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昆虫武器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1章 昆虫武器

 

德属喀麦隆(今喀麦隆)的雨林深处,一座铁皮屋顶的低矮建筑隐藏在茂密树冠之下。德国热带医学研究所的施密特博士戴着防蚊面罩,站在一排排玻璃培养箱前。箱内,数百只按蚊(疟疾传播媒介)正嗡嗡作响,它们的翅膀上被标记着细小的数字编号——“A-7”。

“这批的吸血效率提高了40%。”助手记录道,“飞行半径也比野生种群远1.5公里。”

施密特满意地点点头,掀开培养箱侧面的黑布——下方连接着一根管道,首通隔壁实验室的抗药疟原虫培养皿。

1911年3月,法属刚果-大洋铁路的工棚里,劳工们正被突如其来的高烧击倒。法国军医勒克莱尔翻开病历本,惊恐地发现:

- 患者全部是关键工段的技术工人,这些工人对于铁路的建设至关重要,如果他们无法工作,工程进度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 发病时间集中在过去72小时内,这意味着疫情可能是在短时间内爆发的,需要尽快采取措施控制。

- 症状与黄金海岸的“超级疟疾”完全一致,这种疟疾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和致命性,一旦在工地上蔓延开来,后果不堪设想。

更诡异的是,工地周围根本没有沼泽或死水——按蚊的理想繁殖地。按蚊是传播疟疾的主要媒介,通常在沼泽和死水中繁殖。然而,这里的环境并不适合按蚊生存,那么这些劳工是如何感染上疟疾的呢?

与此同时,英属肯尼亚的蒙巴萨-内罗毕铁路工地,英国工程师沃森在日记中写道:

“第三桥梁队全员病倒,土著说夜晚有‘德国蚊子’成群来袭——荒谬!但工棚纱窗上确实粘着翅膀带标记的按蚊。”

沃森对土著的说法感到十分荒谬,他不相信会有“德国蚊子”这种东西。然而,当他看到工棚纱窗上粘着的翅膀带标记的按蚊时,他开始意识到事情可能并不简单。这些按蚊的出现是否与第三桥梁队全员病倒有关呢?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些按蚊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当周例会上,殖民地官员面面相觑:

- 钢轨铺设进度落后47%

- 劳工死亡率达33%

- 奎宁库存耗尽,阿的平采购价被拜耳公司抬高三倍

在法国殖民部的紧急会议上,气氛异常紧张。刚果铁路的预算表被狠狠地摔在了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每公里造价飙升了整整 200%!”财政部长怒不可遏地咆哮着,他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照这样的速度,我们要么放弃修建这条铁路,要么就得向德国人低头,去购买他们的药品!”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之间都沉默不语。这时,军情局长默默地推过来一份报告,打破了僵局。报告上是几张照片,是法国特工在喀麦隆边境拍摄到的。照片中,德国人正用改装过的自行车驮运着一些奇怪的金属罐,罐体上印着“拜耳制药”的字样。然而,令人诧异的是,这些金属罐的连接管却通向了一个个蚊帐般的网箱。

与此同时,在英国议会的地下简报室里,气氛同样凝重。情报处长站在会议室前方,展示着更为致命的证据。

首先,他展示了一组数据:德属殖民地的疟疾发病率同比下降了 62%。这个惊人的数字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接着,他又展示了一些照片。照片中,德国铁路工棚里全部配备了双层药浸纱窗,这显然是为了防止疟疾的传播。

最后,情报处长展示了一张拜耳公司在汉堡港新建仓库的照片。仓库里,堆积如山的阿的平药物足够治疗整个印度。

“这不是瘟疫,”海军大臣费舍尔脸色铁青,“这是生物战!”

1912年度德国殖民部财政报告显示:

- 阿的平出口利润超过军火销售

- 英法被迫用黄金支付药款,帝国银行储备增长27%

- 德属非洲铁路建设成本比英法低58%(因无疟疾延误)柏林的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谈论着这份辉煌的财政报告。酒馆里,男人们举杯庆祝,为帝国的胜利欢呼;家庭中,主妇们盘算着日益殷实的生活。政府大楼里,官员们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仿佛看到了德国称霸世界的未来。

然而,在这一片欢腾背后,英法两国也在悄然谋划着反击。法国情报部门加紧收集德国进行生物战的证据,准备在国际上揭露德国的恶行;英国则秘密研发新的抗疟药物,试图打破德国的药品垄断。

与此同时,德国国内一些有良知的科学家开始对生物战的行为产生质疑。施密特博士在实验室里,看着那些嗡嗡乱飞的蚊子,心中隐隐不安。他不知道,这场因利益而起的生物战,最终会将德国带向何方,又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灾难。


    (http://xsgu0.com/book/ccfgga-5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
小说谷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