的彰显朝廷重视;岁末大阅,是检验更是威慑;择优授职,则为那些出身寒微却勇武过人的府兵打开了晋升之门,源源不断地将新鲜血液和忠诚力量输送到以“八柱国二十四开府”为核心的军事贵族体系之中。

这既是对地方豪强的制衡,也是对整个关陇军事集团进行制度化整合与强化的关键一步。

风雪依旧在窗外肆虐,但殿内,一幅由墨线、权力与血肉共同编织的军事蓝图,已在素绢之上凛然成型。

那团未干的墨渍,像是一个沉默的注脚,昭示着这强大力量的基石,深埋于武川的雪、关陇的血,以及那些在墨色中若隐若现、将命运与长安紧紧捆绑的勋贵脸庞。

自上次惨败以来,宇文泰第一次由衷地笑了起来。他伸手抚过绢帛,指尖微凉,却仿佛触到了某种滚烫的东西:那是野心,是力量,是足以与那个人一较高下的底气。

“贺六浑……”他低声念出那个宿敌的名字,嘴角的笑意渐冷:

“你我之间,还犹未可知呢!”


    (http://xsgu0.com/book/ccgfj0-39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
小说谷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