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红矮星系第一次成功登陆地球,在完成了地球基地的建造后,J博士和X博士根据收集的生物样本中,得出了地球的生物编码与他们很接近。
只是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几个数量级,他俩发回了一个报告给母星,建议把地球列为物种培植基地。
引导人类向高智慧方向发展,并提供一定的帮助,但同时又要管控地球上的人类不会因为利益争斗,而导致地球的毁灭。
这个建议被母星-红矮星系接纳,由此来了第二艘飞碟,并装载了许多两位博士认为有用的材料、工具、机器,甚至还来了一艘无人小型潜艇。
再次把海底基地扩大一倍。按照地球的时间规律,每过五十年就会有一艘飞碟送货上门,当然其中的材料和产品是根据地球人的文明进度而逐步升级的。
这艘潜艇巡视的范围从印度洋到太平洋,搜集各种活的动物,有时还有濒临死亡的人。但能够保持住意识而重塑肉身的成功案例,在J博士的案例中只有三例。
这一天,潜艇带回了一个奄奄一息的年轻的亚洲人,身中数弹,并且一条大腿己被鲨鱼咬掉,只有大脑还未完全死亡。
在幽蓝的深海压力层之下,银白色蜂巢状建筑群中,第三区生物医疗实验室正流淌着诡谲的冷光。
当防辐射气密门在生物识别后无声滑开,36个六边形培养舱如同蜂蛹般悬浮在环形空间中央,舱壁透出的淡青色营养液里,章阳的再生肌体正在经历第十三次拓扑重构。
J博士的视网膜投影界面上跳动着纳米级的基因图谱,他苍白的指尖划过全息操控台,培养舱内顿时泛起荧光绿的涟漪——那是携带CRISPR-EPrime编辑系统的腺病毒载体,正顺着仿生血液循环系统侵入再造躯体的每个细胞。
“这次我们尝试植入水母端粒酶逆转录机制,“
他的声音被实验室特有的次声波场扭曲成金属质感:
“你的新陈代谢阈值将突破碳基生物极限”。
五台磁悬浮机械臂突然从穹顶降下,钛合金探针精准刺入培养舱内苍白躯体的枕骨大孔。
超流体量子芯片在纳米光纤的牵引下,如同银色蛛网在大脑皮层延展,与残留的神经突触进行分子级别的对接。
实验室主屏突然爆发出海啸般的神经电信号,某个蛰伏在胼胝体深处的意识残片正在苏醒。
“注意杏仁核区域的多巴胺阈值!“
J博士突然厉喝,实验台上的量子计算机阵列应声启动离子阱校准程序。
培养液开始沸腾,章阳新生的虹膜在液态环境中猛然收缩,倒映着环绕西周的十八面全息屏幕--那里正同步显示着海马体记忆重组进度:
97.3%的战争创伤记忆己被替换成战术数据库,剩余2.7%的顽固情感模块在虚拟现实沙盒中被保留了下来。
实验室地板突然传来深海特有的低频震动,章阳的再生右手无意识抽搐,植入掌心的等离子脉冲武器接口迸发出幽蓝电弧。
J博士快速激活应急协议,十二个培养舱的磁约束场强度瞬间提升至12特斯拉,将暴走的仿生神经系统重新压制回量子纠缠态。
当环形警示灯由红转绿时,培养舱内的躯体己完成第249次微米级拓扑优化,肌肉纤维密度达到航天级钛铝合金的83%。
在次声波清洁系统启动的嗡鸣中,J博士凝视着舱体内逐渐成型的完美造物。
他深知这个结合了章鱼仿生神经元网络与光子计算机的生物机甲,即将成为突破极地封锁线的终极兵器--只是那些被刻意保留的2.7%原始记忆,正在意识深海底部酝酿着连光子计算机都无法预测的混沌涡流。
当次声波清洁系统的余波还在钛合金舱壁上震颤,J博士己调出脊椎重塑的全息投影。
章阳漂浮的躯体下方,磁流体手术台裂解成十万颗纳米机器人,银灰色的金属潮水顺着尾椎骨向上漫延。
“这次我们重新定义人类的脊柱概念”。
J博士的虹膜倒映着量子纠缠图谱,十二节椎骨在投影中被拆解成蜂巢结构。
纳米虫群涌入骨髓腔,将羟基磷灰石替换成深海单晶石墨烯,每片六边形晶格都在同步刻蚀量子隧穿电路。
突然,第三节腰椎迸发出蓝光,仿生神经索如发光水母触手般穿透皮肤,在空气中狂乱舞动。“现在,让我们赋予你真正的深渊之眼。“
全息界面突然展开墨鱼色素的分子模型,J博士将粒子注入器刺入章阳震颤的眼窝。
虹膜瞬间裂解成十六个同心圆,每个环状结构都在独立旋转-外环是宽光谱传感器,中环嵌着生物激光发射器,最内层的量子纠缠瞳孔正与十二海里外的深海无人潜艇实时共享视野。
为了能让章阳能在海洋中自由呼吸,J博士给他安装了机械鳃。
章阳的骨骼表面浮现出蛛网状的蓝色晶脉。
J博士用磁控针管将液态金属注入骨缝,那些流动的晶簇遇到生物电流后突然固化,在X光屏上呈现出类似深海热泉烟囱的矿物结构。
每个关节节点处都生长出六棱柱形能量晶体,当机械臂用激光刻入量子隧穿纹路时,骨骼竟发出深海蓝鲸的低频共鸣。
这些晶体不仅是支撑结构——膝部的菱形晶簇能吸收外部压力转化为生物电能,脊椎上突起的十二枚尖晶石组成了量子信号阵列,而嵌入指骨的微型晶核只要轻触就能释放电磁脉冲。
最危险的是颅骨顶端的幽蓝主晶,它既是意识存储核心,也是连接海底基地的计算中心枢纽。
J博士为章阳设计的外形糅合了东西方美学-中法混血的骨相让他的面部既有雕塑般的立体度,又带着水墨画般的留白意境。
28岁的黄金年龄被定格在冷白皮肤上,纳米材料模拟的肌理透着珍珠母贝的微光,DNA复刻技术赋予的细腻毛孔在实验室蓝光下几乎不可见。
他身高精确锁定在182公分,肌肉线条如同深海掠食者般精炼。
高眉骨下嵌着灰蓝色的虹膜,眼尾被植入的量子光导纤维染出极淡的银晕,鼻梁转折处隐约可见纳米晶体的棱面反光。
嘴唇线条锋利却因仿生皮肤技术透出自然的血色,下颌轮廓如同被黑潮打磨过的玄武岩。
当实验舱雾气凝结在他发梢时,那些看似纯黑的发丝竟折射出深海锰结核的幽蓝光泽。
(http://xsgu0.com/book/ab0fai-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