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6月29日,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法国总统雷蒙·普恩加莱的早餐桌上,照亮了银质咖啡壶和放在旁边的一份《晨报》。这份报纸的头版被红墨水圈划着,上面刊登着斐迪南大公遇刺的照片。
普恩加莱的目光落在照片上,刺客普林西普的身影清晰可见。令人惊讶的是,有人用铅笔在刺客的衣领处画了一个微小的箭头,箭头首首地指向了塞尔维亚军服特有的立领剪裁。
普恩加莱缓缓抬起头,他的眼神扫过坐在餐桌旁的外交部长德尔卡塞和陆军元帅霞飞。他轻轻敲了敲瓷盘,发出清脆的声响,吸引了两人的注意。
“先生们,”普恩加莱的声音低沉而严肃,“维也纳的哀乐将是我们的进行曲。”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不可忽视的决心。外交部长德尔卡塞推了推眼镜,清了清嗓子说道:“总统先生,我们应利用这一事件,在外交上向德国及其盟友施压。塞尔维亚背后有俄国支持,我们可以联合俄国,形成强大的外交联盟,让德国不敢轻举妄动,同时也能在巴尔干地区扩大我们的影响力。”
陆军元帅霞飞则猛地站起身,一脸坚毅地说:“总统先生,战争或许己不可避免。我们的军队早己做好准备,法国陆军的实力足以应对任何挑战。趁着德国还未完全准备好,我们应果断出击,迅速击败德国,夺回阿尔萨斯 - 洛林地区。这是我们洗刷普法战争耻辱的绝佳机会。”
普恩加莱听完两人的话,双手交叉抱在胸前,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思索。他知道,接下来的每一个决策都将影响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命运。
说完,普恩加莱掀开了餐巾,露出了下面的东西——那是沙皇尼古拉二世上周秘密送达的镀金怀表。怀表的表盘上,数字“VII”处嵌着一粒俄国钻石,在晨光的映照下,泛着淡淡的红色光泽。
这块怀表不仅仅是一件珍贵的礼物,更是1892年法俄同盟条约签署时,两国约定的战争预警信号。如今,它出现在普恩加莱的早餐桌上,似乎预示着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同日中午时分,阳光明媚,微风拂面,涅瓦河上波光粼粼,一艘豪华游艇正悠然地行驶在河面上。这艘游艇属于法国驻圣彼得堡大使馆,而站在游艇甲板上的正是法国驻圣彼得堡大使莫里斯·帕莱奥洛格。
就在这时,一艘俄国海军的舰艇缓缓驶来,与游艇擦肩而过。帕莱奥洛格不经意间瞥见了舰艇上的一个身影,那是俄国海军参谋长格里戈罗维奇。他心中一动,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片刻之后,格里戈罗维奇似乎也注意到了帕莱奥洛格,两人的目光交汇,随即都露出了友善的笑容。帕莱奥洛格热情地向格里戈罗维奇挥手示意,邀请他到游艇上一同欣赏白夜的美景。
格里戈罗维奇欣然应邀,登上了游艇。两人寒暄几句后,便一同走到栏杆边,欣赏起涅瓦河两岸的风光。帕莱奥洛格手持一根象牙手杖,有节奏地轻轻叩击着甲板,发出清脆的声响。
三长——两短——一长。
这看似随意的敲击,其实是《马赛曲》前奏的节奏,也是法俄密约中的紧急磋商暗号。格里戈罗维奇自然明白其中的含义,他的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恢复了平静。
两人继续闲聊着,话题从白夜的美景谈到了两国的文化交流。突然,格里戈罗维奇指着河面上一艘缓缓驶过的德国货轮,用德语感叹道:“看那艘船的吃水线——多适合改装成袭击舰啊!”
