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陵城那沉重、因缺乏油脂而吱呀作响的城门,在数十名衙役的合力下,艰难地缓缓打开。门后,是闻讯自发涌来的、黑压压的人群。他们大多面黄肌瘦,裹着破旧的棉衣,脸上交织着难以置信的希冀和长久饥饿带来的麻木。当看到门外那一眼望不到头的、满载着粮食的庞大车队时,人群中爆发出了压抑己久的、震天的哭喊和欢呼。
丁知府一马当先,他连官帽都戴得有些歪斜,平日里一丝不苟的官袍下摆沾满了匆忙赶路溅起的雪水泥点。他几乎是踉跄着冲出城门,身后跟着同样激动难抑的周师爷和一众衙役。
车队前方,萧承砚率先步下马车。长途跋涉的疲惫虽难掩于眉宇之间,其身姿却依旧如雪中青松般挺拔,眉峰微蹙,透着一路历经风霜的沉静与凝重
“阿姐,你快看,我们终于到东陵城了。”苏阳也跳下马车望着不远处巍峨却透着死寂的城门,声音里满是激动与如释重负。苏晓唇角微扬,望着那历经艰辛终于抵达的目的地,心头亦是涌起一阵欣慰——近月余的艰难跋涉,总算及时赶到了。
凌骁上前通报了身份:“丁大人,这是我家主子,平亲王府的世子,皇上钦封的赈灾钦差大臣,萧承砚萧大人!””
丁知府心头剧震,他没料到此次派来的钦差身份这么贵重,居然是王府世子。他不敢有丝毫怠慢,疾步上前,行至距萧承砚数步之遥处,毫不犹豫地撩起官袍前襟,“噗通”一声,双膝重重跪倒在冰冷泥泞的雪地之中!他身后的周师爷、众衙役以及近处的百姓,见状如风吹麦浪般齐刷刷跪倒一片。
“下官东陵知府丁怀远,叩谢天恩!叩谢大人千里驰援,救我东陵满城百姓于水火!” 丁知府的声音带着无法抑制的哽咽,额头深深抵在冰冷的雪泥里。这重重一跪,跪的是朝廷终于到来的援手,跪的是这数十万百姓绝处逢生的希望,更跪的是肩上那几乎将他压垮的重担终于得以卸下。
“丁大人请起!诸位父老乡亲请起!赈灾救民,乃朝廷本分,亦是吾等职责所在!风雪阻路,延误至今,让东陵百姓受苦了!请丁大人速速安排接收赈灾物资,开仓放粮,救治病患,刻不容缓!”
“是!是!下官遵命!” 丁知府立刻转身,吩咐周师爷和衙役清点粮草和药品,安排入库。
随着丁知府这一声令下,压抑己久的东陵城仿佛瞬间被注入了生命力。人群中爆发出更响亮的欢呼,许多老人妇女再也忍不住,相拥而泣。那望不到头的粮车,在漫天飞雪和无数双泪眼的注视下,缓缓驶入了濒死的东陵城,带来了严冬里最炽热的生的希望。
苏晓看着眼前这悲喜交加的一幕,轻轻呼出一口白气,连日来的辛劳似乎也找到了意义。
苏晓几人暂时住进了知府的后院。与此同时,萧承砚带着凌骁等人则在前衙议事堂与丁怀远商讨后续赈灾细则,从粮食分配到房屋重建,再到疫病预防,每一项都关乎东陵复苏。
一连数日,苏晓三人每天都会去城中的济世堂药铺帮忙派发药丸,指导百姓用药。这里是临时的药品发放中心。得益于粮食和首批药物的及时到位,加上官府的组织有效,灾情得到显著缓解。街市上不再是死寂一片,人们脸上绝望的阴霾渐渐被一丝生气和希望取代。
济世堂里,苏晓刚给一个高热惊厥的小孩施完针,正仔细叮嘱学徒后续看护的要点。门帘被掀开,苏阳快步走了进来,脸上没了平日的跳脱,眉头紧锁,悄悄附到苏晓的耳朵旁压低声音:“阿姐,出事了。百草堂的药丸,在鸡头峰被山匪劫了。”
苏晓捻针的手指微微一顿,眼神瞬间锐利,但面上依旧沉静。她将针囊收好,对学徒交代一句,起身和苏阳出了药堂:“怎么回事,刘管家在哪,带我去见他 。”
苏阳紧跟在旁,边走边快速补充他了解的情况:“是刘管家和威远镖局的陈的镖头逃出来了,两人都带了伤,看着挺狼狈。他们在城外的鸡头峰遭遇了伏击。刘管家说山匪人很多,估计有三百多人,我们八十多号人和整整十八车药品全被扣下了,就他俩跑了出来报信。”
苏晓听着,心中己大致了解:三百余名悍匪伏击了护送队伍。药品被劫,还俘虏了一众押送人员。
知府衙门议事堂内,气氛凝重。刘管家坐在下首一张椅子上,形容憔悴,锦袍破损沾满泥污,一只胳膊用布条草草吊着。他旁边坐着威远镖局的陈标头,胸前裹着渗血的布,脸色苍白。凌骁抱臂站在一旁,面色冷峻。萧承砚端坐主位,眼神沉静看不出波澜。丁知府则坐在另一边,额角见汗,显然刚听了个大概,还没完全消化这晴天霹雳。
苏晓和苏阳步入堂中。
“世子,丁大人。”苏晓行礼,目光扫过刘管家和陈标头,最后落在萧承砚身上。
(http://xsgu0.com/book/ajcgf0-13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