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斗诗告一段落,君臣之间的话题转移到了国事之上。
刘宏在御案前来回踱步,忧虑道:“刘达,朕闻诸多大臣与士人皆言,当下世道不甚太平,你且说说,何为真正的太平?”
刘宏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响,带着一丝探寻与期待。
刘达沉吟片刻,躬身一揖,声音沉稳而有力:“回陛下,微臣以为,君臣不爱财,将士不惜死,天下百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此之谓太平。”
刘宏目光微闪,复又问道:“那如何才能实现这等太平?”
“以儒化人,使民心向善;以法治国,保秩序井然;以农固本,稳社稷之基;以技兴财,促国家富强;百家争鸣,活跃思想,昌盛文化。”
“然而,一切政策的实施,终究需依赖人才去践行。遗憾的是,如今人才多被世家大族所垄断,成为了他们的代喉舌。如此情境下,我们该去何处寻觅人才呢?”
“微臣斗胆进言,陛下应当秉持唯才是举的原则,不必过分拘泥于儒家名士的范畴。微臣建议,在儒学体系之外,另辟蹊径,开创全新的人才选拔渠道。”
刘达熟稔历史,自然也摸透了刘宏的心思。如今刘宏正重用鸿都门下的才子,以此制衡名门望族,自己这番对策,想必能说到陛下的心坎里。
果不其然,刘宏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嘴角上扬,露出笑意:“刘达,你不仅武艺高强,万夫莫当,更难得的是有这治国安邦的大才,实乃我朝之幸!”
但刘达到底还是小看了刘宏,这位帝王,并非全然是离经叛道、浅薄无知之辈。
刘宏缓缓起身,踱步至刘达面前,神色温和,言辞恳切:“刘达,你身负奇才,于兵书战策、诗词歌赋上造诣颇深,这固然是好。但切不可偏废,儒家经典亦不可不读。朕并非盼你成为经学博士,而是希望你能透过这些典籍,洞察士人的心思,领悟治国理政的真谛。即便军务繁忙,也不能荒废了学问。”
说罢,刘宏自嘲一笑,“朕虽贵为天子,日理万机,然亦常读书不倦,受益匪浅矣。”
听到天子的贴心劝学的教诲,刘达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眼眶竟有些。
他猛地抱住刘宏的大腿,声音哽咽:“陛下之言,令臣动容。臣见陛下,不禁忆起亡兄,昔日他也常劝臣勤学。陛下教诲,微臣定铭记在心,永不敢忘!”
刘达此番哭泣,既有真情流露,亦不乏表演之成分。
他确是真想抱紧刘宏这棵“大树”,毕竟刘宏乃是东汉末年最后一个实权在握的皇帝。
刘宏闻言,想起刘达的兄长也是在刘倏调任泰山郡的途中不幸遇难,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内疚之情。
刘宏伸手轻拍刘达肩膀,温言抚慰:“待你平定鲜卑之日,朕必为你引荐一位儒学大师,助你深造,兼收名声,赢得士人敬仰。”
“臣闻陛下精通五经六艺,愿拜陛下为师,虽知天子为师前所未有,但臣之心,天地可鉴。”刘达抱着刘宏的大腿更紧了一些,目露敬仰,言辞恳切。
刘达深知,自己虽因战功封侯拜将,但根基尚浅。
若想立足于这乱世之中,发展自己的势力,离不开强大靠山的支持。既然需要抱大腿,何不抱最粗的大腿?