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足以让周围的人听到。帕莱奥洛格会意地点点头,也用德语回应道:“是啊,确实如此。”
然而,就在这时,格里戈罗维奇压低了声音,用俄语轻声说道:“敖德萨港的物资己经启运了,但我们需要贵国的铁路调度密码。”
帕莱奥洛格不动声色地看了他一眼,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盒拿破仑三世时期的古董火柴,递给了格里戈罗维奇。格里戈罗维奇接过火柴盒,打开一看,匣底藏着一张纸条,上面正是法国东部铁路军用专列的时刻表。
7 月 1 日,法国总参谋部的作战地图室里,烟雾缭绕,弥漫着浓烈的雪茄烟味。霞飞将军站在巨大的地图前,手中紧握着一根教鞭,他的目光如鹰般锐利,紧紧盯着地图上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
“德国人必然会先攻打这里,”霞飞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所以我们要……”
他的话突然被打断,只见他迅速掀开了上层的地图,露出了下面那张标满了红色箭头的东普鲁士详图。这张地图是俄国情报部门上个月提供的德军布防资料,上面详细标注了德军的师团位置和防御工事。
霞飞的手指划过坦能堡要塞,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让尼古拉二世的小伙子们去啃这块硬骨头吧。等德国佬掉头东进时,我们正好可以趁机收复我们的故土。”
在地图室的角落里,一名通信兵正忙碌地操作着一台改良过的沙普利电报机。他小心翼翼地输入着加密信息,这些信息看似是一份普通的葡萄酒采购清单,但实际上,每个品种都代表着一个德军师团的驻地。
- 波尔多代表柯尼斯堡
- 勃艮第代表但泽
- 香槟代表柏林卫戍区
这份看似简单的清单,实际上是一份极其重要的情报,它将帮助俄国军队更好地了解德军的布防情况,从而制定出更有效的作战计划。
7月3日,巴黎歌剧院内,一场精彩绝伦的《天鹅湖》正在上演。观众们沉浸在美妙的音乐和优雅的舞蹈中,如痴如醉。
然而,在演出中途的休息时间里,吸烟室里却发生了一场不为人知的偶遇。法国外交官菲利普·贝特洛和俄国武官伊格纳季耶夫在这里不期而遇。
贝特洛面带微笑,主动向伊格纳季耶夫打招呼,并递上一支土耳其香烟。这可不是普通的香烟,而是一支掺了鸦片的特制香烟。
“听说贵国的芭蕾舞团要去布鲁塞尔巡演?”贝特洛看似随意地问道。
伊格纳季耶夫接过香烟,吸了一口,然后缓缓吐出烟雾,回答道:“是的,我们的芭蕾舞团确实有这个计划。”
贝特洛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可惜啊,德国观众似乎更偏爱瓦格纳的作品。”
两人闲聊着,话题逐渐转到了法国在阿尔及利亚储备的80万支步枪上。贝特洛看似不经意地提到了这些步枪的转运路线,并暗示这条路线可能会被泄露。
伊格纳季耶夫听后,心中一动。他突然用法语背诵起雨果的诗句:“武装起来,公民们!”
这句诗出自雨果的《惩罚集》,表面上看只是一句普通的诗句,但实际上却是确认俄国己开始秘密局部动员的暗语。
贝特洛心中一紧,他意识到伊格纳季耶夫己经明白了他的暗示。两人对视一眼,彼此心照不宣。
7月5日深夜,在凡尔赛宫镜厅那柔和的烛光映照下,普恩加莱正全神贯注地校对给沙皇的回信。他使用的墨水并非普通之物,而是法国海军特制的隐显墨水。这种墨水在常温下毫无异样,但一旦遇到热源,就会呈现出令人瞩目的血红色。
普恩加莱仔细地斟酌着每一个字,确保这封信能够准确传达他的意图。信中的文字看似只是一些外交辞令,但其中却暗藏玄机。
“贵国对塞尔维亚的关怀令人动容,正如 1792 年我军在瓦尔米的坚守。”这里的“1792 年”实际上是指法俄两国曾经的联合军事行动,而“瓦尔米”则暗示着法国在西线的攻势。
“请放心,任何对圣彼得堡的威胁都将视为对巴黎的宣战。”这句话中的“宣战”二字,普恩加莱特意用上了拿破仑加冕时的特殊花体。这是两国之间约定的绝对军事承诺信号,意味着一旦圣彼得堡受到威胁,法国将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
在信使即将出发之际,普恩加莱突然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枚凡尔登铸炮厂的铜徽章,迅速塞进了信封里,并对信使说:“告诉沙皇,这是法国钢铁的承诺。”
这枚铜徽章虽然看似普通,但其背面却刻着一行肉眼几乎难以辨认的小字:“我们己备好 30 个师的装备。”这行小字无疑是对沙皇的一种暗示,表明法国己经做好了充分的军事准备,随时可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战争。
(http://xsgu0.com/book/ccfgga-10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