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古人们为了防止走蛟会在桥梁下面悬挂一把宝剑,这把剑名为斩龙剑。
挂了这种剑的桥梁,蛟龙便无法从此通过。人们并以此来预防走蛟。
总不能真的是走蛟吧?
宁清和心神不宁的想,这些才刚穿越过来没有多久,怎么就遇到了这档子事情?
而且现在一想,正好是快要到六月的季节。
六月,可是雨水非常充足的季节啊。
再加上镇江这种天生的环境,说不是走蛟,确实也很难让人信服。
宁清和的手指在窗棂上敲出急促的节奏。她转身看向屋内,陈素素正忧心忡忡地收拾着干粮,将米面装入布袋的动作因为手抖而显得笨拙。
"素素姐,"宁清和走过去按住她颤抖的手,"别怕,有三清祖师庇佑,我们不会有事的。"
陈素素低着头,慌乱的应了声。
她还是很担心,万一出了什么事该怎么办?
宁清和看着外面雨是稍微缓一点的雨,最终还是在心中下定了决定。
她从屋里取来了蓑衣和斗笠穿上,然后对陈素素说,“我要去一趟镇江镇,素素姐,你待会儿自己先去三清庙住下吧。”
陈素素愣了一下,立刻反驳道,“外面下了这么场雨,你怎么还要去镇江镇?万一着凉了怎么办?”
宁清和无奈的笑了一下,“你得信我,素素姐,谁出事我都不会出事的。”
说完,宁清和就头也不回的出门了。
镇江镇距离青牛村还是有一段距离的,这段距离单靠人腿,可要花费不少时间。
宁清和没办法只好掐诀念咒,脚步这时落在被雨水浸湿的土壤上面也显得轻盈。
她身形似风似雾,飘浮不定,化为残影,远远的就朝着镇江镇的方向掠了过去。
雨幕中的镇江镇显得格外萧条。
青石板路上积水横流,两旁的店铺大多门窗紧闭,只有几盏残破的灯笼在风中摇晃,投下凄清的光影。
看起来己经不像是常年居住超过几万人口的大镇,反而像是无人居住的鬼镇。
宁清和收起法术,在镇口显出身形。
她摘下斗笠,雨水顺着脸颊滑落,打湿了肩头的蓑衣。
此时雨水还在零零散散的落下,街道上面就只有几家零星的铺子还开着门。
"这位小娘子,雨天赶路辛苦啊。"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妪抱着木盆从巷口走出,浑浊的眼睛里透着疲惫,"要进来喝碗姜汤暖暖身子吗?"
宁清和心中一酸。
老婆婆的年龄己过耄耋之年,头发花白,老态隆重,本该是颐养天年的年纪。现在却还在辛勤的劳作着,可就算是这样见到自己孤身一人站在雨中,却还是忍不住招呼自己喝一碗姜汤。
"婆婆,还在忙?"宁清和走进去,这家店铺原来应该是个茶铺。
老婆婆立刻忙碌起来,给宁清和烧了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端了过来。
接过粗瓷碗,滚烫的姜汤立刻就驱散了些许寒意。宁清和并没有着急喝,反而又问了一句,“听说北边起了妖难,我见镇中大多人都逃难去了,你怎么不逃呢?”
老妪叹了口气,皱纹里夹着愁苦:"嘿!有钱的老爷们三天前就坐马车跑了,衙门里的官爷们也逃去南边了。剩下些年轻力壮的,更是早早地,成群结队的走了。老婆子我也想逃,但也要这两条腿走得动才行啊。”
外外边儿的阴天起了一阵疾风,将店铺门口挂着的纸灯笼吹的哐当作响。
宁清和又是无声的叹了口气。
“小姑娘,听我老婆子一言,你正当年轻,还是早早的逃了去了吧。”
老婆婆说完,便转身走到了炉灶旁边,又为灶堂当中添了一把干柴。
熊熊的火光照亮她干裂瘦削的眉眼,只看到几分凄苦。
手中的姜汤滚烫,宁清和浅浅的喝了一口。
“今天的雨倒是下的奇怪。”她换了个话题。
“下了这么久都还没停。”
老婆婆坐在里面的灶前,也忍不住附和道,“这雨倒是来的稀奇,之前也是一点征兆都没有。”
“不过下雨也好,等过几天养出秧苗了,秧苗亲水,正好能养活秧子嘞!”
“不过我老婆子己经很多年没有下地干活过了,自从在这里开了茶铺,老婆子我日日守在茶摊前面。这一守就是五十多年,早就连秧苗长什么样都忘了。”
老婆婆语气带着些唏嘘,像是在怀念过往的时光一般。
“婆婆,你说下这么大的雨,镇江的江水不会倒灌吗?”宁清和眉目清冷,她忽然再度转换话题说到了镇江上面。
(http://xsgu0.com/book/ca0ibd-6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