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一应准备。
各类人员也于十月初五陆续抵达上海。
次日一早。
一支船队便启程离开上海,开始南下朝着东海进发。
借助偏北风进入东海后,借助台湾海峡进入南海,三艘改换名号的炮艇前来跟船队汇合。
这三艘炮艇就是之前呤利和蓝秀英一起从英国人的手里抢来的。
此次前往美国,将会由其中的沧海号和明珠号一同前往。
船上的船员跟随美国人的船队航行肩负着熟悉航线和学习操作的使命。
至于另外一艘船。
“李小子,还是你小子会享受,你让我带的人我给你带来了。”
身在广东,左先生自然是要来送上一送的。
那另外一艘船自然就是来送左先生和杨玉娘来跟李为民见面的。
至于左先生刻薄的嘴里说的人,则是站在沧海号上跟李为民挥手打招呼的蓝秀英。
“老左,你的嘴巴还是那么臭,就不能改改你食屎的毛病嘛。”
李为民无语的抱怨着,脸上还带着一副嫌弃的模样。
左先生老脸一黑,板着脸道:“你小子不也没改嘛,看样子吃的比我还多,那味儿顺着风都传出去二里地了。”
两人的关系亲近,可以说是忘年之交。
互骂了几句后,左先生也收起了刻薄的样子。
“小子,这一路浪恶风凶的,你可不要死在路上啊。”
“放心吧,我死不了的。”
“唉,我倒不是担心你死了,就是你这连个后都没有。到时候老头子我想垂个帘听个政都没办法。”
“这还不好办?你给老石打造个皇位,你自个弄个黑布在旁边罩住自己不就得了。垂帘听政可不适合你,你还是搞个隐居幕后吧。”
“.......”
“......”
七说八讲的乱说了一通,两人便也就结束了这场送别。
等到杨玉娘上前告别了两句,她们就回到船上开始返航了。
关于蓝秀英的事儿,倒不是谁刻意安排的。
她这次能一起坐船去美国,靠的都是她自己的本事儿。
几十个人里面,她的语言天赋最好,学英语学的最好。
从女军找一位军官去美国的事儿是早就安排好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洋人展示展示世界的参差。
之前的时候,李为民己经了解到了一些情况。
洋人里面女人同样受到压迫。
这次出海,李为民是打着拐带一些外国女人回来的想法的。
蓝秀英就是那个钓鱼用的饵料。
说起来有些无奈。
世界的参差的确难以抚平。
蓝秀英的语言天赋奇佳。
陈玉成的语言天赋也好的不行。
偏偏李为民就是不行。
学了半个多月,还是以前的那点水平。
“How are you ?”
“I a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
“......”
一些日常的表达他没问题,交流起来就有些费劲了。
陈玉成和蓝秀英两个人可以说是真的天赋异禀,己经能够跟船上的船员船长聊起来了。
通过他们两个进行有目的的交流,也得到了不少有用的信息。
一些海上的情况,都是经验丰富的船长累积的知识。
这些知识获取起来,只需要靠一些“友谊”。
陈玉成给出的东西可不是李为民找人弄的赝品,那是实打实的好玩意。
不过。
好玩意换来好知识,也算是等价交换了。
一路漂洋过海。
生活倒也不算枯燥乏味。
李为民坐的这艘船不是洋人的商船和军舰,他是和要输送到美国的华工坐的一艘船。
船上的情况依旧拥挤,但是条件也改善了不少。
当然了。
第一次坐船远航的华工感受不到其中的差距。
毕竟。
他们也是第一次经历,也没有什么可比较的。
他们该难受的难受,不适应的依旧不适应,该生病的依旧会生病。
李为民考虑到了卫生、饮水、通风和食物几个方面的问题,但是他依旧没办法杜绝有人生病的情况发生。
十月底。
正在船舱里给大家伙讲武侠故事的李为民突然感觉到身体有些异常。
事实上。
当时己经是李为民身体产生异样的第五天了。
他的体温升高,身体的不适症状明显,显然是得了伤寒。
船上的医疗人员迅速的对李为民进行了降温和隔离治疗,还使用了一些止痛药物进行缓解。
其实。
李为民并不是第一个得了伤寒的人。
船舱里早就有人得了伤寒,只不过是忍着没有说罢了。
为了缓解大家的枯燥。
李为民也干起了文抄公的职业。
他每天不是给大家伙说书,就是教大家伙唱歌,花样繁多的让人感动。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
让人感动的事情不一定需要什么大事儿。
感动之下,他们也就不愿意给李为民添更多的麻烦了。
身上有什么不舒服的也就是忍一忍了。
反正。
他们很多时候都是这么忍过来的。
李为民作为一个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人,他的身上有着一份只有自己能够理解的责任感。
对于这些送往美国的华人,李为民自认为是应该负责的。
这些人跟那些活不下去主动去美国的人不一样,他们是因为李为民才上了这船。
心里的责任感让李为民整个人很累。
可责任感就是责任感,他不会因为你累了就消失不见。
半昏迷的状态中,李为民依旧还在惦记着这些船上的人。
“去查,查一,查,看,看看,还有没有,有没有其他人生病。”
“有没有其他人......”
“......”
他的样子实在令人动容,也实在令人敬佩。
包括陈玉成在内的这些人,心里对李为民的敬佩又换了一种新的体会。
一个人让人敬佩,不一定需要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他会让人敬佩,只是因为他值得被人敬佩罢了。
船舱里的故事开始变了。
不再是李为民抄来的那些武侠故事,而是李为民曾经说过的一些话。
他所做的那些事情,变成了陈玉成嘴里的故事,进入了许多人的心里。
船上的歌声响了。
那歌声依旧是熟悉的歌声,依旧不在调上,可是却走着心跳的节拍。
“红日出东方,大道满霞光.......”
(http://xsgu0.com/book/a0idjg-13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