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孟德之羡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36章 孟德之羡

 

卯时初刻,夜色逐渐褪去,天边泛起一抹鱼肚白,东方的第一缕阳光洒在了这片被战火洗礼过的土地上。

战场上,留下满地尸骸残肢,残旗破布随风摇曳,硝烟缭绕,久久未散,空气中弥漫着焦土与血腥的气息。

医曹华佗带着众多学徒,忙碌着救死扶伤;蒯越指挥着士卒们焚烧尸体,以防爆发疫病;杜畿带着士卒们清点战场,一切井然有序......

军帐中,刘达端坐主位,威严中不失亲和,曹操居于副座,神采奕奕。众位将领分列两座,谈笑风生,气氛融洽。

曹操此次率军前来,凭借曹氏家族的鼎力相助,官拜骑都尉。若单论品秩,骑都尉与中郎将一样,皆是秩比两千石。

但是,刘达“持节”,且己封侯,身为此役主将,自然当仁不让地坐于主座之上。

“诸位,快来拜见左中郎将大人。”曹操向麾下的宗族子弟吩咐道。

曹氏宗族子弟闻言,齐刷刷出列,恭敬跪拜:“拜见左中郎将大人!”

刘达轻轻挥手,示意众人起身,面带微笑道:“孟德兄,可否将众位才俊介绍让我认识一下呢?”

曹操遂逐一引荐,夏侯惇,其堂弟也;夏侯渊,乃其连襟;曹洪、曹洪,乃其从弟。

随后,刘达将曹操介绍给了自己麾下的众人。

“这位便是孟德兄,现任骑都尉之职,奉命前来助我等平定颍川之乱,大家快来拜见骑都尉。”

“见过骑都尉!”众人闻言,纷纷起身,恭敬地拜道。

曹操挥手示意众人落座,目光扫过刘达麾下的众人,只见他们个个容貌出众,气度不凡,心中不由暗生艳羡之情。

“威德啊,你麾下真是人才济济,俊彦如云啊!可否也给我介绍介绍,认识一番。”

面对曹操的艳羡,刘达不由有些自豪和得意,怎么说呢?

仅凭外貌而言,自己麾下的众人,便比曹操麾下众人,高了一大截,既是颜值意义上的高,也是字面意义上的高。

自己、关羽、张飞、赵云、黄忠西位猛将身材魁梧,或阳刚或俊朗或兼有之,自是不用说。

就是在大家眼中是文臣形象的荀彧,也是“为人伟美”,即身材伟岸,容貌清秀;贾诩则是貌伟而庄,满宠亦是身高八尺.....

曹操则是容貌短小,夏侯惇等人亦是相貌平平,甚至略显丑陋。

这并非刘达有意贬低,毕竟曹操“容貌短小”之事,史册上确有明文记载。

至于其他人,历史记载虽语焉不详,但在那东汉三国,一个极为注重仪容的时代,若外貌出众且为曹魏本族重臣,史学家自会不惜笔墨大加赞誉。

不过,曹操并没有因为容貌短小而自惭形秽,妄自菲薄,至少他从未表现出来。

这一点,刘达对曹操很是钦佩。

若自己处在曹操那般境地,既背负“宦官之后”的污名,又身有“容貌短小”之憾,恐怕难以如曹操那般洒脱自如,斗志昂扬。

此刻的曹操,望着刘达麾下的众人,笑容满面,目光炯炯,一副迫不及待想要结交的模样。

看着曹操那副模样,刘达并不担心,被他挖墙脚,因为说实在的,早期的他,除了曹氏宗族,他确实不是大家优先考虑投奔的对象。

刘达站起身来,拉着曹操的手,大方的将麾下众人一一向曹操介绍。

其中有些人,因曹操常去刘达府邸做客,己然相识,如贾诩、关羽等。

而有些人,虽在另一时空中投效于曹操麾下,但此刻却是初见,如荀彧、荀攸、戏忠等。

刘达笑着指向荀彧,向曹操介绍道:“孟德兄,这位是颍川荀彧,字文若,现任军中主簿之职。”

“久仰大名,这便是伯求兄(何颙)常常称赞的王佐之才吧!”曹操紧紧握住荀彧的手,笑道,“我与伯求兄乃挚交,你我二人日后当多多亲近才是。”

曹操意味深长地看着荀彧,心中其实还藏着另一层意思,只是未曾点明。

他是宦官之后,荀彧是宦官之婿,凭着这层“同病相怜”的关系,两个人也应该天然亲近,抱团取暖。

荀彧并不习惯被男子紧握着手,抽出手后,说道:“伯求兄对我的评价,鄙人愧不敢当。不过,伯求兄的另一句评语,我却认为他给错了人。”

“哦?哪一句?”

“伯求兄评价骑都尉时曾说,‘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我认为这句话用在明公身上,才最为贴切。”荀彧指着刘达,情深意切说道。

刘达心中暗笑,孟德兄啊,你想拉拢我的人,不曾想偷鸡不成蚀把米吧。

你孟德想通过结交天下士人,淡化自己“阉宦”的标签,荀彧何尝又不是呢?他怎么会优先选择与你抱团取暖呢?

即使在另外一个时空中,群雄并起时,荀彧也是先投奔了袁绍。

荀彧见汉室倾颓,心中常怀匡正之志。

或许是因为袁绍帐下才俊济济,荀彧难以施展其才,更或是在讨董中,袁绍裹足不前,让荀彧认为袁绍心不在汉,终难能成大事,方才离开了袁绍。

反倒是早期的曹操,孤身率领亲兵,奋勇追击董卓,虽遭董卓部将徐荣重创,士卒伤亡惨重,自己亦身负箭伤,所骑战马也受了伤。

幸得堂弟曹洪忠心让马,曹操才得以幸免于难。

曹操此番壮举,令志在匡扶汉室的荀彧刮目相看,遂决定投奔曹操,助他成就一番霸业。

早期二人携手合作,默契无间,堪称如鱼得水。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实力的膨胀,曹操的野心也在逐渐膨胀,他开始觊觎汉室的江山,想要代汉自立。

荀彧却始终坚守着匡扶汉室的信念,二人由此渐生嫌隙,渐行渐远,面对曹操的野心逐渐显露,荀彧最终选择了以死明志,生为汉臣,死为汉鬼,令人动容叹息。

显而易见,在这个时空里,不论刘达汉室宗亲的身份,还是崛起的速度,还是太学师生情,还是刘达捷足先登,礼贤下士,都使得他成为了荀彧心中的首选。

而且更关键的是,在匡扶汉室方面,二人志同道合,更是天作之合。

面对荀彧不客气的话,曹操闻言,先是一愣,随即,洒脱大笑道:“左中郎将的才能,远胜于我,确实更配此评语。”

刘达拍了拍曹操的肩膀,又环视西周,朗声道:“你我,诸君,皆是汉臣,食汉禄,汉室兴旺,安定庶民,不在吾一人,而在诸位忠臣,在天下人!”

众人闻言,齐声高呼:“匡扶汉室,义不容辞!”

接着,刘达将剩下的人,一一介绍给曹操。尽管曹操与他们素不相识,也未曾闻名,但他依旧笑容满面,礼节有加,展现出了他“豁达”的一面。


    (http://xsgu0.com/book/baga0c-23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
小说谷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