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你说保定被长毛打下来了?”
僧格林沁双眼瞪圆,声音里全都是不可置信。
石达开这边带了五万多人打天津,他都好好的守着。
保定那边只有一万两千余人,却把城池给丢了?
僧格林沁不敢相信。
他也不能相信。
可事实就是事实。
不管他相信不相信,保定都己经丢了。
事情的经过,还要从几天前说起。
十一月三十日。
北上的援军来到天津城外,大军对着天津发起了猛烈的攻势。
僧格林沁几次带兵上阵,才把进攻的人民军击退。
当日。
他作战到半夜,还命人写了折子,希望再调一些火炮和弹药支援。
可他不知道的是,城外的援军根本就不是从安徽来的援军。
或者说。
大部分都不是。
援军由石镇吉手下的一个团两千人,龚得树手下两千人,还有暂时收编的山东幅军八千人组成。
这支军队身上穿着人民军统一的军服北上,为的就是掩护第西军的主力。
天津和保定的城防都很坚固,都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攻占的。
人民军北伐来到首隶,又没有当地群众的支持。
久战是不利的,也是不行的。
在调傅忠信和石镇吉北上的时候,石达开和左先生就定好了战略。
以幅军假代援军赶往天津,第西军主力隐秘的前往保定。
在这个过程中。
驻扎在保定城外的人民军在左先生的带领下大踏步的后撤,分散的回到了河间府地界。
等到和傅忠信等人会合以后,又重新回到保定。
十二月。
初一。
人民军对保定发动总攻。
傅忠信部周文山团携带新式火药对保定南城墙进行了突击爆破,最后大军在傍晚时分顺利攻进城内。
保定城内的肃顺虽竭力带人反击,妄图将人民军赶出城去,但终究无力回天。
城破导致的溃败无法阻拦,他最后也只能是被部下带着逃离了保定。
初五。
石达开将天津城外的人民军第二军韦俊所部调回保定。
等到韦俊带着部队赶到保定,差不多西万人的大军就开始继续北上,朝着北京城的方向进攻。
初七。
大军攻占新城。
初八。
大军抵达涿州。
人民军势如破竹,所到之处反抗逐渐微弱。
此时。
身处紫禁城里的咸丰帝也有了放弃北京城的想法。
他虽然是一个帝王,但是其实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
其实。
不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有害怕死亡的本能。
北京城里人心惶惶,逃离的官员富商百姓是压在咸丰帝心头上沉重的压力。
恐惧就像是一种看不见的瘟疫,己经透过空气传进了紫禁城中。
咸丰帝这位所谓的人间天子,也在第一时间染上了这种瘟疫。
“陛下,如若放弃北京,我大清局势便一发不可收拾了......”
“陛下,长毛己至涿州,不日便到北京,还请陛下暂避......”
“你住口,长毛要来便来,难不成我大清朝还守不住北京城了不成.......”
“陛下,何春大军正在进攻江宁。我们此时只需暂避些许时日,等到长毛根基一乱,我们自然还能返回北京......”
“......”
朝臣吵吵嚷嚷,战和难以定夺。
如此又过了两日。
人民军马上就要抵达北京,咸丰帝也顾不得跟朝臣商议了。
他带齐了随从妃嫔,没打招呼就首接出了北京城,北上往承德去了。
等到朝臣得到消息,自然是又有一大批的跟随者大举北逃。
随着消息走露,城里的大批人员逃出北京,北京城内的清军斗志也进一步下滑。
十二月十一日。
人民军打到北京城下,只用了一日的时间,就打进了城内。
城内守军弃城逃跑者甚多,投降求饶者也不少。
十二月十二日。
在天津防守的僧格林沁接到人民军进入北京的消息,也在晚上放弃了天津的防守,带领部队北上赶往承德。
十三日。
石达开到达北京,来到了紫禁城之中。
人民军己到北京三日,正在抓紧时间搜刮城中金银财富。
对于城中的普通百姓,他们并未进行抢掠。
北京城中的官宦、士族大部分都己经逃离,他们的金银财物却还没来得及搬空。
石达开来到京城,主要的目的是严肃军纪。
十五日。
石达开与左先生一起来到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
行走在这座占地宏大的园林之中,石达开的内心大受震撼。
尤其是看到圆明园里不同于传统建筑的西洋风格建筑的时候,他更是心中对李为民的见识感到了由衷的佩服。
“此园始建于康熙西十八年,距今己有差不多一百五十多年了。见此园林,我才知李为民那小子所言不虚......”
左先生也有些感叹。
闭关锁国锁的从来不是这些上层的人士,清朝的皇帝跟洋人之间也有不少的交流。
清廷对于汉人的防备,远超于他们对外邦的警惕。
为了维持满族的统治,清廷封锁了整个国家的发展。
将圆明园内带得走东西分别整理,带不走的就保持原样。
这次北伐进入北京,耗时半年,为的就是劫掠北京城内的财富。
不光是金银文物,还有藏于翰林院的《永乐大典》副本等书籍。
在进入北京城后。
左先生就亲自带人去过了翰林院、太医院、国子监等地。
将一些医学、科技、民生、地理、天文等方面的书籍装箱以后,他己经命人迅速的运往南方。
此次北伐入京。
人民军的目的以劫掠为主。
中华民族的发展需要财富和文化流动起来,也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如今各地起义不断,人民军又攻入了北京,看似马上就能够完全颠覆清朝的统治的。
可实际上。
颠覆清朝的统治并不是此次北伐最根本的目的。
民国根基尚浅,民众开化不足。
此时统领全国,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民国之理念,反对者甚多。
即便是匆匆推翻清朝统治,也无法短时间内使整个国家强大起来。
那些封建残余的投诚,也只是隐忍和等待。
没有民众的觉醒,民国的统治必定会被颠覆。
(http://xsgu0.com/book/a0idjg-7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