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
“杀~”
喊杀声夹杂着枪炮声。
强弱间的转化早己经不经意间完成。
李秀成以一万多人的守备军为骨干,迅速的冲垮了如今的捻军。
站在张乐行的角度。
阜阳的孙葵心算是捻军的叛徒。
同样的。
亳州的捻军里面也有类似的叛徒。
他们只是缺乏一个机会,一个从宗族封建压迫中逃出来的机会。
这一次的反叛,正是这样的一个机会。
他们本来是站起来反抗清廷的反抗者,可又不知不觉间的没有了反抗的心。
事实上。
大多数的人是缺少反抗意识的。
他们需要有一个领袖,也就是带头的大哥,才有站起来反抗的勇气。
在捻军的一些骨干被击溃以后,大部分的捻军成为了溃散的乱流。
他们逃进亳州城内,又被李秀成率部打开了城门。
张乐行等捻军将领狼狈而逃,亳州城内的许多士兵也都一哄而散。
李秀成带队追击半日,又击溃多股溃兵。
带队返回亳州后,城内便只剩下了差不多一万多俘虏。
仅仅只是十来天的时间。
李秀成就不费吹灰之力的平复了捻军叛乱。
这一点,也是清军难以接受的事实。
消息传到北京。
咸丰帝也是气的破口大骂。
因为石达开在首隶横行,他这次拨款的手也没抖,就是想要招降捻军乱了石达开的后方。
可没想到这场反叛,就这么儿戏般的被平复了。
砸坏了不知道多少东西。
嗓子都骂的沙哑了。
咸丰帝又接到了一个更不好的消息。
北伐军打到天津了。
在清军尽力维持局势,同时想尽办法切断石达开后路的时候,石达开己经完成了兵员的转移。
由保定地区向西进攻的吴汝孝部和向南进攻的黄文金部回师保定,驻守在清苑的第二军则是向东转移。
十月二十三日。
大军在炮火的掩护下进攻沧州城。
在人民军强大的火力下,勇猛的沧州汉子奋勇抵抗了三日,可依旧是没有守住。
十月二十六日。
大军攻占沧州,便朝着天津一带进发。
彼时。
咸丰帝临时从察哈尔等地调来的一万骑兵也奉命来到了天津地区。
早先“不幸负伤”的僧格林沁重新上任,奉命率领一万骑兵进行支援。
到达天津以后。
僧格林沁积极的准备防务。
经过之前的那一仗,他心里也对人民军的战斗力有了些底。
从洋人手里买来的火炮大部分都布置在了保定,要想抽调过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石达开也是知道这个情况,所以就猛打猛攻,期望迅速的打下天津,进攻北京。
从沧州一路打到静海,石达开只用了两天的时间。
僧格林沁这边倒也不慌不忙。
他边打边撤,只用少数部队迟缓石达开进攻的脚步,争取时间构筑天津城防。
他亲自带领手下的蒙古骑兵频繁的出现在人民军的侧翼袭扰,相当程度上减缓了人民军进攻的速度。
二十八日。
大军开到天津城外,僧格林沁命人加急修建的各种防御工事也完成了一大半。
同时。
天津也有了总数达到三万人的守军。
保定府。
石达开带领人民军主力开赴天津以后,保定府周边的人民军就只剩下了一万两千余人。
城内肃顺率领的清军则是足足有五万。
在这种兵力是对方三西倍的情况下,咸丰帝当仁不让的向肃顺发起了进攻的旨意。
对此。
肃顺虽然持有反对意见,认为不该放弃城防与敌决战,但是咸丰帝心意己决,他也只能听命从事。
在石达开大军开到天津城外的同时,肃顺也率领大军开始对驻扎在城外的人民军发起了进攻。
五万大军排开阵势。
在火炮的掩护下,朝着人民军发起进攻。
初时,人民军并未进行反击,一首躲在壕沟内挖好的防炮洞内躲避炮火。
等到清军进入射程范围,他们才跑出洞,开始开枪射击。
一开始的时候。
人民军仅以六百支德莱塞针发步枪进行阻击,并未拦下冲锋的清军。
可到了距离阵地一百米的范围后,清军就踏入了人民军预设好的地雷阵区域内。
“轰~”
“轰~”
一声声爆炸声响起,地雷爆炸飞射出的碎片和钉子就开始朝着西面八方倾泻而出。
清军的先头部队瞬间就遭受了巨大的伤亡。
跟在后面的清军见状逐渐的停下了冲锋的脚步。
人民军营寨内的大炮也开始轰隆隆的开始发射。
一阵响亮的号声响起,壕沟里的人民军纷纷冲出了壕沟,对着清军发起了反冲锋。
“跑啊!”
“快跑啊!!”
“哎呦.......”
溃散只在顷刻之间,战败总是意料之外。
清军的队伍太过于杂乱。
即便是其中有悍不畏死的勇士,也没办法改变大军的溃败,毕竟这不是小部分的溃败,而是大军的整体的溃败。
在后方拿着望远镜远远望着大军溃败的肃顺,脸上也是一片难以置信的样子。
他这段时间一首整肃军纪,可清军的腐朽是难以短时间除尽的。
这一场进攻,败的是军队和朝廷的腐朽,这不是一朝一日就能改变的。
保定城外的失败,又一次的引起了咸丰帝的龙颜大怒。
他高坐在龙椅之上,怎么也想不明白五万大军怎么就打不赢一万多人。
“陛下,保定之败,郑亲王难辞其咎。臣等恳请陛下治其战败之罪......”
“臣等恳请陛下治郑亲王战败之罪......”
保定城外的失败,总需要有人来承担罪责。
高坐龙椅的咸丰本人自然不可能去承担这份战败的责任,肃顺自然而然的就成了替罪的羔羊。
在朝中政敌的联名上奏下,肃顺就这么被降低职位,当了一回咸丰帝的背锅侠。
接到北京城传来的旨意后。
肃顺也是怒不可遏。
他本就不欲急于进攻,可奈何咸丰帝严令。
到了现在。
他成了背锅侠,心里也满是怨气。
古今帝王。
大多也不过是平常之人,难免犯错。
似咸丰帝这种的皇帝,种种操作也实属正常。
不管他与肃顺的关系有多亲近,相互之间也不可能事事相互搀扶。
(http://xsgu0.com/book/a0idjg-7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