何况在封建体系中,君让臣死,臣不敢不死。讨得天子欢心,便是讨得保命护身符。
鸿都门人见了刘达这一番操作,不由感叹,抱大腿居然也可以抱的这么“情真意切”,这小子本就才华横溢,没想到,拍马屁也是春风化雨,登峰造极啊。
刘宏听后,也是哈哈大笑,心情显然极为愉悦:“天子为师,前所未有。只是政务繁忙,恐无暇亲自教导,朕便做个记名之师吧。但你放心,朕必定会为你寻觅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儒,授你经传,悉心栽培。”
在这个时代待得越久,刘达就愈发深切地体会到,当今主流还是儒学,经传就是大汉朝的学历证明。
不学经传,在和平时期,是当不了大官的。不学经传,是不会轻易获得士人认可的。
而士人,终究还是掌握着这个时代的话语权。
刘达连忙称谢,见刘宏龙颜大悦,心中暗自庆幸自己这一步走对了。
天色渐晚,嘉德殿内,烛光摇曳,映照着壁上龙腾的图案,似欲破壁而出。
“听闻你当街拒绝了袁氏提亲,而且还斥责了袁术,难道不怕得罪袁氏家族吗?”刘宏话语间,带着几分试探,几分玩味。
刘达昂首,声音铿锵有力:“我们的高祖、光武,哪一个不是天之骄子,人中之龙。作为刘氏子孙,当有刘氏男儿的志气,岂能向袁氏低头?袁氏以《孟氏易》立身,其先祖袁安尚有真才实干,如今袁氏之徒只不过是尸位素餐,沐猴而冠,蝇营狗苟,沽名钓誉之辈,何足畏惧。”
听闻此言,刘宏心中涌起一股难得的振奋之情,仿佛看到了刘氏脊梁未断的希望。
如今世家大族势力庞大,就连他作为皇帝,挑选伴侣,都受到世家大族的牵制,立后之事,更需看名门望族的脸色行事。
昔日汉桓帝欲立田圣为后,却因陈蕃等大臣的反对,最终只能立出身世家的窦妙为皇后。
回想汉武帝时期,皇帝可以仅凭姿色选取佳人,迎娶歌女,随心所欲,何曾如此受制于人,憋屈至此。
刘宏的心思流转,忽而想到了自己的皇后——宋皇后,心中涌起一股不悦。
她同样出身名望之家,过于淑女,不擅鱼水之欢,更无子嗣,这让他心中更添几分不满。
“说得好,刘氏男儿当如是!”刘宏高兴之余,兴奋地下达了旨意:“传朕旨意,将刘达之名重新写入宗族世谱之中。”
自刘达声名鹊起以来,刘宏便对他格外留意,他也早己得知,有人从中作梗,将刘达从汉室宗亲族谱中除名。
如今,刘达凭借屡次击败鲜卑的赫赫战功,将他重新记入汉室宗亲族谱,便成了一件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事情。
听闻此言,刘达惊喜万分,仿佛有一股电流瞬间贯穿了他的全身。这一举动,意味着他被天子钦定为汉室宗亲,这是何等的荣耀与尊贵!
前文说过,刘氏宗族成员并无特殊权益,而汉室宗亲则享有特殊的地位与待遇。
当宗室亲贵触犯法律时,他们享有先向宗正申诉的权利。宗正接到申诉后,会进一步上报给皇帝,经过一番程序,这些亲贵往往能得到从轻发落。
这意味着,除非犯下谋逆等大逆不道之罪,汉室宗亲通常不会面临死刑的严惩,刘达有了汉室宗亲的身份,可谓又得了一层护身符。
更进一步,如果皇帝驾崩没有子嗣,汉室宗亲是有一定机会继承皇位的。
刘达跪拜在地,感激涕零,声音颤抖着说道:“陛下隆恩,臣万死难报!”
刘宏扶起刘达,语气中透露出一丝关怀:“有志气固然好,但还应该小心为上,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说完,他挥手示意,侍从捧上两件金丝软甲,赏赐给刘达以作防身用,并特赐一件侯爵紫袍。
刘达接过赏赐,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躬身谢恩。
“天色己晚,刘爱卿,不如留宿皇宫如何?”刘宏忽然轻声提议。
刘达心中警铃大作,听闻很多天子有双性之恋,恐刘宏有龙阳之癖,于是,他婉言谢绝:“陛下好意,臣心领了。只是扈飞燕尚在客栈,孤身只影,翘首以盼。臣不放心他的安危,不忍不归。”
“伉俪情深,令人艳羡,那朕就不留你过夜了。”刘宏笑道,“哦,对了,明离京返塞,朕特命一百名虎贲军将士护送你离去,以确保你一路平安无虞。”
鉴于袁氏门客众多,势力庞大,刘宏心中难免忧虑重重。他深恐刘达因冒犯袁氏而在途中遭遇不测,故而做出如此周密的安排,以确保其安全。
“多谢陛下美意,然而陛下虽能护臣一时,却难以护臣一世。因此,不必派虎贲军护送。臣身为武将,有信心自保安危,若袁氏门人胆敢前来寻衅滋事,臣必将让他们知晓厉害,再也不敢轻易来犯!”
刘达言辞间泛起为将者的凶狠之色,显得自信满满。
(http://xsgu0.com/book/baga0c-8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