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的时间。
李为民身上的伤寒好了,他的心却有些沉重。
他住的舱房里,多了一口装着骨灰的箱子。
常树林。
郭长河。
李旭阳。
周涛。
林北山。
李为民的身体养好了。
这五个人的生命却彻底的消散了。
华工前往世界各地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
因为战乱,或者失业,早就有许多的华人背井离乡了。
他们漂洋过海,一路颠簸,前往异国他乡寻求活路。
他们也会因为生病而死,也会死在他乡。
可这五个人是不同的。
这一批人都是不同的。
他们原本是不用背井离乡的踏上这条路的。
他们家里分了地,有了地就可以种粮食。
再苦再累。
他们也不需要走上这一条路。
那他们为什么又走上了这条路呢?
是因为有人需要他们走上这条路。
这也是为什么李为民感觉身上有责任的原因。
的确。
路上出意外死人是难免的。
可李为民的心里还是说不出的难受。
这些人是把命都交给他的人,死的让人难以忍受的难受。
可即便是再难忍受。
李为民也要继续忍受下去。
他继续坚持做他之前做的那些事情。
他的脸上依旧带着笑容。
只有回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他脸上的笑才会消失不见。
有的时候。
半夜醒来。
他摸到自己脸上的,就不由得想起了陈玉成转达给他的一句话。
死之前。
常树林哭着对陈玉成说,是他们对不起李为民。
伤寒是会传染的,常树林他们也是事后才知道的这里面的情况的。
他们五个没有活下来,谁也说不准有没有愧疚的原因在里面。
另外一边。
一艘前往澳洲的船队上,也有着一批因为李为民而踏上路途的人。
他们的情况,要比李为民这边更加的恶劣。
六月的时候。
李为民曾经派了人坐船前往澳洲去了解局势。
等到了十月的时候。
他又跟石达开等人确定了一项关于澳洲的部署。
十月底。
李为民己经在海上漂着的时候,澳洲那边送来了一封信。
澳洲华人的情况依旧糟糕。
白人与华人之间的矛盾重点并不在于种族问题。
他们之间的冲突根本依旧是利益引起的。
吴柳成写的信送到天京以后,李秀成就带了人伪装成华工开始前往澳洲。
李为民这边到底是官方派遣,又有大员坐镇,待遇自然是李秀成那边不能比的。
十一月底。
李秀成也在船上病倒了。
他得的也是伤寒,情况却比李为民要糟糕。
船上的药不是给底层的华工吃的,华人的命对于他们来说也不值钱。
相比较之下。
李秀成只能靠自己硬扛。
这次远赴澳洲,李秀成带的人基本上都是自己的亲信。
看到李秀成重病缠身,人快不行了,心里也不由的有了怨气。
“TNND,姓李的舒舒服服的坐船去美国,却让我们去什么扯犊子的澳洲。要是......”
“行了,少说几句,别让司令听见了......”
“......”
当初跟吴柳成谈的时候,李为民曾经问过一件事情。
“如果要你和许多人多年的积蓄拿来搞军队,你们能舍得拿出来吗?”
这个问题吴柳成之前无法回答,来信的时候却己经能够回答了。
让人欺负的滋味不仅是好受不好受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好好活着的问题。
让李秀成去澳洲的目的,是和陈玉成和华工到美国是一样的。
融入。
学习。
改变。
世界的局势浩浩荡荡,不单是一地一国的得失。
作为一个并不算很称职的领导者,李为民还是知道自己应该放眼长远一些的。
同样的。
清廷的变化也发生了改变。
十二月初。
清廷挑选了旗人中的未成年子弟前往欧洲留学。
英法到底是偏向了清廷那边。
毕竟。
清廷是不禁止他们在北方贩卖鸦片的。
并且。
清廷太弱了,也不符合他们如今的战略情况。
他们这招,严格上来讲还是学的南边。
十一月的时候。
派遣到美国留学的学员己经在上海坐上了轮船。
至于曾国藩等人这边,则是被太后给限制了起来。
山东、河南、苏北等地,仅有七名官员子弟有资格参与留学。
为此。
他们也只好私下联络洋人,希望从欧洲聘请一些老师前来教授。
这种方式倒是不错。
可在欧洲学识深远的不可能远道而来。
他们能够请到的也就是一些中庸之辈了。
不过。
他们关注留学的事情,也只是因为李为民和石达开办了。
他们真正关注的重点,还是军事和经济方面的问题。
购买军火。
聘请军事人员训练军队。
开办机器局、纺织厂、招商局等机构。
他们迫切的期望扩张自己的军事实力,也急需开展经济活动筹措军费。
一时之间。
南北两边都开始急速的进行转变,努力的开始进行发展。
当然了。
这段时间也少不了一些军事行动的进行。
萨摩藩和琉球的问题清廷无暇关注,他们正在关注着云南起义的局势。
自从得到了广西方面人民军的部分援助以后,云南起义情况又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之前投靠清廷的叛军又背叛了清军,重新加入了起事的队伍里。
一时之间。
云南战况紧急。
起义军攻占了云南大片土地,云南形势愈发的危急了起来。
受限于民国牵制。
清廷的大部分军事力量无法调往云南。
他们只能再度号召地方组织团练,依靠团练去镇压起义。
为了避免事态进一步的扩大。
这次他们甚至是把主意打到了西藏藏族人的身上。
十月中旬。
清廷的命令抵达藏区,号召藏族人组建团练进入云南作战。
他们以官位和金银作为大饼,诱使藏族人加入战争。
为了清廷画出来的大饼。
还真有藏族人开始自掏腰包组建团练,准备举兵进入云南。
实际上。
那些所谓团练也不过是农奴,只是换了个身份。
在进行训练的时候。
除了供给粮食以外,农奴主们也画出来一份大饼给他们打打鸡血。
“打仗立功者,不仅有赏,子女可脱奴籍。”
(http://xsgu0.com/book/a0idjg-13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