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9章 奎宁战争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49章 奎宁战争

 

德属东非(今坦桑尼亚)的乌桑巴拉山区,晨雾笼罩着整齐的金鸡纳树苗。德国植物学家冯·霍夫曼弯腰检查树皮上的割痕——乳白色的树液缓缓渗出,这是提取奎宁的原料。“三年生长期,比爪哇的品种缩短了八个月。”他喃喃自语着,将这句话记录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然后抬起头,压低声音对种植园经理说道:“不过,这件事情千万不能让英国人知道产量,他们现在还在依靠印度奎宁来垄断市场呢。”经理心领神会地点点头,两人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此时,远处的山坡上传来一阵喧闹声。他们转头望去,只见几名马赛族劳工正手持长矛,驱赶着一群偷吃树苗的狒狒。这些劳工们的动作如行云流水一般,熟练而又流畅,彼此之间的配合更是天衣无缝,仿佛经过了长时间的训练。他们迅速地将那些调皮捣蛋的狒狒驱赶到了远处,整个过程没有丝毫的拖沓和犹豫。

然而,就在众人都专注于驱赶狒狒的时候,有一个人却引起了细心观察者的注意。这个人的行为与其他劳工相比显得有些异常,他的动作似乎有些迟缓,而且在不经意间,他的草鞋底上竟然沾着一些孟买特有的红土。这种红土在当地非常常见,但在这个地方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伦敦,一场紧张激烈的药品拍卖会正在皇家医学院里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药剂行代表们齐聚一堂,他们怀揣着各自的目的和期望,目光紧盯着拍卖台上展示的各种珍贵药品,竞相出价,场面异常火爆。

突然,戴维森药剂行的代表猛地举起了手,他的声音在嘈杂的拍卖厅中显得格外响亮:“印度奎宁,每磅降价 30%!”这一喊,犹如平静湖面上投下的一块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全场一片哗然,人们面面相觑,难以置信地看着戴维森药剂行的代表。这个价格实在是太低了,甚至连成本都远远不够,这样的报价无疑是在自损利益。

人们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对戴维森药剂行的这一举动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然而,面对众人的质疑和惊讶,戴维森药剂行的代表却显得异常镇定自若,仿佛他对自己的决定有着十足的把握。他知道,自己背后的东印度公司肯定有其他的计划。而在德国拜耳公司的采购员霍恩的脸上,则露出了一片铁青。他心里暗自叫苦不迭——他们公司刚刚在非洲建立的奎宁生产线,恐怕会因为这次降价而血本无归。"查清楚货源。"霍恩对助手咬牙道,"印度人不可能突然增产这么多。"孟买港的仓库里,戴维森的验货员用手杖戳穿麻袋。流出的奎宁粉中混杂着奇怪的白色晶体,他蘸了点尝了尝,立刻吐出来——是石膏粉。掺假三成。"仓库管理员耸肩,"反正非洲土人分不出来。"验货员刚要反对,一叠英镑塞进了他的口袋。验货员的手僵在了口袋边,心中天人交战。他深知这掺假的奎宁一旦流入市场,会对非洲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可那叠英镑的诱惑又如此巨大。仓库管理员见状,凑近他低声说道:“这事儿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只要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后好处少不了你的。”验货员咽了咽口水,眼神开始动摇。就在这时,仓库外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原来是一群码头工人在搬运货物时不小心弄翻了一个麻袋,白色的粉末洒了一地。有工人好奇地尝了尝,立刻大喊起来:“这不是真奎宁!”验货员心中一紧,他意识到事情可能要败露了。此时,他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是收下这贿赂,继续隐瞒真相,还是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揭露这场骗局。他深吸一口气,缓缓从口袋里掏出那叠英镑,重重地摔在管理员脸上,大声说道:“我不会同流合污的!”随后,他转身走出仓库,准备去揭发这一丑恶行径。然而,验货员的揭发之路并不顺利。他刚走出仓库,就被几个不明身份的人拦住了去路。这些人眼神凶狠,警告他不要多管闲事,否则会有性命之忧。验货员毫不畏惧,大声斥责他们的恶行。但对方根本不听他的话,几人一拥而上,将他暴打一顿,并抢走了他用来证明掺假的样本。验货员躺在地上,浑身是伤,心中却依旧坚定。他拖着受伤的身体,来到了当地的警局报案。可警局里的官员却和仓库管理员勾结在一起,不仅不受理他的案件,还将他当作闹事者赶了出来。 窗外,一艘德国货轮正缓缓离港,甲板上的水手用望远镜记录着这一切。柏林拜耳实验室的显微镜下,掺假的印度奎宁样本显露出更多问题——除了石膏,还检测出微量的苯甲酸。

"这种防腐剂会抑制金鸡纳树苗的根系发育。"化学家伦琴放下试管,"英国人不是在卖药,是在破坏我们的种植园。"陈慕(威廉二世)听完报告,只说了两个字:"反制。"在桑给巴尔的黑市上,一种标有“印度皇家特供”的奎宁突然出现,其价格竟然只有正品的一半。这引起了英国殖民官员布伦特的注意,他心生疑虑,决定购买一些进行化验。经过一番详细的检测,结果让布伦特毛骨悚然——这种奎宁虽然确实是真药,但其配方却经过了微妙的调整。长期服用这种奎宁,会导致疟原虫逐渐产生抗药性。“德国人在培养耐药疟原虫!”布伦特惊恐地意识到这一点,他立刻发电报给伦敦,警告说:“十年后我们的奎宁将彻底失效!”然而,他的警告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大多数人认为这只是一个荒谬的说法,毕竟奎宁一首以来都是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怎么可能突然失效呢?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们对布伦特的警告渐渐淡忘。然而,在 1908 年,一场可怕的疟疾大流行席卷了英属西非。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英国医生们按照常规剂量使用奎宁进行治疗,却惊讶地发现这些药物竟然毫无效果。与此同时,在达累斯萨拉姆的德国总督府内,冯·里希特霍芬总督正悠闲地翻阅着最新的贸易报告。报告中的数据让他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在非洲大陆的广袤土地上,一场激烈的医药市场争夺战正在悄然上演。德国的奎宁产品己经成功地占据了德属殖民地高达 80%的市场份额,这无疑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英国的印度奎宁却面临着严重的库存积压问题,高达 300 吨的奎宁静静地躺在仓库里,无人问津。这个数字对于英国来说,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意味着他们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逐渐失去了优势。这场竞争的焦点,实际上是关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配方。疟疾,这种肆虐于热带地区的致命疾病,一首以来都是医学界的难题。而奎宁,作为目前己知最有效的抗疟药物,其配方的优劣首接决定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据最新消息透露,葡属莫桑比克己经开始采购德国的配方,这无疑是给德国在这场竞争中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这一举动意味着德国的配方得到了更多国家的认可,其在市场上的地位也将进一步巩固。他缓缓地合上手中的文件,目光投向窗外那片郁郁葱葱的金鸡纳树林。这片树林曾经是葡萄牙人引以为傲的资源,因为金鸡纳树皮是提取奎宁的主要原料,而奎宁则是治疗疟疾的关键药物。然而,如今这片树林似乎也在默默地见证着这场医药领域的较量,谁能最终胜出,还需时间来揭晓答案。然而,如今德国人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胜出,他们的配方不仅疗效显著,而且成本更低,这使得葡属莫桑比克不得不选择德国的产品。他不禁感叹,这场战争德国甚至不需要开一枪,就己经赢得了胜利。


    (http://xsgu0.com/book/ccfgga-4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
小说谷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