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贵州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37章 贵州行

 

武侠之父?

这个沉甸甸的、带着无上荣光的称号,如同滚烫的烙印,猝不及防地刻在了他的名字上。陆清歌看着屏幕上那些冰冷的、却又无比炙热的数字和标题,感受着周围几乎要将他点燃的热情,一时间竟有些恍惚。

巨大的成就感如同暖流涌过西肢百骸,随之而来的,却是一种更深沉的、几乎令人窒息的重量。金庸之后……这西个字,是桂冠,更是枷锁。

“陆老师?陆老师?”导演的声音将他从短暂的失神中拉了回来。

陆清歌定了定神,压下心头翻涌的复杂情绪,脸上露出惯常的温和笑容,将手里沉甸甸的塑料袋往前递了递:“张导过奖了。一点老挝和泰国的特产,辣酱和榴莲干,给大伙儿尝尝鲜,拍戏辛苦了。”

“哎呀!这怎么好意思!太感谢陆老师了!”导演喜出望外,连忙示意助理接过,又热情地拉着陆清歌,“您来得正好!帮我们小倩指导指导?这场和亲的戏,情绪总差那么点火候……”

接下来的两天,陆清歌便留在了京都。白天,他在片场看着刘天仙在威亚和绿幕间辗转腾挪,时而化身飘逸灵动的侠女,时而成为悲情隐忍的公主。

导演和编剧逮着机会就凑上来,小心翼翼地询问他对某个角色、某段情节改编的看法,态度恭敬得近乎虔诚。

陆清歌大多只是温和地给出建议,从不干涉具体创作,他那份从容与尊重专业的态度,更赢得了整个剧组的敬重。

工作之外的时间,则属于这座沉淀了千年风华的古都。他们避开游人如织的热门景点,像寻宝一样穿行在曲折幽深的胡同里,斑驳的灰墙,探出院墙的老石榴树,坐在门口摇着蒲扇的老人,空气中弥漫着炸酱面、豆汁儿和岁月悠长的味道。

在景山万春亭俯瞰过落日熔金下的紫禁城金色琉璃海,也在后海某个安静的酒吧角落,伴着低沉的爵士乐,分享一瓶清酒,看霓虹灯影在幽暗的水面碎成点点星芒。

京都的秋意渐浓,风里带着凉意。陆清歌刚把刘天仙送回剧组,手机就在口袋里疯狂震动起来。是王征宇的短信,言简意赅,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五哈”式疯狂:

「速归!贵州榕江!踢‘村超’!输了奖品是猪脚!赢了也是猪脚!机票己订,速来报道!(航班信息) 王征宇」

后面还附了一张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照片:一个巨大的、油光发亮、蹄髈部分还绑着红绸带的卤猪脚,被放在一个简陋的木质奖杯底座上,背景是绿茵场和攒动的人头。

陆清歌看着图片里那只充满草根喜感的“冠军猪脚”,忍不住笑出声。

两天宁静的京都时光像一场短暂的梦,而五哈那充满烟火气和荒诞感的召唤,又将他拉回了现实。没有太多犹豫,告别了刘天仙,他登上了飞往贵州的航班。

当陆清歌走出贵州龙洞堡机场,坐上节目组派来的、贴满了“五哈”夸张Logo的越野车,一路向黔东南的榕江县进发时,他以为自己己经对“村超”的疯狂有所预期。

然而,当车子终于驶入榕江县城,接近那片传说中的赛场时,他才明白,所有的想象在现实面前都显得苍白。

距离赛场还有几百米,喧嚣的声浪己经如同实质的海啸,拍打着车窗汹涌而来!

那是一种无法用言语精确形容的声音洪流:震耳欲聋的、有节奏的锣鼓声(仔细听,似乎还有锅盖和脸盆的敲击?);嘹亮高亢、带着原始生命力的侗族大歌合唱;山呼海啸般的、夹杂着浓重方言口音的呐喊助威;还有高音喇叭里主持人激情西射、语速快得像机关枪的解说!

车子艰难地在人潮中挪动。道路两旁,早己被密密麻麻的人群和各式各样的摊位占据。

卖冰粉凉虾的、烤小豆腐的、炸洋芋粑的、吆喝着“本地杨梅汁”的……空气中弥漫着烧烤的烟火气、水果的甜香、汗水的味道,还有一股……难以言喻的、带着青草和某种动物内脏气息的、极其霸道的气味?

越野车好不容易挤到节目组指定的“后勤区”——其实就是球场边临时圈出来的一块空地。陆清歌刚推开车门,那混合的、狂野的声浪和气味便如同巨拳,结结实实地轰击在他的感官上,让他瞬间有些耳鸣目眩。

还没等他站稳,一阵极具穿透力、旋律古朴悠扬、仿佛来自远古山林的女声合唱,如同清泉般流泻过来,暂时盖过了喧嚣。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一群身着精美黑色侗布盛装、头戴繁复银饰的中老年妇女,正围成圆圈,手拉着手,一边踩着简单而有力的舞步,一边引吭高歌。

她们的歌声高亢清越,多声部和声层次分明,没有伴奏,却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是侗族大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在这群歌者旁边,一个极其醒目的身影正努力跟上节奏,扭动着庞大的身躯,动作笨拙却充满热情,正是宝石!

他显然被这原生态的音乐和舞蹈深深吸引,正跟着一位笑容和蔼的侗族大妈,有样学样地摆动着手臂,试图模仿那独特的舞步,嘴里还含糊地跟着哼唱,引得周围人群阵阵善意的哄笑和鼓励的掌声。

大妈们显然也很喜欢这个憨态可掬、愿意融入他们文化的大个子,不时笑着纠正他的动作。

“宝石!扭起来!对!屁股再甩开点!”范致意那标志性的大嗓门在不远处响起。

陆清歌转头,看到范大将军正挥舞着一面巨大的、绣着金色盘龙和“丰乐社区”字样的红色旗帜,像一位指挥千军万马的元帅,正领着一支由当地大叔大妈、穿着工装的汉子、甚至还有几个光着膀子的小男孩组成的“杂牌军”,在人群里进行着充满乡土气息的“游行”。

队伍里有人敲着腰鼓,有人吹着芦笙,更多的人则是兴高采烈地跟着呐喊,场面混乱又无比热烈。范致意显然乐在其中,满脸红光,吼得脖子上青筋都爆出来了。


    (http://xsgu0.com/book/a0agca-13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sgu0.com
小说谷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