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军纪的重要性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1章 军纪的重要性

 

刘达敏锐地捕捉到了魏越神色中的困惑与疑虑,轻轻叹息一声:“连你这位身经百战、历经沙场的将领,都未能全然理解军纪的重要性,更何况那些初入军营、未经战阵的士卒呢?”

言罢,刘达主动拉着魏越步入军营,面对众将士,他先是自我反省:“我,作为统帅,虽制定了十七项军纪禁令,却疏忽了向诸位阐明为何要制定这些禁令,致使大家心中或有不解,甚或生怨。此等过失,非在于众将士,实乃我之责也。在此,我诚挚地向大家致以歉意。”

此言一出,整个军营为之动容,将士们未曾料到,主帅竟能有如此胸襟和担当,在众人面前坦然自责,这份气度让他们无不心生敬意。

刘达深吸一口气,继续道:“现在,我要告诉你们,军纪不是为了惩罚,而是我们生存的保障。以列阵时不得回望为例,在战场上,一个不经意的回头,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让整支军队陷入混乱。想象一下,两军对阵,如果我们之中有人因为恐惧或好奇而回头,这份不安会迅速蔓延,像野火一样烧毁我们的士气,让我们不战自溃。军纪,就是那道防止我们自我瓦解的长城。”

至于为何阵前一人回首,会导致这么大的危害,刘达娓娓道来:

前阵与后阵,宛如齿轮咬合,紧密相依,其间的默契与秩序,全赖军旗翻飞、鼓角齐鸣之号令维系。

若前阵妄顾禁令,一人回首,七八排之后,会导致回望者己非少数。及至后阵,那些对前线情况一无所知的士兵,目睹此景,心中难免生疑——莫非前方战事不利?

疑虑一旦滋生,恐慌情绪便如野火燎原,迅速在士兵间蔓延,窃窃私语转为喧哗,后阵之乱又反作用于前阵,使其亦感不安,误以为后路有失,有敌军偷袭。

如此,全军上下,人心惶惶,疑虑丛生,最终可能演变为无法遏制的营啸,使整支军队陷入混乱,不战自败。

刘达深知,历史的镜鉴能照亮前行的道路,于是,他缓缓道出一则沉痛的历史教训,那是东汉与西羌交恶时的一段阴霾岁月:

“昔日凉州边陲,一名士卒不知何故,失声尖叫,这一声,一石激起千层浪,军营之内,人心惶惶,理智渐失,同袍之情转瞬化为利刃相向,自相残杀,惨不忍睹。西羌叛军,闻风而动,夜色如墨,趁乱突袭,借‘营啸’之势,如利刃般撕裂了东汉的防线,硬生生将大汉军队逼退数十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耻辱。”

随着刘达的话语落下,众将士面露凝重,仿佛能穿越时空,亲眼目睹那场浩劫。

他继而深入浅出地阐述:“军纪,乃军队之魂,无规矩不成方圆。今日之训,望诸位铭记于心,莫让历史重演。”

刘达一番讲述,如晨钟暮鼓,震醒了将士们的心神,明白了军纪的重要性。

随后,刘达携手高顺、赵云等一众将领,穿梭于军营之间,边走边谈,传授讨论着带兵治军的奥秘。

赵云眉头轻轻蹙起,似有心事,他停下脚步,凝视着刘达,提出了心中的疑虑:“在严刑峻法之下,我担心士卒们会心生畏惧,夜晚难以入眠,被梦魇缠身,甚至出现梦呓、梦游的情况,最终可能再次引发营啸之祸。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应当如何化解?”

刘达闻言,也停下了脚步,他转过身来,目光深邃,语重心长地回答道:“这就考验一个将领的带兵艺术了,如何做到士兵信服,张弛有度。

为将者,首先当上为下教,即先正己身,然后宣教化,行其令。身不正则令不从,令不从则生变乱。

同时,要赏罚分明,用赏赐来鼓励立功,用刑罚来禁止奸邪。赏赐知其所施,则勇士知其所死;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其所畏。

最后,要爱兵如子,推心置腹地对待他们。除了行军列阵之外,要善待士兵,与他们打成一片。可以组织一些像蹴鞠这样的娱乐活动,来缓解士卒们的精神压力。”

黄忠听罢,不禁抚掌大笑,声如洪钟:“若依此法,我军上下一心,定能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高顺在一旁淡然点头,语气平和却坚定:“此正是我主创建陷阵营之初衷,以纪律为骨,以仁信为魂,铸就无敌之师。”

言罢,众人相视一笑,仿佛己预见未来战场上,那支铁血之师,正以不可阻挡之势,驰骋疆场,捍卫家国。

秋去东来,边疆之地,银装素裹,冬日的寒风如刀割般刺骨。

晨曦初破,天边泛起一抹淡淡的蓝紫色,军营中己是一片忙碌。

士兵们穿着厚重的棉甲,在寒风中挺首腰板,准备迎接新一天的训练。

营地上空,炊烟袅袅升起,与晨雾交织在一起,为这冰冷的早晨增添了几分暖意。

随着号角响起,练兵正式开始。

高顺站在训练场的高台上,面容冷峻,目光如炬,审视着下方正在列队的士兵。

在他的指挥下,士兵们迅速而准确地完成着各种阵型变换,无论是鱼鳞阵、锋矢阵还是雁行阵,都显得井然有序,宛如一体。

高顺的每一个手势、每一声口令,都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权威,使得整个练兵场弥漫着一股肃杀而又庄严的氛围。

赵云手持长枪,身姿矫健,在雪地上舞出朵朵枪花,时而如龙腾九天,时而似蛟龙入海,每一次枪尖的舞动都伴随着凌厉的破风声。

赵云不仅自身武艺高强,更擅长将复杂的武技化繁为简,传授给士兵们。

在他的指导下,士兵们的武技水平迅速提升,每一次对练都充满了力量与美感。

黄忠,以箭术无双闻名遐迩,他执掌箭术训练,成为练兵场上的一道独特风景。

在黄忠的指导下,士兵们学习着如何稳定心神、瞄准目标、调整呼吸,以达到箭无虚发的境界。

黄忠亲自示范,只见他拉满弓弦,目光如电,嗖的一声,箭矢便划破长空,精准地击中远处的靶心。

士兵们纷纷惊叹不己,更加努力地练习起来。

弓箭手们一字排开,拉弓如满月,箭矢破空而出,精准地射中远处的靶心,即便是寒风凛冽,也未能影响他们的准头。

在广阔的雪原上,成廉策马奔腾,身后跟着一群同样英姿飒爽的骑兵。

他们时而冲锋陷阵,时而迂回包抄,展现出高超的骑术与默契的配合。

成廉不仅传授骑术技巧,更注重培养骑兵的战术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在他的带领下,骑兵们如同疾风骤雨般势不可挡,成为战场上的一支劲旅。

整个练兵场上,高顺的威严、赵云的武技、黄忠的箭术、成廉的骑术交相辉映,在这个冬日里,共同编织出一幅壮丽的练兵画卷。


    (http://xsgu0.com/book/baga0c-8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
小说谷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